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探索与发展研究*

2015-03-26 00:41张玉强孙鹤峰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

张玉强 ,孙鹤峰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湛江 524088)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探索与发展研究*

张玉强 ,孙鹤峰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湛江 524088)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新区的一种特定类型,也是实现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平台。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探索中,青岛蓝色硅谷、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舟山群岛海洋产业集聚区和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典型代表,通过比较和总结它们的建设状况、主要做法和探索经验,提炼出未来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探索;发展建议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对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各沿海省、市、自治区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其中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先后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资源之争以及人才、技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另外一个事实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相关主体在空间上聚集发展,以提高新技术创新的机会和转化率,并形成了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现在正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借鉴和效仿。我国部分地区为实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在借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和经验,探索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青岛蓝色硅谷、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舟山群岛海洋产业集聚区和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其他地区也积极跟进,如湛江提出了建设“南方海谷”的战略决策,威海高新区正在布局重点打造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因此,积极总结前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索经验,明确今后园区建设的方向和主要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1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种类型,在我国高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同时进入海洋强国的建设期间,其对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区域经济、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以及新时期我国高新区建设都具有战略性意义。

1.1 是我国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现实要求

我国从1991年开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105个,从业人员达到1 269.5万人,实现GDP为5.22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1]。 但是,当前各高新区在完成初期建设阶段后,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国家优惠政策等正在减弱,需要从外部依赖发展转向为内涵提升来获取竞争优势,走一条专业化、现代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以实现“二次创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我国高新区的一种典型类型,在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其以海洋高新技术创新为核心,突出海洋产业的竞争优势,这既符合海洋经济现代化特征,又实现了我国高新区专业化、现代化和特色化发展需求,是我国在海洋领域,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一种探索和实践。

1.2 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引擎”

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发展压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使各沿海国家纷纷加快了建设海洋强国步伐,我国也在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在海洋强国建设中,海洋经济是基础,并直接影响着海洋权益、海洋管理、海洋环境等其他领域发展进程。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科技创新又处于主导地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以更深一步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在预期性、基础性、策略性和关键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迈进、由粗放型用海向集约型用海改变、由近浅海向深远海挺进,进而依靠海洋高新技术创新,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以及更好地维护我国海洋的合法权益和保护海洋环境。因此,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我国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的重要引擎和现实保障。

1.3 是实现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紧密关联的“适当形式”

海洋科技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不竭动力和首要因素。然而,科学技术“毕竟是潜在的、属于依附性因素……它只有被实质性的因素所吸收,使实质性的因素发生质的变化,即通过适当的形式与物质生产沟通,才能实现其价值”[2]。 由此,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需要通过“适当形式”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以集聚海洋科技要素,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依托园区平台,创新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实现政、产、学、研的有效对接,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实质和深层次融合,从而提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紧密关联的“适当形式”。

1.4 是区域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和科技作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3]。 根据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地理、交通、自然资源、市场、政府政策是影响产业集聚效应的主要因素。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以汇集上述各类要素,吸引更多涉海企业加入,为区域带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集群的良性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以及文化、教育、金融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园区还可以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有利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4]。 因此,海洋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体系发展需要大力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5 是所在地实施海洋科技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思潮席卷全球,“科技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5]。在海洋经济发展领域,更需要发挥科技进步的创新驱动效应,聚集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信息,有效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同时,我国很多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却未能高效开发利用,传统海洋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压力,更需要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新兴产业发展。那么,如何实现海洋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呢?关键是寻求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载体和新机制。而利用当地地理、资源、政策、交通等优势布局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以此为抓手,是当前各沿海地区实施海洋科技创新驱动的一条可行之路。

2 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沿海省市众多,其中部分地区依托自身海洋科技优势,先行先试,开展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这些园区虽然名称各异,但实质都是围绕着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而提供的一种新型平台和载体。

2.1 青岛——以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为需求建设蓝色硅谷

青岛蓝色硅谷位于崂山以北、黄海一侧,是一个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根据《青岛蓝色硅谷建设发展规划》,采取“一区一带一园”的建设布局,其中,“一区”即是核心区,具体范围包括鳌山卫、温泉两镇全部陆域和海域,规划总面积为443 km2;“一带”则是核心区以南,沿滨海大道至崂山区科技城的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孕育带;“一园”即胶州湾北部的园区。目前,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山大华硕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中心、微软课件研发及认证中心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部分项目已经初见成效。据资料显示,核心区在建、签约和在谈项目达到70余个,涉及总投资40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5个,促进开工项目6个[6]。

青岛在蓝色硅谷建设中,走了一条以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建设之路。这条道路的选择,源于青岛具有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目前青岛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的1/3以上,海洋科研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的1/3,拥有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40%[7]。在海水养殖、种苗培育、海洋生物科技、海洋防腐、海水淡化等方面,青岛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由于青岛的海洋科技优势在全国领先,加上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对海洋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青岛可以站在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层面,着眼于国家海洋科技创新需求,打造蓝色硅谷,将蓝色硅谷定位为“中国蓝色硅谷”。因此,其主要做法是:① 国际性视野、高水平定位;② 以政府为主导,高强度投入;③ 突出地方海洋科技优势,着眼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④ 大平台建设,汇集全国著名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2.2 舟山——以推动海洋产业集聚为目标建设国家新区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之后,国务院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根据预期计划,舟山提出了“一核两带多点”的总体布局,规划总面积为120 km2,着重打造五大功能分类,分别是科技创意开发、现代临港产业、港航商务综合、高校教学科研和现代物流。其中,优先建设科技创意研发园区,建筑总面积约100万m2,总建设投资约100亿元。当前,建筑总面积13.38万m2、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科创园启动区块已建成,布局了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3D产业园、浙大网新软件园等项目[8]。

舟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走的是以推动海洋产业集聚为目标的建设之路。选择这条道路的根源在于,舟山海洋产业基础较好,但资源较为分散,未形成集聚效应,制约着海洋科技创新的空间。因此,舟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定位是建成一个国家海洋产业集聚区,主要任务是实现海洋产业集聚,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由此,其建设思路是围绕着海洋旅游产业、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产业、海洋生物产业和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的需要,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海洋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汇集产业、资金和人才,发展技术领先、产品高端、特色鲜明的海洋产业集群,将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为海洋产业集聚岛。其主要做法是:① 围绕主导产业,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岛;② 围绕海洋科技新城,实现“产、学、研、城”有机融合;③ 注重海洋科技要素集聚,推动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2.3 天津——以海洋产业为主导建设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

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地处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区域,总体规划面积57.79 km2,已开发面积25 km2。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 100亿元,完成增加值161亿元,税收39.6亿元,已注册企业累计达到2 200余家[9]。20年多年来,海洋高新区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不断巩固夯实,现代都市、高端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强势聚集,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塘沽是以海洋产业为主导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进行探索的。虽然它是以“海洋”来命名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但在产业选择和科技创新上并不仅局限于海洋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形成海洋油气开采服务、现代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油品制造5个优势产业。其中海洋油气开采服务业在钻井服务、油田技术服务、物探勘察服务、船舶服务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因而,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海洋产业为主导,利用高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实现的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而且,在海洋高新区周围布局了不同类型的产业开发区,这使得各个开发区之间和企业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因此,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主要做法是:① 以海洋产业为主导,实现多产业协调发展;② 以海洋高新区为核心,周边布局不同类型的产业开发区;③ 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突出,金融、物流、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超前发展。

2.4 上海——以企业为主导建设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位于上海临港新城南部,占地总面积约6.2 km2,用于产业化的面积为3.2 km2,毗邻杭州湾、东海大桥,是国家海洋局认定的国家首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基地以海洋科技研发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海洋工程设备研发技术、海洋综合信息服务为产业主导,打造国内海洋高新科技集聚区、海洋科技创新区和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区。目前,基地入住项目为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海洋综合保障基地、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海底观察基地、上海临港海洋科技创业中心、浩思国家海洋生物疫苗研发中心、灏鼎海水综合利用工程中心、临港海洋经济总部研发园等6个项目,还有两个自建项目是海洋高科技发展中心和海洋科技中试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10]。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显著特征是,采用区政府成立国有公司代替政府开发的模式。2007年11月,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总注册资本3亿元,在基地的开发、运营和管理上具有较高的自主权。除此,基地运作还有以下特征:

①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推动临港海洋科技产业发展;② 实施联动发展战略,实现基地与临港新城的功能联动,与周边制造业园区的产业联动,与洋山深水港、洋山保税港区的港区联动;③ 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与德国基尔海洋科技园、美国休斯顿海洋科技园、日本海洋经济研究所等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国际科技合作趋势明显。

3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建议

上述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很多共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以创新为主线,加强区域的科技研发、孵化和服务功能的建设;以规划为引领,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完善各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注重机构建设,配备管理机构和主要领导;保证经费投入,实现多渠道融资等。因此,在积极总结前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索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园区建设的方向和主要思路应该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

3.1 明确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战略定位

对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而言,首要问题就是明确园区的战略定位。定位不清楚、不科学或不到位,园区建设战略目标和建设思路,就缺乏依据,园区众多的建设项目和措施就难以有针对性。为此,园区的战略定位要思考3个方面的问题:① 区域定位,需要思考园区在不同区域层面上的建设目标,如青岛蓝色硅谷定位于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家海洋科技示范区和青岛滨海科技新城,区域定位比较明确;② 产业定位,即园区建设重点瞄准的是哪些产业,这要根据当地海洋产业基础、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选择和确定,如舟山基于现有海洋产业基础,来确立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导产业;③ 功能定位,需要解决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中承担的功能是什么。

上述几个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都围绕着科技研发、成果孵化、科技服务等方面来加以思考的。其他地区的建设,也可以基于这3大功能,并实现重点功能选取以及功能的不断扩展。

3.2 做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选址布局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选址布局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其项目建设和功能发挥的效果,也是园区发展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经验分析,园区选择布局应重点思考几个方面的因素:① 成本因素,核心是土地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应该选择那些征地容易、土地开发成本低、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的区域,如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选址在滨海新区整体开发区域内,前期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都较低;② 便利条件,主要通往外界的交通条件,尤其是港口航运条件,以及与既有产业园区的临近条件,以便形成资源共享和功能互动,如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临近洋山深水港和洋山保税港区,交通和资源优势比较突出;③ 项目储备,即园区应选址有一定前期项目基础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项目投资,并对后期项目引进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如蓝色硅谷规划前,就考虑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所在区域。

3.3 在比较借鉴中突出本地区的园区竞争优势

当今,世界海洋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各国都十分重视依托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抢占世界海洋高新技术的高地。在建设中,也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美国大西洋海洋生物园区、三角海洋工业园区、加瑞特海湾海洋产业园区,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海洋产业园区、弗雷泽海岸海洋产业园等。这些国外海洋产业园区以及国内以蓝色硅谷为代表的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在建设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被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建设中,根据本地区自然、资源、产业、技术等优势,凸显出自身的竞争优势,走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道路,避免产业选择擂台和恶性竞争问题的出现。① 在战略上,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思路,避免一味盲目的学习照搬;② 突出本地区海洋科技优势,如青岛突出自身的海洋科技优势,满足国家的科技需求,而天津则依托以海洋石油综合服务研发以及海洋石油工程研发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③ 满足本区域内的海洋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集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确定重点建设的工程,如舟山着眼于海洋产业集聚现实需求,来谋求海洋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④ 发挥区域优势,如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则依托原有的临港工业园区来开发建设,这样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可以与原有的园区形成合作互动的格局;⑤ 建立制度创新优势,制度创新空间巨大,且经济社会效应明显,应不断探索政府、科研机构、产业部门、金融机构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建立园区有效的管理运行模式,如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园区开发上就探索了以企业为主导的运行模式。

3.4 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导向做好园区重大工程的建设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在我国众多产业园区中要脱颖而出,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通过园区的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为此,园区重大工程建设要围绕着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来进行:① 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建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联盟、技术交易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发挥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功能;② 通过科技研发机构集聚推进工程,推动国内外高层次科研院所向园区聚集或设立分支机构、开设实验室,以及一些大型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总部、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博士(院士)工作站等以实现科技研发力量的集聚;③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推进工程,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同时对园区内外的高成长性企业、大型重点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和服务,推动创新企业的培育发展;④ 实施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工程,通过制订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和优惠政策,提供人才在园区生活、工作的环境和便利,增强园区发展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⑤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工程,通过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塑造优质人居环境,完善生态管理机制,实现园区的宜居、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3.5 完善园区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对外交流等活动都需要政府以及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制度保障。从当前建设经验看,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① 机构保障,成立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做好园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② 规划与政策保障,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对园区集聚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人才引入等提供支持;③ 资金保障,探索多方筹措资金路径,主动与国家和上级政府的各项战略和规划相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建设资金和各类海洋专项资金,通过实施园区共建模式,减轻地方政府建设的资金压力;利用财政资金对建设项目提供支持、金融担保和投资引导;利用各类科技风险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科技保险基金,广泛吸收社会、民间、国外资本参与园区建设;④ 机制保障,通过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重大决策、项目监督落实机制,重大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园区建设宣传机制等,以保障园区整体规划和各类项目顺利实施。

[1]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12火炬统计手册(国家高新区部分)[EB/OL].[2015-10-10].http://www.chinatorch.gov.cn/kjb/tjnb/list.shtml.

[2] 潘其保.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非线性相关的原因与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5):16.

[3] 吴丰林,方创琳,赵雅萍.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10):1201.

[4] 阎康年.“R&D”与企业原动力:中外著名企业科技研发及案例剖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65-166.

[5] 何建坤.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5.

[6] 中国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EB/OL].[2015-10-10].http://www.lsgg.gov.cn.

[7] 韩京云,张晓琨,施岩,等.对青岛蓝色硅谷建设的思考:海洋科技新城需要海洋文献保障平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10):78-80.

[8]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EB/OL].[2015-10-10].http://www.zsmica.gov.cn/YD.aspx.

[9] 塘沽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EB/OL].[2015-10-10].http://www.tmht.cn.

[10]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EB/OL].[2015-10-10].http://www.shmsp.com/Site/index.shtml.

湛江市2014年软科学项目“湛江建设‘南方海谷’的战略与政策研究”(2014A407).

F124

A

1005-9857(2015)11-0061-06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