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峰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乌鲁木齐 830002)
新中国成立初期
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思路
岳海峰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乌鲁木齐 830002)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剧烈转型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如何使我们党经受住严峻的现实考验,永葆党的纯洁性?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是初掌执政权利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作出的明智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一种复杂的背景之下,选择一条和现实基本适应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基本的思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共产党,根据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经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情形,提出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纯洁性;基本思路
党的纯洁性建设不仅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巩固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任弼时就指出:“现在,我们要防止因为经常的行政事务繁忙而忽视党务工作的现象。”而“纠正这种偏向,对于我们党将要在全国范围成为执政党的时候是特别重要的”[1]。习仲勋根据新中国成立后一年的具体实际,进而指出:“现在到了提起全党警惕的时候了!我们已经有一切必要条件着手清除这些现象了!而且不能再迟了!”[2]这无不彰显了党的领导层对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高度关注。
1.艰苦的战争环境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形成了客观的约束机制
执政之前的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非法的状态,在那时入党非但没有任何实惠,而且常常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然而大量具有“拯救斯民于水火,且扶大厦之将倾斜”社会责任感的革命群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应该说,那时候,绝大多数人的入党动机应该是为了实现自身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即使有的党员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许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如此的清晰和深刻,但是,经过革命大熔炉的淬炼,大多数人的思想道德意识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升。革命战争年代长期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方式,使有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行为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容易促使革命者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即以“革命献身精神的强弱、为革命所作贡献的大小”等作为衡量自身和他人价值的大小。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主革命时期是一个阶级大搏斗的时期,任何一个革命者都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必须是整个革命群体中的一员去追求自己的解放和幸福。个人的利益和整个革命集体的利益从总体上来讲是一致的,只有整个革命获得了胜利,个人利益才能实现与发展,倘若革命失败,则个人利益将无法保证。这就必然要求广大党员自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全身心的服务于群众,否则的话,不仅与保持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相悖,就是自身的存在都将成为问题。总体来讲,这个时期的共产党人是“自我管理的人”,“她的价值观、思想认识和组织的共同愿景、价值观有一致处”[3]。
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长期处在农村分散的战争环境之中,决定了党和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两者之间没有身份高低之分,也无朝野之分和门卫之隔。这就使得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听到、体察、解决民众的心声和疾苦,形成了党和人民之间“鱼水”、“种子土地”之间的关系。
残酷的革命战争是不允许党在革命工作中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更不容许各种混客、看客、懒汉存在于党的队伍之中,这极大的冲击着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伦理观念和裙带关系,为广大党员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等舞台。这样,党的工作的优劣自然就成为了选拔党的干部最为直接、最为客观和最为重要的标准,也成为我们党“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和政策的出发点。
以上几个方面的相互结合,构成了一种硬约束机制,有利于那时党的纯洁性保持。
2.党员队伍的阶级构成和长期分散的农村战争环境是当时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制约因素
农民是当时党员构成的大多数,这就造成党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家长制观念和作风、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急功近利等在党内浓厚存在。这对党的民主作风的养成、党的团结统一构成了严重的制约。
长期分散的农村战争环境,不仅党内民主制度难以建立,就是各个根据地政权也难以建立起统一的民主法律、经济财政等制度,各根据地在许多问题上“各自为政”也就成了必然的现象,这就为许多根据地政权的工作人员消极腐败提供了制度条件。而且,任何时代的人都有作为追求各自利益的人而存在的,再加上各根据地的党员在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自律意识方面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就使得不管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内的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在对上述有利条件的分析中,主要强调主观因素对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作用,而对客观制约因素重视不够;对不利因素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采取的措施有的效果显著,令人称叹,例如克服各种特权思想、个人主义等,有的则不够彻底与理想,比如加强制度建设,肃清封建思想的遗毒等。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标志着我们国家进行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已经完成,由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这种剧烈的转型,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成为党当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回顾整个过渡时期可以发现,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纯洁性,科学应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局面,抓住了过渡时期最为根本与核心的问题,即中国共产党如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先导,将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同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同时,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推进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实现国家现代化,党在1952年党所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与运用,是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纯洁性的生动体现。
1.地位、环境的变化为党保持自己性质和宗旨的纯洁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这种新的地位、环境和任务客观上为党员追求安逸享乐、谋取特权乃至于贪污腐败提供了可能性。应该说,党对这种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已经敏锐的预见到这种情况,并给出了若干解决措施[4]1438-143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实证明,党和毛泽东的预见是正确的。革命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使人民由衷的感谢党,视党为恩人,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但也在部分党员干部中滋生了以人民救星自居、骄傲自满、恃功挟赏,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尽管党对此有着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朱德在1950年一次讲话中指出:“摆老资格,恃功挟赏的落后思想,在我们某些党员干部中表现得特别突出。”[5]283人们所熟悉的腐败典型,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在1951年的一次会议的讲话,可以说是部分共产党员在执政之后心态的基本反映。他说:“老子风风雨雨,舍生忘死几十年,什么苦没受过,什么难没经过?现在,全国解放了,坐在老子打下的江山上,老子也要享几天清福,吃喝玩乐够。”“翻身,翻身,什么叫翻身,就是从人下人变成人上人,老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享尽荣华富贵。”[6]通过这些讲话以及当时的许多新闻报道,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部分党员干部犯错误乃至犯罪的大概轨迹是: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挥霍浪费—腐化堕落、贪污受贿。所以,在和平建设时期,怎样摆脱以人民救星自居的特权思想观念和消极腐败的各种行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2.执政后,脱离群众的危险性和腐败的可能性比执政之前大为增加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也会像安泰一样会被扼死的。执政之前,残酷的客观条件和共产党人主观的努力,使党群处于一种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党成为国家的执政党之后,必然会有许多党员在国家机关、经济组织、文化组织以及人民团体中担负一定的工作,这种转变使一些党员有了“进了城、当了官”的感觉,觉得和人民群众有了身份地位的差别,有的甚至有了门卫之隔和利益冲突,逐步拉开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这些变化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意识,如若不加以注意的话,就会形成一个脱离群众的阶层。执政之后,入党不仅没有生与死的考验,而且还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各种利益,必然存在部分人以“要当长,先入党”作为入党的动机,甚至于还有各色投机分子混入党内。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员的构成,农民、文盲半文盲和青年党员仍占多数,再加上一些投机分子的存在,这些都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发生的土壤。在此背景之下,如何保持党的政治纯洁、党性和宗旨的纯洁、作风纯洁,是和平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3.中共执政后所面对的权力考验
从理论上讲,权力是有效解决自然和社会资源稀缺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最为倚重的工具。权力自身具有非常大的腐蚀性和诱惑性。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自然也要面对权力的腐蚀与考验,这种考验的本质就是为谁掌权和执政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保持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中国社会有着非常深厚的封建专制思想基础,再加上农民以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党员人数众多,这使得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各种封建思想残余必然对新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一旦和权力相结合,必然会加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发生。革命战争年代,基于特殊环境所采取的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经过革命的胜利,强化了人们对这种管理体制的“路径依赖”。但权力自身的运行规律却强调必须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显然难以在短时期建立起一套成熟稳定的权力运行机制,不能对党员干部进行常规性的、有效的管理和制约,这在客观上势必为官僚主义和腐败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上的条件。
从主观上看,执政地位的确立,使党面临着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有着两者截然相反的态度,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做官当老爷,这对党和广大党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与考验。资料显示,进城之后,尝到权力甜头,进而栽跟头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仅1950年4月北京市委的统计显示,进城1年的时间里,违反党的政策、纪律,违反政府法律的党员干部,就高达182人之多。同期,济南市处分党员干部58人,其中右倾、享乐、贪污腐化等占到了3/4。对这个问题,应该说党是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陈云指出:“大家是为革命而来的,还是为做官来的呢?回答这个问题也容易。起初为干革命来的,以后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来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来越大,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7]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的警惕!
现实情况是,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该出现的问题都出现了。究其原因是复杂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党内的原因。旧社会和旧思想的残余显然是社会原因的主要来源。而党内原因既有工作方法上的问题,也存在思想教育的问题,组织整顿没有很好开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迫使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建设方面,而忽视党的建设。这自然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为谁掌权、为谁谋取利益的现实考验。
怎么样才能经受住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现实考验,永葆党的纯洁性?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领导集体作出的明智选择。只有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纯洁性,党才能肩负起领导国家建设的重任,在这一点上,全党是高度一致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一种复杂的背景之下,选择一条和现实基本适应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基本的思路。根据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经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情形,党提出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本思路。
1.“两个务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目标指向
执政党和革命党虽然面临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环境不尽相同,但是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目标上,两者应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坚强、团结、有力、纯洁而先进的党。正是基于此,在执政的环境下,我们认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1438-1439。
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保持其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之下,“两个务必”可以说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现实的针对性。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多次对“两个务必”进行过论述与强调。1949年3月,毛泽东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力戒骄傲”要求,并将其看作是领导者的一个原则和保持团结统一的重要条件[4]1443。在同年9月的政协会议上,毛泽东强调:“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就能获得各条战线上的胜利[8]345。1955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再次号召全党同志,谦虚谨慎、切勿骄傲,尤其是老同志“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9]390。可以说,“两个务必”既是对民主革命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同时也是对执政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革命斗志与精神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两个务必”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目标指向,加强执政条件之下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实现“用更大的努力来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宏伟目标。
2.加强学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抓手
党成为全国范围执政的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面临着领导全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全新任务,尽快熟悉、适应、掌握新环境下的工作,这些都需要党通过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本领。
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水平。民主革命的胜利,正是由于我们高度重视全党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教育,不断提高全党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党对民主革命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经验予以高度重视,越是革命接近胜利,党越是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始终将其视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础性内容。任弼时1948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党的纪律性,而“全党要有五百个懂马列的干部与建立制度和制定法令”是两个基本的条件[1]459-460。1948年12月14日,刘少奇在对马列学院的学员讲话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教育和掌握与巩固政权联系起来,他在讲话中强调:“现在中国革命胜利,不读书,可不成。以前在山头上,事情还简单,下了山,进了城,问题复杂了,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艰难了。”[10]412尽管我们党掌握了全国政权,领导全国组织、管理国家,“如果搞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10]413。而如果我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提高理论修养,情况就会好一些。 因此,革命的胜利不仅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需要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熟悉理论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局势。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从我们党二十多年民主革命的经验出发,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认真阅读马恩列斯的十二本书的要求,认为“如果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通读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8]261。
第二,要尽快实习新的领域,学习管理经济的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提出:“共产党是十分政治,九分军事,一分经济”。我们革命的胜利已经充分证明了党高超的军事和政治领导能力,但是,革命胜利后不仅需要军事和政治领导才能,更为重要的还必须有领导经济和文化的才能和本领,而当时的国情和党情更是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就明确将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如果我们党离开了这个中心任务的话,那么党就不能维持政权,站不稳脚,革命也会归于失败。
第三,学习领导方法,尤其是党委会的领导方法。高超与娴熟的领导方法是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这对于一个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唯一政党来说意义更是非凡,这就需要通过工作方法的改进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把党委的领导工作提高一步”[4]1444。基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总结了党委会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诸如“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来”、学会“弹钢琴”、胸中有数等一系列的工作方法,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3.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是保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纯洁性的重点
伴随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员队伍已经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20万人左右发展到了400多万人。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党的事业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但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党组织对部分新党员的审查不是很严格、思想理论教育也没有及时跟进,导致了部分动机不纯的人混进了党的组织,严重影响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此情况之下,抓紧搞好党的组织建设,维护好党的组织纯洁性,应该说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关键。签于这种情况,毛泽东指出:“今后我们必须采取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方针,必须坚决的阻止投机分子入党,妥善地洗刷投机分子出党,必须注意有步骤地吸收觉悟工人入党,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9]72
执政党以整党运动作为整顿党的组织,保持党的组织纯洁性的基本方法。在整党运动中 ,坚持开门整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说服教育为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克服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官僚主义的作风,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次整党运动,不仅有效维护了党的组织、作风等方面的纯洁性,也是对执政党建设内容和方式的发展与创新。
基层组织作为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有效载体,一直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点。革命战争年代因为环境的客观需要,军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用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新中国成立后,党所面临的环境与任务同革命时期有了根本的变化,这对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党的领导层提出了要以领导学习、开展党务工作、照顾同志们的生活等作为执政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范畴,始终发挥好我们党从来就重视支部工作的优良传统。
及时清除党员队伍中的不合格分子只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和吸收大量合格的党员进入到党的队伍之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队伍。为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威望空前提高的情况下,大量进步群众向党靠拢,同时还有怀有各色目的的人企图混进党内,我们党采取了严格审查、加强教育、经常检查等措施,比较好的保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纯洁性。
4.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腐化是保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纯洁性的关键
伴随党从民主革命时期局部执政转变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党内所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各种腐化行为显得尤为明显与严重,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党成了全国的执政党,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具备了腐化的条件,容易使党脱离人民群众,形成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作风。刘少奇因此强调:“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10]4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始终以清醒的头脑思考未来的道路,在巨大的成绩面前,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寻找破解“人亡政息”的历史难题,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毛泽东将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各种腐化行为视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性因素,要求我们党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开展整党整风,毫不迟疑地和一切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腐化分子作斗争,保持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
结合以上的理论分析来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实践可以发现,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客观的历史实际出发来构架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对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发展,对今天我们构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系统路径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73.
[2]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3]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鲜诗,刘青山.张子善的自白录[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
[7]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1.
[8]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刘 红]
征稿、征订启事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是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辟有“哲学与思辨”、“经济探求”、“科社新探”、“党建园地”、“行政论坛”等栏目,适宜各级宣传理论工作者,乡镇以上机关、企业的干部,党干校学员、教研人员阅读与参考。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不吝赐稿,同时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来 稿:请寄《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同时注明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有参考文献的,放文尾,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要求,注明其责任者、题名、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期及页码等项目。
订 阅: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或将订阅款直接邮寄《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可随时订阅。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29号;邮编:150080;联系人:王咏梅;电话:(0451)85952759,(0451)85952760;电子信箱:bswd@chinajournal.net.cn。
2015-07-3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XZZ015)
岳海峰(1979-),男,陕西咸阳人,讲师。
D26
A
1008-8520(2015)05-0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