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利
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展,不仅面临产业转移和新的布局,而且需要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因此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必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区域经济发展在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应用型人才作为保障,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驱力。京津拥有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而河北省在人口从农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具有职业培训的需求。京津冀应尽快实现职业教育方面的紧密合作、协调发展,从而在人力资源的培育和使用上,形成互利双赢的局面。
各地方政府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规划。
外部环境的协调和配合是职业教育政策运行取得应有成效的先决条件。“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完成这一艰巨而崇高的任务,不仅需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统筹力度,而且需要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选拔,培养、成长和成才的社会大环境,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一样应当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用人制度、劳动制度,奖励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等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保障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得到应有的认可。只有将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到应有地位,只有普通劳动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承认、只有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观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职业教育的地位才有可能真正提高。
应确保教育法所规定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到当地教育事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保障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人享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改变以往在政策和经济投入上重普教轻职教的做法和现象,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据国际上有关专家测算,同等规模的职业中学所需经费投入应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但我国的职业中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比普通高中要少,而财政投入不足又导致职业院校的学费普遍偏高。因此持续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长期的责任。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本地区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劳动者对职业培训期望与要求等等信息,引导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及时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不相适应,以及与企业需要不相匹配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强化实用操作技能训练,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其次,以政府为主导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机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进而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落后地区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资源缺乏,师资力量不均衡等问题,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普及。
合作教育作为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将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关键,有效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问题,通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从人才培养的单一环节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展,从封闭的学校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从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为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职业教育探索未来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提供了依据。而在校企合作中使企业受益,也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促进要素,从学校单赢走向校企共赢,从学校单向发展走向校企共同发展,通过合作教育达到合作发展,通过合作发展巩固深化合作教育,保障校企合作的良性持久发展,这将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各类中、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京津两地未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因此,两地职业教育机构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而随着河北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为两地职教机构带来新的契机。两地职教机构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吸收河北省生源,并积极与河北进行校企合作,为河北企业培养人才。
政府部门不仅应鼓励跨区域校企合作,并且要努力保障职业教育的效果。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负责确定行业职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资格标准,提出培养标准和教学要求,组织编写行业通用性专业教材,配合教育部门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开展专业评估等。还应利用行业优势,建立区域性的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行业技术训练中心,组织区域内的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实习训练,弥补职业学校设备技术的不足,保证职业教育质量,为本行业的发展服务。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和部门的指导,才能取得大发展。二是要严格劳动准入制度,国家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各行业、各工种职业资格标准,并严格执法,对非法雇佣不具备职业资格人员的企业实行严厉制裁。把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标准相挂钩,“迫使”从业人员走进课堂,促使职业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保障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技能及其技能证书人群的基本权益。如果想要获得某一岗位资质,就必须参加严格的职业培训与考试,也就在制度上避免了粗放型、低标准劳动力进入这一岗位而挤压技术工人工资待遇的现象。三是有效落实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制度,使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国家帮助和本人勤工俭学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此项政策将会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使他们学到就业本领,提高他们创造社会财富能力和进而分享社会共同成果的能力,促进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民的就业,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实际上是为农村经济增长添加活力。大规模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通过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来反哺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第一,要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包括京津两市的所有职业学校都可以面向河北省的农村,实行跨地区联合办学,扩大从农村招生规模。不再把农村职业教育囿于县及县以下职业高中和农林专业学校的狭隘范畴,农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技能,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应该适应这种需要。而要使所有的职业学校都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应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各地政府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和城市工作岗位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素质的要求,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统筹安排农村职业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农村人力资源由资源型向资本型转化。
第二,为了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需要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建立一套健全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要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取消招生年龄限制,实行弹性学制。针对河北省尚存在一定数量农村贫困人口的现实情况,应降低农村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本,尽快实施农村职业教育免费教育,继续加强对农村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提高毕业生的待遇,提供他们深造和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空间和机会。劳动保障部门应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向乡镇延伸,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第三,农村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比较低、教师队伍配备不足、不稳定等情况,一直制约着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各地政府要把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挑选、培养、留住农村职业教育教师人才,逐渐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同时,要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不仅是补充专任教师不足的权宜之计,更是改善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四,充分利用远程职业教育的优势,克服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现实实体教育中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优秀教师短缺等困难。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形势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远程职业教育的地位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它面向更多的学习者,适应更多学习者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远程职业教育以网络技术的优势,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将整合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优秀的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广大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