金慧华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上海201600)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研究
——以《国际法》课程探究式学习研讨班为例
金慧华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上海201600)
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建立了一个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平等交流和自由论辩的探究式学习平台。研讨班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通过经典阅读,了解获取真知灼见的途径;研讨会上的慷慨激辩和思想交锋以及论文写作增强了本科生探究科研的自信心;研讨班结束时,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国际法课程;探究式学习;教学研讨班
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笔者于2013年5月成立了《国际法》课程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共有10多名本科生自愿参与了研讨班的学习,研讨活动不定期进行。经过近一年的实证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与普通教学班相比,探究式学习研讨班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一)研讨班的组成
2013年5月,笔者在法学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中招募成员自愿参与了研讨班的学习。共招募成员13名。其中8名学生正常参与研讨活动。
(二)制订并实施研讨班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方案
首先,划定10本左右国际法学科的专著供学生选读。为学生指定的专著包括:《战争与和平法》、《奥本海国际法》、《海权论》、《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国际立法;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国际立法:国际法的法源论》、《国际法的局限性》等等。专著选读时做到:注重学术权威性且方便获取;利用暑假时间,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阅读。
其次,采取主题报告、评论和自由讨论相结合的研讨会。研讨会安排一位主题报告人和安排两位评论人,前者负责阐述文献、基本内容和观点以及读后感。囿于成员均为水平相当的本科学生,要求上述三人在研讨会前充分沟通交流,尽力抓住文献及其报告中的亮点。第三阶段是自由讨论阶段,可针对主题报告或评论发言,亦可就文献发表看法;报告人和评论人进行回应。这一阶段,成员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再次,小论文撰写训练。每一专题的集中研讨课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
除个别阅读辅导和交流外,研讨班举办了3次集中研讨活动。包括“《海权论》与海洋立法”[1]、“《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国际法的局限性》与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下面以“《海权论》与海洋立法”为基础,考察研讨活动之效果。
经过近一个月的阅读准备时间,“《海权论》与海洋立法”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首先,研讨班成员孙同学对马汉的生平以及《海权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进行阐述。第二阶段,申同学补充了马汉在海军战略方面的观点。同时认为,从发展海权的六个要素来看,中国是有资本尝试推行马汉海权理论的,但很明显中国在此行动甚微。张同学着重分析了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对海权意识的影响,并联系中国海洋现状,提出保护海洋权益的方案。第三阶段为自由发言阶段,大家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譬如:澄清“海洋霸权”与“海洋权益”;海洋基本法之缺位和基本法应包括的内容;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等等。
研讨会结束后的一周内,成员们递交了学习心得和小论文,并与指导教师进行了个别交流和沟通。
为了考察研讨班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效果,笔者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课前和课后两种。为了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及客观性,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共收回21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课前调查问卷13份,课后调查问卷8份。
(一)课前调查问卷分析
课前调查问卷设计了5个问题,数据统计表明:
1.学生对国际法课程有兴趣,但基本没有接触过国际法相关专著
13人中,就“你喜欢《国际法》这门课程吗”问题,有12人选择“喜欢”占92.3%,说明绝大部分同学认可《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活动。当然,这也与该研讨班的自愿参加性质有关。就“除教材外,你有阅读过国际法方面的专门著作吗”问题,所有学生都回答“没有”。就“你希望阅读的书目有哪些”问题,10人同学回答“不知道”或“记不清楚书名”,仅有两人同学填写《战争与和平法》。表明学生对对国际法课程有兴趣,但基本没有接触过国际法相关专著。
2.学生们认为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应是提高《国际法》教学效果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13人中,就“你认为提高《国际法》教学效果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问题,10人填写了“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占76.9%,11人填写了“案例教学”,占84.6%。可见,学生们更认同贯穿于《国际法》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式。同时,也认为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应是提高《国际法》教学效果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3.参加探究式学习研讨班的动机是阅读国际法名著和深入学习国际法理论
13人中,就“选择本研讨班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问题,13人选择“在老师指导下阅读国际法名著”和“深入学习国际法理论”问题,占100%;7人选择“学会阅读和思考”,占53.8%;3人选择“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占23.1%;5人“希望同学之间有机会在学术方面有更多的交流”,占38.5%。可见,学生参加探究式学习研讨班的动机是阅读国际法名著和深入学习国际法理论,尚未认识到通过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课后调查问卷分析
课后调查问卷设计了7个问题,数据统计表明:
1.通过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学生们开始接触国际法著作,提升了对国际法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与问卷调查的8人中,精读著作2本及以上的和通读著作1本及以上的有8人,占100%,这与研讨班事先设定三个研讨选题有关。就“探究式学习是否提升了你对国际法的学习兴趣”问题,有7人选择“是”,占87.5%。表明,通过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学生们开始接触国际法著作,提升了对国际法课程的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信,提高了学习能力
就“探究式学习对你的最大影响是什么”问题,有8人选择了“通过阅读名著,克服了畏难心理”,占100%;有7人选择了“提高了阅读能力”占87.5%;有6人选择了“深入学习国际法理论”,占75%;另有3人选择了“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占37.5%。在问及“本研讨班对你的其他影响”,有同学写道:“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地阅读过除小说外的课外书籍。今后,可以尝试借阅法学专著了。现在有点法科学生的感觉了。”“第一次看到厚厚的法学专业著作,有点无从下手。囫囵吞枣后,特别是研讨课后,对相关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这种学习方式很好。收获很大。”由此可以看出,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信,提高了学习能力。
3.普遍认同探究式学习方式,并认为推广研讨班方式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就“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否具有推广价值”问题,有7人选择“是”,占87.5%;问及“你认为推广探究式学习研讨班方式需要具备的条件”,有7人选择了“充分的阅读时间保证”和“便捷的信息查询渠道”,占87.5%;另有6人选择了“教师的悉心指导”,占75%;另有4人选择了“学生的良好专业基础”,占50%。由此表明,探究式学习方式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同,但其推广需具备一定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2]。《国际法》课程探究式学习研讨班就是为了建立一个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平等交流和自由论辩的探究式学习平台。笔者认为,研讨班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通过经典阅读,了解获取真知灼见的途径;研讨会上的慷慨激辩和思想交锋以及论文写作增强了本科生探究科研的自信心;研讨班结束时,多名学生表达了考研意愿,并且所有学生都参加了各级创新项目申报活动。为确保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推广探究式教学研讨班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研讨班成员招募范围可扩大,或可成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研讨班中四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校外实习等原因,无法正常参加研讨。今后类似研讨班可重点聚焦三年级学生,并可扩展到对国际法相关问题感兴趣的全校学生。由于本研讨班为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以保证,但因研讨会安排在课余时间,常与学校活动和上课时间冲突,导致部分成员无法正常参加活动,影响了教学效果。若时机成熟,可将课程或学科的探究式教学研讨班列为全校公共修课,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2.研讨会主题报告人和评论人的遴选十分重要。主题报告人关系到一场研讨会的成败,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并十分熟悉文献内容。因此,在遴选主题报告人之前,师生要充分沟通,并给予细致的指导,而评论人最好是对相关研讨专题有研究心得的教师或研究生,若同为本科生,则需精心指导。本届研讨班曾邀请校外专家参与研讨会,效果明显。因此,今后可以尝试邀请校外专家、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参与。
总之,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将成为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1]马汉.海权论[M].一兵,译.北京:同心出版社,20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edu.cn/htm l/e/2009/gangyao/.
[责任编辑:赵天睿]
G642
:A
:1008-7966(2015)01-0148-02
2014-11-10
金慧华(1969-),女,浙江江山人,教授,从事国际法、环境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