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研究

2015-03-26 20:57:00李成实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武陵山区域合作片区

李成实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8000)

武陵山片区地处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自然资源和地区行政区划的制约,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还处于初始阶段,片区各市州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依然各自为政,区域文化旅游整体竞争力尚未形成。2011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标志着武陵山片区的各项产业的发展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的实施,不仅为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武陵山片区打破地区行政区划障碍,自由配置生产要素和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武陵山片区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势在必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区域概念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成了国家战略。近年来,国家在武陵山周边已经实施多个国家发展战略,先后批准设立了一批试验区和经济区,其中主要有长株潭城市群、武汉经济圈、成渝经济圈、黔中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这些经济区不仅具有区位、经济、技术优势,还具有巨大的政策优势。毫无疑问,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既给武陵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武陵山片区形成了极大挑战。武陵山片区因其历史、自然、经济、行政因素,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加上近年来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导致武陵山片区经济体系逐渐衰落,产业要素加速外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益边缘化、分散化、空心化的风险。在经济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区域合作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武陵山片区唯有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到区域合作的发展大浪潮中来,积极开展区域文化旅游合作。这对于身处湘、鄂、渝、黔、桂五省市边界地带,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技术落后的武陵山片区来说,不仅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转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还有利于提高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效益和区域竞争力,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转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武陵山片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调整自身经济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片区经济得到了平稳快速发展。据统计,2001年到2010 年,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57 倍和3.73 倍,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2.34 倍和2.36 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92 倍和3.6 倍,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35∶30∶35 调整为22∶37∶41。[1]一个地区最有效的发展模式、最合理的经济结构,往往是由其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来决定。一个地区拥有什么样的资源优势,其经济结构也会随资源的占有情况发生相应变化。比如武陵山片区内的张家界市,它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2∶24.3∶63.7。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7%、21.1%、73.2%。[2]其中它的文化旅游产业占全市GDP产值的60%,能有这样的比重,与它丰富的旅游资源优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武陵山片区经济结构不甚合理,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就经济发展方式来说,主要还是以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明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发展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才是出路。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许多优势,而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众多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武陵山片区最具优势的产业。近年来,片区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仍然偏低,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整合力度不足,发展定位模糊,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文化旅游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在很多发达地区,都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主导产业。这种理念是基于对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转型的重要价值的深刻理解。事实上,文化旅游产业是区域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已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武陵山片区来说,更应该加深对调整经济结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使其成为推动片区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2、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武陵山片区地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是东部和西部的连接地带,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是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武陵山片区整体属于限制开发区,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根据这一功能定位,武陵山片区可划分为重点发展区、农业生态区和生态保护区。自然而然,根据这一功能定位,武陵山片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会受到明显的限制。武陵山片区不可能像其他沿海地区一样,可以大肆开展工业化建设。因此,从国家整体发展出发,武陵山片区要严格按照功能分区,积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在合理布局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做到既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又实现自身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是绿色产业,又是朝阳产业。在武陵山片区产业布局中,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直接影响到武陵山片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长江地区的生态安全。一般来说,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通常比较丰富,但由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发展起点低,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账多,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突显,文化旅游总体处于低发展水平。因此,武陵山区片区各市州需要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大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为片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从而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3、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有利于提高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效益

为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2014 年11 月21 日,武陵山片区各市州旅游局、旅游企业和旅游研究机构等相关负责人齐聚张家界,就建立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联盟事宜达成了协议,签订了《金武陵旅游合作联盟协议》,同时对“金武陵旅游区推广会”、“武陵之春”春节晚会及如何宣传推广联盟旅游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会议认为,武陵山片区文化资源丰富、各市州文化资源独特,但旅游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旅游效益,武陵山片区需要加强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凸显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和整体优势,从而实现区域旅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建立武陵山片区旅游联盟,就是要破解旅游领域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这些弊端,达到政策互惠、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合作中,各市州要联手打造区域旅游文化品牌,整体规划并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项目,促进区域成员之间以及国内外旅游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近年来,武陵山片区围绕区域合作问题,已经召开十多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旅游业融合发展、产业发展深度合作等重要问题积极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片区各成员单位摒弃行政区划意识,在畅通旅游交通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张家界、铜仁、怀化芷江机场的扩建工程,怀邵衡、黔张常铁路的动工兴建,张花高速的建设,这些项目的动工兴建基本实现了武陵山片区立体交通网的互联互通,为区域旅游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提高区域旅游产业总体效益打下了基础。

4、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单打独斗肯定比不过抱团发展。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就是要抱团出击,抱团发展。更重要的是,抱团发展有利于武陵山片区各个景区的健康良性发展。这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一是开展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有利于打破一定的行政区域分割,使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中能够更大范围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类要素,各类要素得到充分配置和充分涌流,必将有效提高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从而整体提升武陵山片区的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二是通过区域合作,对于武陵山片区内的各类旅游资源可以整合开发,此举既可以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冲突。在武陵山片区,由于历史同源、经济同型,文化同根,文化资源同质化严重。从目前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来看,同质化现象就普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的同质化带来的是利益的冲突化。不发展没有出路,各唱各的调,同样也没有出路。武陵山片区要想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就必须走区域合作道路,惟其如此,区域旅游竞争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三是通过区域合作,可以让武陵山片区以整体的形象对外形成影响,增强区域旅游吸引力。这样一个更快发展、更加开放、更富活力的旅游区域形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展态势

自2003 年中央提出“统筹区域发展”以来,区域合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从顶层设计勾勒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武陵山片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在规划的指引下,武陵山片区顺应时代潮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来看,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都有了很大改变。具体来说,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已经从政府主导合作、区域内合作、要素单一化合作逐渐向市场主导合作、区域外合作和产业综合性合作转变。

1、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开始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武陵山片区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在历史上,武陵山片区曾经有三次重大发展机遇,第一次是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曾经在建国方略中规划过这里的发展蓝图。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武陵山片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成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许多国防工程都设立于此,为武陵山片区的工业生产奠定的基础,也曾使武陵山片区辉煌一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批企业大举外迁,武陵山片区从此辉煌不再。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既不沿边、也不临海,属于典型的内陆民族地区。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这里既享受不到特区的待遇,也享受不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国家的重大投资建设根本就不会垂青于此。基于这些历史条件,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举步维艰。从目前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来看,主要还停留在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市场方面的合作还比较少。就合作深度来说,当前政府主导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也仅仅停留在联席会、签约会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既没有看到政府主导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项目,也没有看到政府主导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产生的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受制于政府的既得利益。地方政府是否愿意参与区域合作或者在何种领域参与区域合作往往取决于其自身偏好。“偏好强度和偏好结构共同表达决策者的合作意愿。”[3]一般来说,各地政府考虑产业的区域合作问题都是从既得利益出发的。如果开展区域合作既有利于提升管辖地区经济效益,又能有效突出政绩,地方政府必然会考虑区域合作的问题,而且会积极主动搭建区域合作平台,为区域合作提供最便利的条件。诚然,以政府主导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必经阶段。它的存在为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打下了重要基础。在政府的推动下,目前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已经呈现出市场化苗头,但其主导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

2、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由单一化合作向多元化合作转变

回顾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历程可以发现,在以往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过程中,合作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侧重旅游精品路线的打造,其他方面如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平台的搭建、联席会议的常态化建设,产业基础设施的共同建设、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的共同培养、片区精品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以及片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方面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出现单一化的合作情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方面的原因是最重要的。开展区域合作,没有经济做支撑,一切都是幻想。区域合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平台的搭建,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与营销,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另外,政策因素也是促成武陵山片区区域合作出现单一化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 -2020 年)》实施以前,表现尤为突出。可喜的是,随着《规划》的实施,为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带来了春天。 《规划》指出,武陵山片区要依托六个中心城市,分工合作,构建五大特色旅游组团。由此可见, 《规划》立足于武陵山片区整体实际,充分考量区域各市州的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实施统一部署,此举有效克服了以往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的不足。使得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不再局限于旅游线路的打造,而是朝着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宣传和营销以及各类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等多元化合作方式迈进。

3、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由区域内合作向区域外合作转变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日渐清晰,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常态。长期以来,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大都局限于区域内,而且是局限在单个市州之间,没有整体一盘棋的战略布局。这种区域内的合作不管从合作力度、合作广度、合作深度来说,都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合作力度不大,合作范围狭窄,合作程度不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区域内的六个市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大都处于同一级别,弱弱联合还是弱,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这与周边的长株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武汉经济圈等强势区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借用外力,要与周边或者更远地区的强势区域开展合作,构建旅游协作网,同时也要积极引进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科技技术、人力资源,为己所用。武陵山片区要在发达地区的示范带动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共创双赢。这就要求武陵山片区各个市州,在参与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的同时,要不断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国家性区域的经常,要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现有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把合作范围向往延伸,从而不断拓展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与广度。

三、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加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就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而言,发达地区不仅理论上有了较深研究,实践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对于欠发达的武陵山片区来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区域文化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与发达地区相比,武陵山片区的区域合作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障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交通因素

交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武陵山片区开展区域合作的基础和保障。从旅游角度来看,再好的景点,如果没有交通做支撑,其效益都会大打折扣。对于很多旅游者来说,一般都会选择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如果一个地区没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就不可能有效地连接区域内的各旅游景点,游客也会有所取舍,每到达一个地区,自然会舍弃交通不便的景点,同理,对于区域合作而言也是如此,交通不便也无法开展区域合作。可以说,交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武陵山片区跨省交界面大,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由于武陵山片区受行政区划、自然条件、历史遗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交通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各市州之间交通衔接配合不够,导致区域内各市州之间交通互联互通性差,对外通道不畅,严重制约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幸运的是,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武陵山片区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高速公路、高铁、机场、航运蓬勃发展,初步构筑起了武陵山片区对外立体交通大通道。特别随着黔江经张家界至常德铁路、湖北恩施“两横一纵两支”高速公路网以及沿江高速铁路、长吉高速公路、铜仁“三横两纵”高速公路、玉铜铁路的建设,武陵山片区大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区域内的小交通建设。从武陵山片区各市州小交通建设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各市州各旅游景点的交通衔接尚有待改善,大容量、高安全、无障碍核心旅游环线尚未形成,这直接影响了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因此,武陵山片区要积极加强合作,按照国家《规划》的要求,重点建设好黔江—恩施—张家界—吉首—怀化—铜仁—黔江的内环高速主通道,另外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区域内各县市区之间的道路衔接,重点建设好县域之间的高等级公路,从而打造高速旅游环线和构建快速旅游通道。

2、资源因素

在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的众多因素当中,资源因素是比较重要的客观因素。武陵山片区由于山同脉、历史同源、文化同根、民族同俗,加上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思想,导致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雷同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区域合作的开展形成一定的制约。另外,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从品质来说,也是参差不齐,各市州大都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 年底,武陵山片区只有3 家5A 级景区,张家界2 家,恩施1 家;只有29 家4A 级景区,其中怀化2 家,恩施8 家,张家界10 家,铜仁3 家,湘西州5 家,黔江1 家。从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12 年武陵山片区共接待游客11609.33万人次,其中张家界全年接待游客3590.1 万人次,恩施全年接待游客2200 万人次,怀化全年接待游客1700 万人次,铜仁全年接待游客1960万人次,湘西州全年接待游客1845.63 万人次,黔江全年接待游客313.6 万人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武陵山片区各市州文化资源布局分散,且品质整体较低。各市州无法做到强强联合,因为上档次的5A 级景区才三家,就这三家来说,强强联合,强者才能更强,因此他们一般也不愿意与其他更低级别的景区合区。另外,对于处于弱势的市州来说,在开展区域合作中一般没什么话语权,其本身参与合作的主动性也会降低,这无形中给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区域合作造成了障碍。

3、政策因素

政策对一个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国家政策或者区域政策的眷顾下,一个区域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往往能得以顺利开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初,东部沿海地区成了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大量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市场政策、产品政策和技术政策等纷纷出台并落地,给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反观武陵山片区这个既享受不到东部政策也享受不到西部政策的贫困山区,其政策的受益程度非常低,导致片区30 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很大的改变。自然而然,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区域合作始终还停留在文件层面。随着国家区域战略的逐步实施,武陵山片区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国家批复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 -2020 年)》为武陵山片区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尽管如此,从当前片区的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来看,武陵山片区在政策上仍然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方说各市州地方政府的地方利益思想严重,为了地方利益往往置国家政策与不顾,在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中只考虑对自身是否有益,而不是站在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问题。

4、资金因素

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状况。武陵山片区灵山秀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并没有承载起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热切期望。武陵山片区经历了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总体上仍然处于落后地区。这里不仅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武陵山片区71 个县市区里面就有42 个国家级贫困县,13 个省级扶贫县。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武陵山片区确实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广。拿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没办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拿片区的工业企业来说,与沿海差距更大,这里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般来说,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旅游搞的越红火,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也开展的更好。究其原因,在于发达地区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交通设施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建设等相关服务。比如,东部沿海很多城市,经济相比内地城市而言,有着绝对优势,即使其旅游资源品质不如内陆,但其旅游业的发展绝不亚于内陆城市。常州恐龙园就是典型的例子,本来常州一条恐龙也没有,但硬是通过强有力的经济实力,通过资金运作把常州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恐龙城。反过来我们再看中西部很多内陆城市,他们很多地方拥有数量众多,而且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但因经济落后、资金缺乏导致文化旅游产业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市州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就是有的在做,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因此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严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的开展。

四、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对策建议

加强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在区域合作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武陵山片区唯有面对现实,在充分了解自身区情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障碍和困难,特别是要集中精力解决好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开发雷同等突出问题。

1、凝心聚力,夯实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基础

随着国家区域合作战略的实施,地区竞争与合作态势日趋激烈。近几年来,国家在武陵山片区周边已经实施多个国家发展战略,先后批准设立了一批试验区和经济区。在武陵山片区周围,主要有长株潭、珠三角、北部湾、成渝、武汉等经济圈,其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对武陵山片区形成挤压态势。因此,武陵山片区要顺应时代潮流,各市州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在区域合作大浪潮下共同谋划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争在短时期内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区域联盟,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统一体。基于此,武陵山片区必须摈弃地方主义思想,要在发展中凝聚共识,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从而夯实区域合作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武陵山片区各市州必须在以下问题上达成共识,才能凝心聚力。一是要树立整体发展意识。长期以来,武陵山片区各市州发展文化旅游,都是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没有整体意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目标要求,指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4]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抱团发展显然强于单打独斗。况且如今的竞争也不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区域的竞争。对于整体处于后发展阶段的武陵山片区各市州来说,要想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整体发展意识,实现区域联合战略。二是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基于片区文化资源雷同,导致片区同质性竞争严重,此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严重削弱了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不仅规模效益不能得到突显,还使得各市州普遍不能盈利。三是要树立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是片区最可行的区域合作类别的意识。武陵山片区是国家限制开发区,发展工业前景不大,而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绿色产业,其前景非常光明。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武陵山片区各市州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要在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中善做善成。

2、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要提高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必须要科学布局,统一规划。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参差不齐,高品质景点数量非常有限,且分布极其分散,精品旅游线路尚未构建。因此,武陵山片区必须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从当前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来看,各个市州大都各自为政,没有从整体布局上考虑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没有在规划中考虑与其他市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问题,就算有涉及到的,也仅仅是建议而已,没有重点布局与其他市州的合作事宜,也没有把自身的文化旅游产业放置到整个武陵山片区中考虑。总的来说,当前的规划缺乏整体意识,缺乏统一布局。因此,武陵山片区各市州必须加强合作,统一规划布局武陵山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要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 -2020 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问题达成一致,科学布局。其中要以六大中心城市为依托,构建五大特色旅游组团,要加强重点景区规划建设为核心,以精品旅游线路为抓手,以改善区域合作交通为基础,大力发展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如果就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那就是武陵山片区要积极行动,尽快成立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规划小组,尽快出台《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规划》,从而为合理布局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创造条件。

3、整合资源,打造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武陵山片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这里人文景观、自然遗产、民族风情独树一帜。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属于资源型旅游区域。然而,现实状况是,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非常分散,资源整体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如果能有效整合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打造武陵山片区旅游品牌,就能有效地、最大化的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从而增强片区文化旅游竞争力。为此,武陵山片区各市州政府要加强合作意识,从大局出发,克服地方主义思想,努力消除资源闲置和盲目无序开发现象,充分发挥各市州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和独特性优势,统筹开发、合理布局,从而形成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总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区域和合作都是围绕品牌产品而进行,为品牌产品共同进行形象宣传、营销推广和销售服务。”[5]就片区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而言,武陵山片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可以张家界为核心,将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串成一体,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品牌[6]。二是打造少数民族风情品牌。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众多,建议选取侗族、土家族、苗族作为主体,加以提炼升华,从而打造武陵山片区特有的民族风情展示区。三是打造三古(古城、古镇、古村)文化旅游品牌。武陵山片区古城古镇古村数量众多,建议选取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怀化和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凤凰古城为核心,整体打造三古文化旅游线路。

4、加强领导,理顺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体制机制

实施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合作内容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机制上的问题,需要多部门、多主体、共同运作才能解决。因此,亟需加强领导,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断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推动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进程。具体来说,当前武陵山片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联盟组织的运作,使其充分发挥政策互惠、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作用,为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要建立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联席会议制度[7]。建议联席会议要上台阶,上档次,最好由主管文化旅游产业的副市长和旅游部门的领导同志亲自参加,确保联席会议实效。三是要进一步理顺市场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做到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合理运行[8]。

四是要建立利益共享、补偿机制。在开展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过程中,必然会有个别市州的利益会受到一定程度损害,因此,需要在合作过程中对受损方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

[1] 新华网.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 -2020 年) [EB/OL]. http://news. xinhuanet. com/city/2012-07/04/c_ 123369534_ 4. htm,2012 -07 -04.

[2] 张家界市统计局. 张家界市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 http://auto. gmw. cn/newspaper/2015 -03/26/content1054672o9 -2. htm,2015 -03 -26.

[3] 锁利铭. 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治理转型:困境与路径[J] .晋阳学刊,2014,(5):118.

[4]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 . 人民日报,2007 -10 -25(2).

[5] 曹 阳,王 亮. 区域合作模型与类型的分析框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5):48 -52.

[6] 曾象云. 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与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14,(4):37 -40.

[7] 姜 涛,翟 淼. 区域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实证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14,(1):28 -31.

[8] 方 磊. 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2):45 -50.

猜你喜欢
武陵山区域合作片区
武陵山歌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绿色中国(2019年16期)2019-11-26 07:12:30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 03:23:36
白塔寺片区地图
世界建筑(2019年7期)2019-08-07 07:57:52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0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