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未知世界的精彩

2015-03-25 08:06任树之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探究能力合作探究

任树之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能主动的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终发现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而教”已成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本文从探究能力的培养出发,阐述实施探究的条件,并结合实例指出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注意问题。

关键词:探究能力;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联想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探究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认知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驱使人们去发现去创造。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在数学教学中,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能主动的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终发现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教师要恰当选取学生探究的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备课时,重点不是准备自己如何讲述,而是看重设计如何让学生活动,让学生说理、析事。若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即使开展了探究,也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可以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生思想实际来设问,要有坡度、有深度、适度适时地提出问题,注意设问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可通过前后对比设问,正反比较设问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疑点,方法疑点和思想疑点。

2、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都应是探究性的,也就是说,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实施探究教学。简单易学的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需要他们经过探究而有所发现,只需要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去同化吸收,便可掌握它,学生不需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所以,探究教学的条件之一,是学习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无法直接同化吸收的学习材料。学习者要想真正掌握、内化这种材料,就必须要经过一番探索,并有所发现。

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完成的,那么要想实施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内外都下功夫

1、立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1)揭示知识背景,介绍相关的数学史。教师要善于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研究的痕迹,让学生看到并体验面对一个新问题时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同时“学史可以明智”,向学生介绍历史,数学家的故事,如学《勾股定理》一节时介绍赵爽及赵爽弦图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今天他们探究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百人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当同学们通过自我探究、合作交流找到答案后,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完成了大数学家完成的工作,还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成功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信心。

(2)创设情境,设计好课堂导入,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要给学生提供或创设与生活相类似或真实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去参与、去探索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先用多媒体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中常见图案——民间剪纸、京剧脸谱、汽车商标、美丽的蝴蝶等,让学生感悟轴对称图形,引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由于它贴近生活,引发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本节内容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利用“读、试、想、做”,培养探究兴趣和能力.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如为配合学生阅读“镶嵌”,我收集并剪贴了一些建筑装潢的地板图案及一些工艺美术品的图案(同时也要求学生收集),用以激发兴趣,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剪一些全等的正多边形,并在课桌面上拼一拼,通过实践活动验证教材中的结论,进而让学生想一想:用一些全等的任意四边形、不等边的全等三角形可不可以铺成无空隙的地板?然后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发现问题。

(4)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看书、充分的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高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营养智慧。每一组合作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要互帮互促,互为对方负责。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展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度大的思维也纳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的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动互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更加开阔,创新意思,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学会倾听学生。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鼓励与提倡学习多样化。

(5)暴露思维过程。思维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要总是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应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展示学生成功的范例,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探索的艰辛。尽管有的时候他们是那样的幼稚,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回想当年,我们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吗?教师可以有意的“笨拙”一点,让学生经历一番番磨难之后再找到真经,这是探究学习的宝贵财富。

(6)注重学法指导,优化自由探究过程。恰当的问题是探究的入场券,科学的方法是探究的快车道。在探究中教师不仅要设计好问题,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在研究方法上给予引导、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7)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优生的反应速度、接受速度及做题速度比较快,教师要加以引导,让他们不要产生骄傲情绪、自满情绪,应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延伸拓展;学生由于缺乏必要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对于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避免他们在学习上因受点挫折而失去信心和兴趣,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8)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探究结果,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课外是培养探究能力的新战场

进行数学探究不仅仅依赖于课堂内,还要依靠课堂外,但决不是“题海术”,课外战场可以安排如下的作业:

1、“另类”作业和知识小结。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现在可以翻翻新,如布置查找相关资料;做数学模型如棱锥、棱柱;在学完章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所想表达出来,小结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表格式小结、趣味式小结、汇报式小结等。

2、体验生活的实践,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及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如学完储蓄问题、打折问题等可以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培养探究能力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切忌将探究的要素变为知识点讲授,但必要的“形式”是必须的,因为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师生对探究的认识。

2、切忌表演式,即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事先已经做好设计,探究活动变成了学生的“机械运动”。这样不但不能有效、灵活地把握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对探究的兴趣。

3、探究要有重点,不能搞没有目标、放羊式的所谓开放式的探究活动。

4、探究既要重过程又要重结果,思维发展是核心。

5、探究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

教育要经历过程,要改变过去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将知识、技能、情感、内化为生命中的财富。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探究能力合作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