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琛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情报系,北京100038)
微型博客自2009年出现在网络社交领域后,就因其易用性、快捷性、实时性和交互性获得了广大网络用户的青睐,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势头强劲。伴随着微博蓬勃发展的是对微博研究热度的增加,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业组织还是用户团体或个人,都在致力于挖掘并发挥微博最大的潜能,通过微博打造公众形象、企业文化和个人网络发言阵地。公安机关亦是如此。
公安微博以“平安肇庆”的开通为标志。“平安肇庆”是第一个在新浪正式注册的公安微博,于2010年2月25日正式开通。“平安肇庆”带动了全国公安机关的微博热,各地公安机关纷纷效仿,以公安为主体的警务官方微博、民警个人微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例,截至2014年5月,新浪微博中的公安微博认证用户已达19800余个,腾讯微博的公安微博认证用户达10327个。随后,借助于微博平台的交互性特征,公安微博数量与日俱增,并相互联结、互相关注,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安微博群。同时,地方政府、司法机构、安保部门也通过微博与公安机关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邻近省市县的公安机关与其他相关执法司法部门互通信息、相互协作,为公安机关解决信息共享问题提供了另一条崭新的思路。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微博带给群众更自由的发言空间,公民的话语权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与发挥,与此同时,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评价,包括各种质疑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这种质疑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执法不严、不公的现象,公众对此产生的不满在社会生活中无法得到全面倾诉,只能通过网络舆论阵地发声。第二,公众对公安工作缺乏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导致其对公安工作产生了误解。公安微博的出现同时解决了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公众可以通过关注公安微博发挥监督作用,对身边不合理的执法现象提出意见,督促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妥善的处理;同时,公安机关也能通过微博公开可以让公众知悉的工作内容,让群众深入地了解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不易,积极地争取公众的理解与信任。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是公安工作的核心内容。现如今,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下,犯罪手段日益向高科技化、高智商化发展,其隐蔽性和破坏性有增无减,犯罪方法的更新速度也愈来愈快。基于这些特征,一项新型犯罪手段的出现可能还未被公众感知,就已经大范围地侵犯了公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使尚未遭受侵害的群众陷入极度的危险中。公安机关作为与违法犯罪活动斗争的前线力量,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与扩散性,及时将掌握的最新犯罪信息公之于众,最大程度地避免更多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公安机关通过公安微博实时地发布犯罪活动的动向与趋势,包括新型犯罪手段,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告知预防措施和打击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微博的世界并非一方净土。”[1]微博准入的“低门槛”给网络谣言、诽谤、恶意歪曲和极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其在信息传播上所具有的裂变式能量也为谣言影响力的扩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2012年3月28日,网民“的子”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丢失几天的孩子回来后眼角膜被摘除”的信息,在当时引起了群众特别是孩子家长的一度恐慌。在这条微博发出的当天,北京警方即刻认识到了这条微博的恶劣影响,及时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此事完全是无中生有。随后,公安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近期110报警平台并未接到此类警情,该网友已承认消息不实,请大家不要轻信此类谣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可见,公安微博在平息网络谣言、纠正不良网络情绪、消除社会恐慌等方面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公安微博中的警务官方微博,作为公安机关在网络平台中的形象代表,其发布的信息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不难看出,监督构建纯净的网络舆论环境也是公安微博不可或缺的使命之一。
警务官方微博发展至今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并在政务微博领域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影响力也名列前茅。但数量的增长并不能带来制度上的有效管理,目前,大多数的警务官方微博都仅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除去几个开通较早、影响力较大的公安微博外,大部分的警务官方微博内容更新缓慢,内容陈旧;有的公安微博在开通后仅发布了数次信息,与公众的互动效果较差。另外,警务官方微博在内容表达上也欠缺生动性,“官味”较浓,习惯性地使用“禁止”、“严禁”等语气较为生硬的字眼,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警务官方微博,将其纳入公安机关日常管理工作中,使警务官方微博工作系统化、常态化,是已经开通警务官方微博的和即将开通警务官方微博的公安机关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公安微博由于主体身份的特殊性,其执法的公正性、廉洁性是人民群众主要的关注点。由于执法工作追求合法、合理、公正、高效,公安民警在日常执法管理工作中,个人能力的差异导致其在处理日常执法管理工作时并不一定符合每一位公众心中的标准,因此通常会带来各种质疑声。在网络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这种声音从网下传到网上,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地增加了,对公安机关的冲击力度也日益增强。公安微博作为承载公安机关的舆论主体,其权威性较易受到质疑,[2]承受的舆论压力也较大。因此,如何应对质疑、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成为公安微博建设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公安微博与其他微博相比,在与群众互动方面表现较差。一方面,由于发布主体是公安机关及民警,代表的是政府形象,因此在发布微博时词语使用较为严谨,语气也稍显生硬;另一方面,公众对公安微博易存排斥心理,不愿意过多回应。在与群众互动方面表现较好的“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中,其评论条数通常在百条左右,最多时达到400条,但也仅是少数几次。总体来看,公安微博在与群众互动方面的能力还亟待改善。
警务官方微博与民警个人微博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民警个人微博是公安民警用真实信息注册开设的微博,博文内容通常与公安工作有着密切联系。虽然微博主体代表着公安机关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公安机关的认知,但由于其为个人开设的微博,博主在发布信息时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与倾向,博文风格也较为自由与随意,比官方微博在语言的使用上多了生动性与亲切感。因此,民警个人微博在群众互动性方面表现稍好,公众也乐于与民警沟通、交流,发表个人观点。相比之下,警务官方微博作为公安机关的网络平台代表,其在发布危害信息、引导公众预防犯罪、规范日常行为方面具有民警个人微博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在建设公安微博的过程中,应注意官方微博与个人微博并重,在保证官方微博的权威性的基础上发挥个人微博的互动特长,将个人微博纳入到公安微博的整体管理中来,做到既能准确及时地发布便民信息,又能多方听取公众对执法活动的意见与建议,两者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优势,走近群众,服务人民,使公安微博的功能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对公安微博的常态化管理[3]是公安机关应对网络复杂舆论环境的必然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应重视公安微博的系统化管理,派专人或成立公安微博管理小组对公安微博进行日常维护与更新,并将公安微博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网上网下信息共享、协同作战,提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效率。另外,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规范公安微博的日常使用与管理,纠正不合理的使用习惯及管理方法,使公安微博真正成为网络舆论环境中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
不良的网络舆情是近年来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网络谣言扩散的急速性和网络舆论的难以控制性都从技术上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均发端于网络舆论场,少数对现实不满的群众自发地在网络环境中聚集,一旦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便相约时间地点在公共场所组织游行示威,从而向政府施压。对于这种由网络舆论引起的现实群体性事件,切断舆情的源头是公安工作的重点。因此,研究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监控能力、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有效信息,找到舆情的“发源地”,对从源头上控制群体性事件的产生都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应重视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从社会中招募或者在公安机关内部培养技术型人才,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网络监控及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判断能力。
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微博信息的发布必须掌握一定的尺度,严禁将涉密文件泄露到互联网中,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因此,把握发布微博的“度”十分重要。[4]为此,负责更新及管理公安微博的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发布信息的内容与整体范围构建涉密信息级别体系,将信息分层分级放置,建立信息密级识别的管理体制,把握发布信息的最低涉密要求,设立发布“红线”,严格控制涉密信息的发布,谨防涉密信息的泄露。
公安微博作为政务微博的主力军,对网络舆论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公安机关应在发挥公安微博优势的前提下,重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及时地纠正与完善,为公安微博在网络舆论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刘晓彬.公安微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思考[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6).
[2]刘劲青.公安微博实践现状扫描与反思[J].湖南社会科学,2011(3).
[3]郑婧伶.公安微博的功能与角色定位[J].理论探索,2012(6).
[4]廖建春.公安微博的作用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