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2015-03-26 02:39韩学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专刊科技期刊食用菌

■王 敏 韩 丽 韩学文

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期刊联合编辑部《菌物学报》编辑部,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100101

2)兴安日报社,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复兴西大街18号 137400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日新月异的进步推动了科技期刊各种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快速发展。许多学术期刊已经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和互动交流平台,例如期刊网页、BBS论坛、留言板、微信平台、博客论坛、作者QQ群、编委QQ群等。国际期刊已进入网络出版(networked publishing)的时代,期刊网站的建设扩大了文献信息传播和服务的范围及深度,为进一步拓展期刊的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条件[1]。为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2013年李若溪等人以CNKI(中国知网)2011年收录的8169种全部学术期刊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抽选出的205种学术期刊中,自建网站的期刊2011年为100种,占48.8%;2012年为122种,占59.5%,相比增加了10.7个百分点[2]。科技期刊的自建网站在期刊出版、提高期刊数字传播水平、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方面均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公众号以来,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亦相继建立,如《科技导报》、《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科学》、《生物学通报》等期刊都已开通了各自的微信公众号用以传播纸媒期刊的报道内容;温州医科大学期刊社结合微信语音功能实现专家的即时审稿,打造了期刊编辑加工的新方式[3]。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使数字阅读方式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纸媒阅读成为人们的首选。越来越多的科研学者都在利用科技期刊网络平台快速查询、浏览、分享和交流最新发布的研究成果。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编辑内容的多样化和交流互动方式的改变给科技期刊编辑带来新的挑战,编辑作为出版流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更应主动适应,顺势发展[4]。

《菌物学报》2007年起采用作者远程投稿、修稿、校稿,专家远程审稿,编辑在线送审和加工稿件的工作模式。远程采编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期刊编辑部从投稿、查询、组稿直至出版的整个编辑流程的工作效率。期刊网站还设置了预发布模块将已录用稿件优先网络出版,增加了专辑文章版块、摘要点击排行榜、全文下载排行榜,帮助读者快速定位热点文章。近年来,为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技术,《菌物学报》先后建立了编委QQ群、开通微信订阅号、编委微信群、制作电子专辑文章,根据自由来稿的研究方向有计划地组织稿件出版专辑,利用期刊网站和微信平台征集专题文章,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出版内容。

1 通过期刊网站规划出版内容

1.1 根据读者关注的焦点约稿

为推动出版内容的网络化,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都已实现出版内容的纸版和网络版同期发布,供读者通过互联网阅读。定期统计读者对期刊网站刊载文章的点击率和下载率,分析读者当下关注的焦点,并结合清华同方、ISIWeb of Science等网络数据库统计的高被引、低被引和零被引论文的学科方向,有助于指导责任编辑后续选稿和专刊的选题策划工作,追踪学科研究动向,不断优化期刊出版结构,有规划地主动安排读者需要的稿件出版,使期刊发布的论文保持读者感兴趣、可能被引用的活跃状态,即根据读者的兴趣和喜好进行组稿和约稿。

1.2 根据作者投稿的研究方向组稿

编辑在日常处理稿件的同时要关注作者投稿文章的研究方向,善于捕捉学科的研究热点,重视作者自由来稿中题目和摘要里频繁出现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多证明其研究的热度高,将这些研究领域、研究主体相近的稿件组织成专刊发表,不失为挖掘专刊主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菌物学报》2013-2014年的投稿题目和关键词中,“双孢蘑菇”、“羊肚菌”、“牛肝菌”、“草菇”、“糙皮侧耳”等食用菌名称的频繁出现,促进了我刊打破以往完全按照作者投稿先后顺序发表稿件的组稿模式,建立了依据投稿共同侧重的研究方向——食用菌,组织自由来稿出版“食用菌专刊”的全新组稿方式,而同一领域有充足的投稿也具备了组织专刊出版的条件。2014年3月,我刊特邀“国家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食用菌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为专刊撰写序言,同时向编委老师邀约了2篇综述文章(羊肚菌的多样性、演化历史及栽培研究进展;木耳属研究进展),与筛选出的32篇食用菌研究领域的自由来稿成辑出版,内容涵盖了食用菌的资源与利用、遗传育种、生理栽培、加工技术、活性成分、保健功效评价等研究领域,总结了近些年食用菌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良好的开端也为我们储备了食用菌学科的研究机构和潜在作者,据最新研究成果,食用菌已经成为我国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产值作物[5],围绕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2015年《菌物学报》“食用菌973项目专刊”的出版也使我刊实现了对食用菌学科发展的连续报道(图1)。

图1 根据作者投稿方向组织出版的食用菌专刊

2 通过网络平台征集稿件

2.1 通过期刊网站征集稿件

自网络投稿取代E-mail投稿方式后,科技期刊网站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普遍关注,期刊网站首页已成为作者投稿和查稿的主要途径,并能够帮助作者和读者及时了解期刊的最新动态。充分利用网站平台发布期刊征稿消息和出版计划,例如,利用期刊网站征集专题稿件,通过在网站发布刊物最新的选题方向和征稿通知,能够使作者及时了解期刊选题趋势,引导作者投稿。菌物学科是微生物学领域的分支学科,为了增加稿源,《菌物学报》编辑部从2012年开始通过网站征集稿件,成功组稿“虫生真菌专刊”、“植物病原菌物专刊”、“毒蘑菇专栏”、“木霉与粘帚霉专刊”(图2)。

图2 《菌物学报》通过网络平台征稿出版的专刊

2.2 利用期刊的微信平台征稿

微信公众平台(WeChat public platform)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其主要作用是消息推送、品牌传播及分享[6],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类别的内容。微信平台的用户明确,且为主动订阅,因此信息的传送率和传播的准确率更高,行业的覆盖性更好,利于科研人员捕捉行业发展动态,寻找科研创新的灵感[7]。《菌物学报》于2014年6月申请了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利用已建立的微信公众号“mycosystema”发布期刊征稿通知、传播期刊最新目录、学术会议及新物种的发现等资讯(图3)。2014年7月起我刊增加专刊征稿的微信传播渠道,开始通过微信平台征集专辑稿件,建立编委微信群,并在期刊纸版、网站和E-mail地址栏中宣传期刊公众号名称及二维码信息,7月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显著提升(图4)。

“木霉和粘帚霉专刊征稿通知”是我们结合网站并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征稿消息的初次尝试,国际木霉菌和粘帚霉专题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Trichoderma&Gliocladium Workshop)自1984年在美国首次举办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均由国外研究机构主办,且国内尚无此类群的专辑报道。2014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木霉菌和粘帚霉学术研讨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借此契机,《菌物学报》于2014年7月3日在微信平台快速发布了木霉菌与粘帚霉研究领域的专刊征稿通知,利用微信平台协助征稿,仅用3个月的时间顺利完成“木霉菌与粘帚霉专刊”(图2)的征集、审理、编校和出版工作。

图3 《菌物学报》的微信公众平台及二维码

图4 《菌物学报》2014年7月公众号关注人数显著提升

3 期刊出版内容的网络宣传

3.1 加强网站建设

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目前常用的几种数据格式有 CAJ、PDF和 HTML,其中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格式和HTML页面格式最为多见,而国外优秀科技期刊已开始采用rich-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enhanced-HTML格式的数字化网刊[8],浏览页面具有动态性,并能提供了很多附加信息和延伸链接,可追溯实验图表结论的原始数据,甚至通过视频技术展示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中,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论文快速且广泛的网络化传播。大多数科技期刊网站已基本实现了过刊和现刊的检索和免费浏览,读者可以依据出版年、卷期号、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学科方向、期刊栏目以及关键词来检索查询感兴趣的文献。我刊通过期刊网站设置的专辑文章模块还可以帮助读者通过单次检索便可定位至针对某一学科方向的多篇专辑论文。数字出版时代DOI的应用实现了跨平台检索,并与优先数字出版相结合[9],读者可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快速、准确地定位至论文摘要和全文所在的网页。由此可见,基于网络平台的纸版内容网络化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关注度和论文被引频次,是加强纸版期刊传播的有效手段。

为提高稿件显示度、便于读者查询和引用,《菌物学报》自2014年起发表文章标注DOI序列号(DOI:10.13346/j.mycosystema.稿号);并积极制作HTML格式的网刊,对现刊和过刊文献在网站和微信平台改写成新闻稿进行推送(图3),在加强现刊最新文章推介的同时,不断追溯有趣的过刊文献,保持过刊文章的显示度。

3.2 主动推送出版内容

在期刊网站首页启动E-mail Alert和RSS订阅功能,自定义订阅期刊文章的摘要或全文,定期通过E-mail将最新文章信息(如最新目次、摘要、全文等信息)发送给读者或会员已成为科技论文常见的推送手段。对于优秀的科研论文和综述,我刊组织作者和编辑撰写新闻稿向生物谷、易菇网、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等相关网站进行推广和宣传。2014年,《菌物学报》还开展了电子专辑的推送工作,已制作完成7本专刊的pdf版电子期刊,并通过E-mail将这些电子专辑推送给国内外的当期作者和相关读者,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

3.3 加入电子期刊移动出版平台

原新闻出版总署在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规划中指出“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出版业态,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10]。期刊网站是论文网络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和检索科技论文的渠道,因此,以网站为载体的在线阅读是学术期刊发展数字出版的重要手段之一[11]。可见,科技期刊运用网络技术不断建设和扩展期刊网站平台的功能,是其未来实现数字出版的前提和保障。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2月23日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国民在线网上阅读、手机碎片式和电子阅读器快速阅读的趋势均有所上升。“核心学术期刊(ipad版)”客户端软件采用搜索引擎技术,从期刊的官方网站获取公开发表的文章信息,包括元数据和全文链接地址,集成到“核心学术期刊(ipad版)”云端平台,然后为国内读者提供多刊集成移动检索和移动阅读服务(图5),目前已包括全球学术期刊52000多种。2014年3月,《菌物学报》加入移动出版平台“核心学术期刊APP”,历时9个月文章下载量达到519篇次,摘要阅读达到6664篇次,且这仅是IOS ipad上的数据,相信在推出安卓pad和安卓手机、iphone的移动出版平台以及电子阅读器后,将会吸引更多读者采用移动阅读的方式浏览科技论文。

图5 《菌物学报》加入移动出版平台“核心学术期刊APP”

4 结语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网络平台的推广,改变了人们获得资讯的渠道和传统的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已逐渐成为人们接受并喜爱的阅读方式。而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已迫切需要加强期刊网站建设,在网站设计、网站功能(信息组织与管理、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外著名出版商和一流期刊[12]的先进经验。在新技术、新思想不断涌现出来的今天,新名词“云”、“大数据”、“域出版”接踵而来,科技期刊编辑不能落后于时代,我们要密切关注期刊网络化出版的发展潮流,转变观念、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多方面提升期刊网站的服务能力,使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中预先占据主动地位,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的传媒作用。

科技期刊编辑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其数据分析指导期刊的征稿、发稿和宣传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分批有序地制作支持电子阅读器和手机阅读的电子期刊,不断学习和运用互联网及通讯技术,拓展宣传论文的媒介范围,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科技论文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更重要的是让编辑制作的出版内容能够得到大众的获知乃至社会生产的应用,这也是新时期——数字出版时代赋予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责和任务。

[1]刘飚,邢飞,徐威.国外科技期刊网站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79-483.

[2]李若溪,游中胜,田海江,等.我国学术期刊的网站建设现状调查与网络期刊进化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49-1056.

[3]吴彬,丁敏娇,贾建敏,等.利用微信平台打造科技期刊编辑新方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61-663.

[4]邵玉娴.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变革及编辑工作的转型[J].编辑学报,2014,26(Sup.1):S152-S155.

[5]张金霞.“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项目简介——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科学基础[J].菌物学报,2015,34(4):511-523.

[6]http://baike.baidu.com/view/9212662.htm.

[7]喻菁,廖荣涛.微信在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4,26(Sup.1):S33-S35.

[8]林家乐.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一些前沿技术.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专项培训班PPT.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2011-11-09.

[9]姚戈,王淑华,王亨君.大数据时代DOI的应用意义与中国科技期刊应用现状[J].编辑学报,2014,26(1):63-65.

[10]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J].中国出版,2011(17):18-21.

[11]于杰,刘志强,徐海丽,等.上海市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56-1059.

[12]栾奇,蒋晓晖.国外出版网站功能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1(3):61-63.

猜你喜欢
专刊科技期刊食用菌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专刊
专刊
亚运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