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另一面:动荡的马尔代夫

2015-03-25 20:39克里斯·所罗门
世界博览 2014年19期
关键词:希德马尔代夫印度

克里斯·所罗门

马尔代夫作为旅游天堂广为世界知晓,但它动荡的政局正在给天堂的形象蒙上阴影。

2012年2月在军事哗变中被罢免总统职位之后,穆罕默德·纳希德转而活跃在国际舞台。他痛斥马尔代夫国内官僚机制的腐败,同时,为防止气候变化给马尔代夫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他还多方奔走呼吁相关新规定能够尽快出台并得到落实。这一切都为他个人赢取了极高的声望。

去年的大选中,纳希德旗开得胜。他在第一轮大选中赢得了45%的支持率,观察家们认为这个数字相当客观,公正地反映了马尔代夫的民意。如果纳希德在最后一轮选举中胜出,那么他和他的民主党将重新执掌这个国家。

政局困境一目了然

拦在纳希德面前的是一个势力庞大的集团。前任总统、前联合国官员穆罕默德·瓦希德·哈桑站在幕前,不过他只是一个傀儡,一切政治实权、包括司法机构和警察部队都捏在马尔代夫前政治强人、同时也是前总统穆蒙·阿卜杜勒·加尧姆的手里。瓦希德和加尧姆两人联手,一再延迟总统大选的日程,以此阻挠纳希德当选。

加尧姆从1978年到2008年一直把持着马尔代夫的政权,加尧姆在2011年成立了进步党,题中之义便是通过合法程序,重回权力宝座。纳希德代表的马尔代夫民主党和亚明代表的马尔代夫进步党始终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

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阿卜杜勒·亚明在与纳希德的竞选中胜出,不过总统的更换无助于缓和马尔代夫政局的紧张空气。马尔代夫最高法院判决独立选举委员会的委员会们六个月的监禁,理由是他们在计票工作业已尘埃落定之后,仍试图筹划最后一轮选举。纳希德称法院的这一宣判是“马尔代夫宪政史上最令人伤心的一天”。

国际组织也对马尔代夫的人权问题持不乐观的态度。进步党党员、艺术家纳沙德·瓦希德曾多次被投入监狱,现在现身说法,向外界控诉马尔代夫警方的虐待行径。博客写手、人权行为艺术家伊斯梅尔·西拉斯在2012年6月曾遭到攻击,他至今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惴惴不安。

马尔代夫的政治困境愈演愈烈,明眼人一目了然。政治动荡把抗议者推向街头,罢工甚至暴力接踵而至。长期以来,伊斯兰极端主义始终是这个国家挥之不去的噩梦。马尔代夫的宪法规定,举国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在宪法的庇佑下,极端宗教势力可以较少顾忌地壮大、滋蔓。一位常年研究马尔代夫的学者认为,穆斯林群体中的保守力量在过去几年有渐渐抬头的迹象,这一趋势与从巴基斯坦海湾移民到这个国家的人数成正比,这当然绝非巧合。最近几年,由沙特阿拉伯提供资金扶助的伊斯兰保守势力在马尔代夫的势力坐大,不仅如此,印度方面还宣称,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军事组织“虔诚军”在马尔代夫招兵买马并发展分支。可以肯定,不安定因素必将造成连锁反应;我们惟一吃不准的是,未来的动荡将以何种面目出现?

经济发展缺乏持续性

政局的动荡让经济发展缺乏持续性。前总统纳希德曾同一家印度公司签署了一份5亿美元的合同,以进行机场建设,但当他被迫下台后,一切都作废了。新政府把首都马累的机场国有化,才两年不到就已亏损高达14亿美元。这也是众多国外投资者观望不前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所谓的民主国家,比如与马尔代夫地理位置最贴近的印度,没有试图对马国大选宣示出自己的明确立场呢?要知道,在印度的主导下,马尔代夫、塞舌尔、毛里求斯、斯里兰卡结成了所谓“印度洋安全协议”,习称“印度洋五国”。近年印度为马尔代夫装备了海岸雷达,外界纷纷猜测,印度如此积极地参与马国防务,或是有意在这个群岛之国上筑造海军基地。

在一名印度外交官的口中,马尔代夫是印度在“本地区的战略要地”,马尔代夫与印度之间的那片海域是“攸关性命的水道”。尽管如此,通常被视作亲纳希德一方的印度,恐怕也不敢把赌注全部押在民主党身上,不然一旦失算,下一届马国政府很可能会疏远与印度的关系。

如果不顾忌“外部势力”,印度是不会如此患得患失的,毕竟她是印度洋上最主要的国家。所谓的“外部势力”就是中国。

印度是印度洋地区的头号强国,现在远隔重洋的中国也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马累,中国的元素越来越明显。新落成的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有10层楼,在这个人口仅十几万的岛屿城市中,也算是地标之一了。不知是碰巧还是有意,中国大使馆就位于马尔代夫进步党办公室的隔壁,该党的领袖是加尧姆的同父异母兄弟。不过中国对马尔代夫的最大影响还是经济,近十年来,马尔代夫与中国的贸易额逐年递增,2012年到这里来的外国游客,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中国政府还向马尔代夫许诺,将提供5亿美元的扶助资金。

也正是深感芒刺在背,印度人才如此迫切地敦促希望马尔代夫大选能如期举行。可惜印度人的努力无济于事,与之相反,中国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她宣称自己完全相信马尔代夫的现任政府,并承诺绝不会干涉他国内政。

各大国在这片海域的博弈把马尔代夫这个小国推上了亚洲政治舞台的前端。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左右逢源谋取自身利益,马尔代夫或将欢迎各国军舰停靠本国港口。亚明总统在今年1月访问印度时说:“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印度,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我们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凌驾于一切外交关系之上。”两个月后,亚明总统访问日本,与首相安倍晋三洽谈加深两国在防务和经济上的合作。

旅游业带来大破坏

最糟糕的尚且不是人世,而是天气。

近来的观测数据显示,地球将迎来一个降温周期,然而联合国气象组织警告马尔代夫,海洋温度并不与全球温度保持同步,前者将持续升温,换句话说,马国将愈发感受到大自然的严酷。前任纳希德政府曾就应对环境变化制订过一系列方案,新一届亚明政府会不会萧规曹随呢?

有迹象表明,答案是肯定的。马尔代夫环境与能源部部长斯利奇·易卜拉欣坚称“扭转颓势,克服灾难仍然是可能的”,他敦促国际社会尽早为全球温度设置一个不可逾越的上限。对于马尔代夫自身,易卜拉欣则宣布,新政府计划以5年为周期,五年后把可循环能源的比例提高到全国总能源的30%。鉴于本国科研实力薄弱这一短板,这位部长还向世人宣布,马国正筹划承办第二届印度洋季风论坛,大会旨在汇聚全球专家集思广益,商讨为本国组建一个气候研究机构,从理论上寻求化解气候变化给本国可能造成的灾难。

马尔代夫的粮食主要靠进口,其中90%的供应是为旅游业服务的,这是一个严峻的数字,所以该国的农业也正在寻找变革之道。马尔代夫海鸥集团的总裁穆罕穆德·沙甫古现在在这个群岛之国推广水耕法,因为本国土地资源有限,贫瘠的海岛土壤无法承担耕作的巨大需求量,所以水耕是该国农业的一个出路。沙甫古解释道:“在我看来,水耕法是我们的未来。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是旅游,而随着旅游业升温,对食物的需求也水涨船高,那么投身农业就大有可为。凡事预则立,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旅游业的繁荣,也让环岛的珊瑚礁面临灭顶之灾。非盈利组织“为了未来的红树林”致力于扭转潮水对海岸的腐蚀,保护因非法排放而被破坏殆尽的浅海海洋生态体系。“红树林”与民间社会团体、媒体和马国政府展开合作,培养人们对可持续海岸经营的意识,传播相关知识与信息。

西方媒体在马尔代夫隐隐约约嗅到一丝“人权改善”的风向。在媒体看来,纳希德能够参加去年的总统大选,本身就是当局释放缓和善意的一个标志,不过细心的观众察觉,双方竞选人在公开辩护前相互拒绝握手,这又说明缓和不过是表面文章,恶劣的空气仍然笼罩着这个国家。随着奥巴马政府“返回亚太”的战略逐步升温,可以想见,马尔代夫注定将迎来一个多事之秋。endprint

猜你喜欢
希德马尔代夫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Roman Klis设计公司总部——设计中的马尔代夫
海天一色 马尔代夫桨板体验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最佳拍档
马尔代夫——芙滑势岛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米儿咱·穆罕默德·海答儿《热希德史》
马尔代夫要变卖 总统游艇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