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技能的认知建构及培养途径

2015-03-26 17:48刘艳春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针对性译者

刘艳春

(西藏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陕西 咸阳712082)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3 月发布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并确定其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笔者认为,这里的“专业口笔译能力”即为翻译专业技能(本文翻译专业技能研究只针对笔译,口译研究将择篇另述)。因此,如何获得翻译专业技能就成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研究中的核心课题。结合国内外关于翻译能力与专业技能研究领域的成果,本文重点探讨翻译能力和翻译专业技能的内在关系,分析获得翻译专业技能的最佳有效途径,以此为当前我国蒸蒸日上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设计等提供赋有建设性的理论与现实启示。

一、翻译能力与翻译专业技能

培养和发展翻译能力历来是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多集中在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方面。对此,中外学者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对翻译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的认识和解释不尽相同。比较典型的有王树槐、王若维对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的研究,他们在综合了国内外有关翻译能力构成和发展阶段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能力的综合模式,即由以语言—语篇—语用能力为核心的六种分项能力的有机整合。[1](p80)苗菊深刻分析了翻译能力的成分构成,把翻译能力归结为三部分: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其中,认知能力包括直觉、类比、联想、思维模式、记忆、渗入、信息加工、创造等,为翻译能力的核心,是翻译能力至关重要的成分,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为真正的译者。[2](p47)仲伟合、穆雷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研究中,也总结出翻译专业所需知识与技能,分别由双语技能、翻译技能、相关知识和人文素养等四个模块构成。[3](p6)Shreve 从译者的认知心理出发,认为处于翻译中的个体,定会非常关注某一认知系统及诸多认知策略。他认为,这些各种与翻译相关的认知策略即为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认知的视角、能力可视为各种认知域中陈述性和过程性知识,可通过培训和经验积累获得,然后存储并排列于译者的长期记忆中。由于译者经过长时间的翻译,并积累专门的翻译经验,译者所积累和存储的知识就有可能从结构和组织上发生变化,从而逐步发展到某一特定程度。达到这一程度,译者就会对一系列规定明确的翻译任务表现出“始终如一的卓越超群表现”。用专业技能研究的术语来表达,这些技能可称为翻译专业技能。[4](p28)

翻译能力和翻译专业技能是一个连续体,翻译专业技能处于这一连续体的高端,但不可能成为最高阶段。翻译专业技能是那些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译者在规定明确的翻译任务中,经过长期有目的的积累,在认知处理过程和认知策略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形成那些特有的、“始终如一的卓越超群表现技能”。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进行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的研究团队(PACTE)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翻译能力的提高从生疏的初始阶段,到入门阶段,然后进入能力发展阶段,进而发展到熟练操作的阶段,最终是发展职业专长阶段。[5](p100)职业专长阶段就是笔者将要进行专门论述的翻译专业技能。

如上所述,翻译能力与翻译专业技能不尽相同,二者不论在认知的变化规律、策略的形成及在明确规定任务上的表现等均存在明显差异。译者只有将其具备的翻译能力发展到翻译专业技能时,才会成为专家译者。判断译者的翻译能力是否发展到翻译专业技能程度,则主要依据译者的认知处理过程和认知策略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达到专家译者所具有的认知特点。

二、翻译专业技能的认知特点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学者发现翻译领域里的专家译者同非专家译者相比,在认知处理过程和认知策略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认知变化说明专家译者已经获得了翻译专业技能,因此,专家译者身上所体现的这些显著的认知变化,就是翻译专业技能所具有的认知特点。这些认知变化主要包括:(1)不仅在认知策略的数量上,而且在认知策略的质量和组合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不仅掌握了数量庞大的源语和目标语词汇,而且能够将这些词汇同更加复杂的、正确的等级概念结构及特定的文本图式相结合,以便在不同的文本语境中高效使用。(2)这些变化并非只局限于离散的陈述性策略的数量、质量和图式结构方面的增长,而且包括利用该策略过程的改变,发现高效的解决问题方案和形成特定任务的进行程序。在解决源语文本解码、理解和译文产出所遇问题的过程中,译者的专业技能尤其得以体现——效率高且经济性强。不仅以所存储翻译程序为工具,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程序以提高速度和准确性。总的说来,在解决问题时,随着专业技能的形成,在专门领域使用的方法——强方法趋于替代为到达一般目的方法——弱方法。(3)对任务领域里问题的本质和构成有清晰的认识。专家译者对翻译中的问题和困难有较强的辨识能力,对源语文本中包含的潜在问题的线索会更敏感,对源语文本中特定语言模式所暗示的潜在任务会更熟悉。(4)域知识的程序化明显增加。程序化是一个过程,域的陈述性知识,对任务的了解,在此过程中都被转变成产出规则。这些规则就像是前提条件,能精确规定在识别出任务的固定模式时,应该使用何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化使专业译者比新手更加省力,自动化程度更高。新手在理解复杂句法结构时遇到的难题不会影响专业译者。相反,专业译者可能在思考复杂的解决问题方法上,如句子重组或篇章重构等要耗费一些时间,而这些从不会在新手身上发生。程序化,如同解决问题的强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也可以形成。在这些条件下,陈述性知识被转换成一系列程序,包括自动产生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以上专家译者发生的认知改变,是一般译者掌握翻译专业技能并成为专家译者的前提条件。那么,如何才能产生如上认知变化呢?换言之,在什么情况下,以何种方式,翻译能力方能逐渐发展为翻译专业技能呢?如上的认知变化并不是靠译者大量简单的重复性的翻译实践产生的,只有借鉴认知心理学关于专业技能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有针对性的操练得以形成。

三、有针对性的操练

认知心理学关于专业技能领域的研究发现,在认知技能领域中,专业表现来源于独特的认知策略的运用。“这些策略能够保证‘始终如一地出色地完成某一领域中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并且,可以推广到任何学科领域’”。[4](p29)一旦拥有了这些足以保证出色完成任务的认知策略,专业技能就得以形成。Ericsson,Krampe,以及Tesch-Roemer 认为:“这些认知策略在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框架内积累而成,参与到专门设计的以提高行为表现为目的有规律的活动中。这些构成专业技能的认知策略来自于长期的,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情节记忆内容的模式识别、问题描述、组块、图式化和知识程序化过程中。”[6](p365)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获得这些足以保证能够出色完成翻译任务的认知策略,离不开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

专业技能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是在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条件下,对情节记忆中那些长期且属特定领域专门经验的积累。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一任务域,如翻译中的卓越超群的表现,并不是专门领域经验累积的必然结果。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或达不到一定量的经验积累,或无法满足操练的必备条件,就不会产生与翻译专业技能相关的认知变化。但是,一旦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的条件具备了,结果可能会创造出其他条件,这些条件会促进积累在情节记忆里的经验模式形成那些新的、效率更高的、支撑超群表现的知识结构。

专业技能领域的实证研究已证明:我们从翻译和其他领域专家那里发现的定性行为表现的演进,只有在进行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的特有条件下才会产生。专家的出色表现显然是可以习得的技能。某一领域中的专业技能与智力或记忆的一般认知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专业技能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

Shreve 把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狭义地定义为“有规律地参与旨在提高某个特定领域中行为表现的特定活动,该领域为需要专门技能活动的领域。”为某种活动而积累经验与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两者之间的区别十分重要。某一领域经验的积累是获得专业技能的必备条件,但这还远远不够。根据专业技能领域的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才会发生:(a)规定明确的任务;(b)适中的难易度;(c)信息的反馈;(d)重复与错误的改正。而且,操练还要有足够长的时间保障。

(一)规定明确的任务。

翻译是需要专业技能活动的领域,但是在翻译活动中运用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界定翻译中的“规定明确的任务”就是一个难题。翻译活动是极其复杂的,它要求与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的翻译子任务相关联的众多子能力要相互作用。一些子任务,是诸如阅读和写作这种更加宽泛的语篇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尽管如此,适合需要专业技能的翻译任务模式,从逻辑上讲可能包括一系列类似的任务成分,如阅读和文本理解,在心理表征建构中的语篇处理,对源语文本中翻译线索的处理,阅读、理解和在翻译策略活动中构建的心理模式的整合,以及随后在翻译束缚的影响下目标语的产出。

翻译中存在大量规定明确的任务,它们同那些底层任务成分具有相同的宽泛构架。尽管如此,这些底层任务成分的“经验参数”会发生很大变化。“经验参数”包括语用环境、文本类型、主题域和翻译目的。从专业技能发展的视角来说,卓越的表现并非来自于对基本的底层成分任务的长时间重复,而是来自于对具体的经验环境的重复。因此,翻译专业技能中的“规定明确的任务”这一概念有着如下内涵:翻译专业技能的形成是因为译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相似的目的,在各种不同的领域里,翻译相似类型的文本。熟练的专业技能被限定在翻译活动明确规定的范畴内,并且不适用于所有翻译。这与专业技能研究中的一般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即专业技能被限制在某一专业领域并不能向其他领域转移。

过去,我们曾一直试图培养通用的翻译专业技能,以上研究表明,这是不可行的。我们从顶尖译者那里观察到的翻译专业技能绝非是偶然的,对那些成为专家的人而言,专业技能实质上正是有针对性发展这些技能的结果,是有目的寻找实施特种任务所需的那些特种经验。

Ericsson 和他的同事认为,在实施任务时,专家的高超能力才得到展现,于是通过调查研究,就可以捕获特定任务域中特定技能特点的方方面面。Pym 提出,翻译任务的基本特点就是“生成与某一源语文本相关的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语文本(TT1,TT2,…,TTn)的能力”,是那种“自信且迅速从这一系列文本中选取一个切实可行的文本的能力。”[7](p489)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所进行的这两项活动就是翻译专业技能明确规定的任务。

(二)适中的难易度。

Pym 关于著名的翻译能力最简研究方法直指翻译研究的核心——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译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可供选择的目标语文本是什么?在某一特定的翻译情形下,选择哪种形式的译文?一名翻译专家可以做出始终如一的最佳选择,哪怕遇到那些变化无常且自身就存在瑕疵的源文。[7](p489-491)专家们表现出的特点是,他们比非专家更快速高效地解决由同样任务造成的困难。专业技能研究领域的学者一致认为专业技能认知变化的特征主要源自知识的积累过程,该过程强调了解并熟悉某一领域中问题的本质和结构,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措施。唯此,发展翻译专业技能不仅要进行重复的、规定明确的翻译活动,还要针对某种特定类型的翻译活动,开设一定时间的课程,以便提升译者解决难度不断提升问题的能力。

在Shreve 看来,完成任何所给定翻译任务的困难是面对所给定文本的具体特点,译者没有足够的认知策略去理解。翻译中会随时出现具体的困难,种类繁杂的文本和篇章会使其难度加大。[4](p32)根据影响翻译任务的具体时间段,可以将翻译文本产生的困难因素进行分类:信息输入加工阶段、理解和意义构成阶段、目标语文本产出阶段。如何选择每一阶段问题的难度供译者练习,成为培养具备翻译专业技能人才的关键。

任何想凭借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来提高翻译专业技能的译者,必然会选择一些文本来练习,这些文本的总体难度和特点会对译者现有的、具体的技能提出挑战。低水准难度任务的重复对翻译专业技能的提高收效甚微。因此,翻译教育工作者必须能鉴别并选出那些难度适中并逐渐合理增加的译文作为实践文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

(三)信息反馈。

Shreve 认为,翻译活动中,对旨在提高专门领域翻译专业技能的译者而言,其他参与者的反馈与难度渐增的练习文本具有指导意义。反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目标设置”。[4](p33)目标设置是指将目标定向与具体领域相关的技能、有待改进的产生问题的区域,以及随后对相关且难度适宜的翻译材料的有据选择。译者如果不能进行重要的、与行为表现评估相关的自主性元认知活动,反馈将是提高行为表现的一个关键因素。译者的反馈也能够成为翻译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附加整合部分。在专业翻译环境中,有效的反馈流程的创造和实施也是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些反馈机制在学习者身上很奏效,但是要应用于翻译公司的工作坊或自由译者的工作室,将是异常困难的。当无法获得经常性的、系统的反馈时,译者就要进行高水平的元认知活动,包括处理、监测和对文本、任务性质的反思的能力。Glaser 把这种行为称之“自律”。[8](p70)自律与翻译专业技能关系极为密切,并可能对翻译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身处组织严密的工作环境、规定好工作量及定时反馈培训院校等场所之外。鉴于自律能力和获得的反馈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何为译者自身能力的提高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反馈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研究的结果可成为形成翻译专业技能操练计划和规则的依据。

(四)重复和更正。

重复和错误的更正在翻译专业技能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Shreve 曾提出,错误更正是翻译工作流程中编辑和修改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译者为了提高技能,刻意寻求高难度的“练习任务”,那么,他们会在这种较正式的工作流程中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错误更正会难以进行改正。[4](p34)至于重复,所有在译者翻译生涯中完成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会是一模一样的文本,译者会在语言、特定的专业领域和文体方面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职业生涯的操练过程中,语言,语境,和概念模式将被辨识、分析和图式化,以达到专家译者所具有的高效、自动表现的前提条件。如果翻译任务过于多样化,那么专业技能就无法得到发展。同样,在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课程里,文本的选择不仅通过使用新的、难度合理上升的材料使译员的能力得以稳步提高,还要提供翻译材料和挑战得以重复的机会。

显然,译者要获得翻译专业技能的认知变化绝非易事,进行长时间复杂有序的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是唯一有效之途径。

四、对翻译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

翻译专业技能研究成果表明,翻译专业技能是限定在翻译活动明确规定的范畴内并且不适用于所有翻译。这与专业技能研究中已得到证实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专业技能被限制在某一专业领域并不能向其他领域转移。试图培养通用翻译专业技能的观点与做法是不可行的。因此,MTI 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使译者获得的翻译专业技能限制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如法律,金融经济,科技,文学等领域。将译者培养成某一领域内的翻译专家,而非通用型翻译人才。仲伟合也曾为MTI 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设想可以在翻译专业硕士下设若干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议传译翻译硕士”,“文学翻译硕士”。[9](p4)

具体的教学方法应围绕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展开。首先要将翻译任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主要指翻译任务所属的专业领域和所具有的“经验参数”(语用环境,文本类型,主题域和翻译目的);选择难易度适中的文本进行操练;然后,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便学生及时向老师反馈所选择的练习文本的难易程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据此,老师进行“目标设置”,确定学生需要加强语言还是某一特殊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错误更正。错误更正首先是要确定错误的类型,挖掘产生错误的原因。如苗菊认为应启发学生解释这样翻译的原因,如何思考而产生现在的译文,如何决策的,以及找出影响选择和决定的因素。[2](p49)对以上过程进行重复,形成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以便在职业生涯的操练过程中,语言、语境和概念模式得以辨识、分析和图式化,加速认知变化,最终形成翻译专业技能。

在开设语言、翻译基本理论、文化交际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等基础上,可根据有针对性目的之操练的需要,针对明确规定的不同专业领域,给学生开设相当比例的、有一定重复率的、能模拟翻译公司等真实项目运行的笔译课程,如项目管理与运行、本地化、术语学、翻译软件开发与运用、质量监控与反馈。

一本务实、符合翻译专业技能培养规律的教材是目前翻译硕士专业(MTI)的当务之急。编写时应充分考虑在各种领域中选取相似类型的文本,加强文本分析能力,明确具体的任务内容、尤其是创造出具体的经验环境,对学生目前的翻译能力进行科学的专家评估,从而确定教材中文本的难度,并逐级而上。随后进大量的操练,以达到对经验环境一定量的积累,从而形成某一专业领域中的翻译专业技能。

[1]王树槐,王若维.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研究2008,(5).

[2]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3]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

[4]Shreve, G.M. The Deliberate Practice:Translation and Expertise[J].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006(1).

[5]PACTE.Acquir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Hypotheses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of a Research Project[M].In A.Beeby,D.Ensinger&M.Presas (eds.)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0.

[6]Ericsson, K.A., Krampe, R., and Tesch-Roemer,C.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J].Psychological Review,1993.

[7]Pym, A. “Redefin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an Electronic Age.”[Z].Meta 2003(4).

[8]Glaser,R.“Expert Knowledge and Processes of Thinking.”In D. Halpern (ed.) Enhancing Thinking Skills in the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M].Hillsdale,NJ:Erlbaum 1992.

[9]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2007,(4).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针对性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