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蚕桑产业现状及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

2015-03-25 02:38艾均文丁伟平吴若云肖建中龙唐忠李飞鸣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蚕桑湖南省发展

艾均文,龚 昕,丁伟平,吴若云,肖建中,龙唐忠,李飞鸣

(1.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7;2.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 长沙410005)

湖南蚕桑产业现状及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

艾均文1,龚 昕1,丁伟平2,吴若云2,肖建中1,龙唐忠1,李飞鸣1

(1.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7;2.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 长沙410005)

蚕桑产业是一个传统特色产业,具有比较效益高、生态功能强、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根据该产业在湖南省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了其发展特点、潜力与优势;紧跟现代蚕桑产业省力、高效、多元、生态发展方向与全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战略需求,确定了蚕桑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最后从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现代蚕桑示范园区、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挖掘丝绸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建议。

蚕桑产业;现状;十三五期间;发展建议;湖南

蚕桑产业包括蚕种培育、栽桑养蚕、鲜茧收烘、干茧流通、厂丝生产、织绸印染、成品加工、外贸出口及资源多元利用等多个紧密相连环节,涉及农、工、商、贸各部门,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一条长而完整的产业链[1],具有比较效益高、生态功能强、资源开发空间大等优势。当前在湖南省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过程中,蚕桑产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型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因此,结合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十三五”发展设想与建议。

1 湖南省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概况

蚕桑生产是湖南省的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素纱襌衣、湘绣是湖南的艺术名片与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且其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洞庭湖区的蚕桑生产在西周时期就已初具规模,直至20世纪90年代前湖南的蚕桑产业也一直相当发达。“九五”末期我省蚕桑产业因国际市场的波动而有所萎缩,近些年随着蚕桑产品多元化拓展,以及国内外市场对生丝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又呈现出恢复性发展的态势。目前,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有46个具备桑园或在进行蚕桑生产,桑园总面积达0.82万hm2,年发种量达5万盒,年产蚕茧2 000余t;收购、加工、营销企业有19家,年销售收入近2亿元;主要分布在津市、沅陵、花垣、湘乡、双峰、澧县、祁东、株洲(县)、永兴、溆浦、洞口、会同、泸溪、岳阳大通湖管理区等地,占全省的80%以上,并以相对集中连片的发展格局为主[2];有省级蚕桑专业性研究所1个,国家桑蚕品种改良长沙分中心1个,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1个,专业蚕种场2个。

1.2 发展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蚕桑新功能的拓展以及新技术的推广,蚕桑产业日益展现出生态、高效、循环的特点,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养殖方式由简单粗放向轻简高效转变。以轻简化、规模化为特点,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如沅陵县五强溪镇某养蚕大户拥有成林桑2.77 hm2,2014年收入为18万元,成林桑园产值达4 337元/667m2,是当地种春种稻谷冬种油菜这一主要种植模式收入的2.7倍。

二是生产模式由单一蚕业向立体蚕业、精深蚕业转变。目前,湖南省的蚕桑产业主要有桑—菜、桑—药、桑—菌—肥、桑—气—菜、桑—饲—畜(渔)等模式。例如:津市市渡口镇新湖村桑园,冬季套种芥菜,年新增收入1 600元/667m2;津市保河堤镇蚕农养蚕制种与茧皮丝绵加工收入2万元,桑园养鸭200只,产值1万元,养殖美国七彩山鸡100只,产值0.7万元,平均收入超过1.2万元/667m2。

三是经营方式由自发种养型向基地带动型转变。很多地方已建立起企业和蚕农互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出现了一批产业链长、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如湘乡市的湖南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蚕桑基地、蚕桑专业合作社、蚕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蚕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规模达153.3 hm2,蚕桑资源开发厂房2.1万m2。

1.3 发展潜力

1.3.1 市场潜力 2005年世界桑蚕生丝产量为11.03万t,已超过历史最高年份1995年的10.24万t。2012年世界桑蚕生丝产量为13.15万t,再创历史新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真丝作为天然纤维中唯一的长丝纤维,因其对人体的友好性、亲肌肤性和美观性等诸多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前景。近年来,国内丝绸制品消费保持着旺势,在整个纤维服装消费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丝绸礼品更像一匹黑马,成为电子商务渠道销量同比增幅最大的纤维商品,增幅高达426%。2011年,全国蚕丝被销量达2 046万条,2012年蚕丝被销量突破6 000万条。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领域的拓展,以多元化需求为目标,桑果饮料、蚕沙叶绿素、丝棉丝绒被服、桑枝食用菌、桑枝地板、蚕蛹蚕蛾功能食品、沙地桑和饲料桑业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开始实现产业化开发。蚕丝在医药(如人造皮肤)和美容(丝蛋白美容产品系列)方面的价值也逐渐得到认可,逐步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迈进。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对丰富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内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

1.3.2 生产潜力 湖南省蚕桑产业的生产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增产空间较大。目前,全省养蚕桑园年均产茧量不足65 kg/667m2,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而津市、沅陵等产区建设的高水平示范园,桑园蚕茧产量高达120 kg/667m2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5%。扩大推广种桑养蚕新技术和新成果,湖南省蚕桑生产的增产空间仍然巨大。二是发展空间较大。湖南全省土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51.22%,居于“四水”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有河滩荒洲17.3万hm2,水库总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消落带面积巨大;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区域广;石漠化面积1.48万km2,石漠化严重程度排全国第4位[3]。桑树适应性强,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复土壤,是优良的碳汇林树种与经济林木,结合全省“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湿”、“耕地修复”、“石漠化治理”等工程,扩大种桑面积,发展蚕桑产业前景广阔。全省大多数地区农民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和习惯,种桑养蚕的区域范围广,发展面积潜力大。三是资源开发空间较大。蚕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推算,生产1 t蚕茧,可产出3.3 t蚕沙、0.67 t蚕蛹、16 t桑枝,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充分利用蚕桑资源可不断催生出新的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的低碳循环产业。

1.4 发展优势

1.4.1 适宜的气候环境与丰富的宜桑土地资源 据中国蚕业区划评定,湖南省为全国最优蚕茧生产区之一,在种桑养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属栽桑养蚕的最佳生态区,其自然条件为桑树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生产优质蚕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湘中、湘西、湘南大量的丘陵山坡地以及湘北闲置的河滩、洲口、沟堤等都非常适合种植桑树,土地资源富足。

1.4.2 强劲的科技支撑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成立75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和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其蚕桑科研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先后有3对家蚕品种与1对桑树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芙蓉×湘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国家发明奖的家蚕品种,“洞·庭×碧·波”与“湘7920”分别是长江流域推广应用最广的家蚕品种与桑树品种之一[4]。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已于2004年落户该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南省设有长沙综合试验站。全省业已开展的桑树修复Cd等重金属污染耕地、桑叶黑茶及抗NPV家蚕品种[4]等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逐步成熟,并进入集成配套推广阶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1.4.3 符合湖南省“两型”发展战略 由于蚕桑具有

典型的生态循环高效特点,在湖南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桑树对重金属Cd有较强的耐受性与富集能力,且主要富集于根茎部,转移到桑叶的生物毒性很小,养蚕产物生态安全,在应用于矿区治理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同时亦可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减少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5-7]。目前,在长株潭地区实施的Cd超标耕地种植结构调整项目已经将蚕桑作为重点发展产业,2014年已调整的面积中,蚕桑占到了40%以上。桑树属深根系乔木,其发达根系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吸水固土网络,成片桑树林的保水保土能力优于其他树种和植被,特别是经过多树种对比试验,发现桑树应用于土地石漠化治理时,在岩溶石漠化地区具有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优势[8]。据长江三峡库区对比试验,桑树是目前唯一水淹6个月仍能存活的木本植物,桑树非常适合在河滩荒洲种植,特别是在水库消落带[9]。在荒坡荒山、退耕还林区域、江河消没区域、石漠化区域大力栽植“绿化桑”、“生态桑”,扩大生态经济林建设区域,对湖南省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建设和生态文明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4.4 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1)栽桑养蚕直接经济效益显著。蚕桑产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等特点,这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贫困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研究显示,桑园种苗费须1.5万元/hm2,每年桑树肥料、养蚕及管理费不超过7 500元/hm2,养4盒蚕种只需40m2简易大棚或偏房均可,蚕箔、蚕网等配套物质500元/hm2;养蚕从蚕卵孵化到结茧时间仅为22~27 d,结茧6~7 d后蚕茧定形化蛹即可上市,湖南蚕区每年可养4~5批(次);除去种养成本,产茧年纯收入在6万元/hm2以上,比种植棉花、水稻高3万元/hm2左右;桑树种植完成后第3年起连续有20 a的盛产养蚕期。每个成年劳力可管理0.2 hm2桑园,1次养蚕3盒。(2)多元化利用综合效益高。桑叶、桑果已被卫生部纳入“药食同源”名单,蚕蛹是卫生部批准的普通食品新资源名单中唯一的昆虫类食品[10],对其生物产品的资源化利用与精深加工,能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推动工农业复合生产。目前,以桑果汁、桑果酒等产品为代表的果桑产业,以保健功能强的桑叶茶与桑叶食品基料为代表的桑叶食药用产业,以桑枝食用菌产业、桑枝成型燃料和花卉栽培基质为代表的桑枝生物质材料产业,以及丝绵及家纺产业、蚕丝生物医用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等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的相关产业已初具规模或初显雏形。此外,桑叶蛋白质含量高达20%~30%,且营养均衡,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神奇功能饲料植物”[11],能缓解人畜争粮、饲料短缺的矛盾。湖南是传统农牧业大省,饲料桑作为新型的蛋白源,在湖南饲料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着力开发饲料桑新兴产业,潜力巨大。(3)环境治理循环开发生态效益突出。发展蚕桑产业,其全部产物均能有效利用,产生经济收益,而且因其具有良好的生态治理功能,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桑叶、桑枝、家蚕均能形成终端产品,家蚕的排泄物蚕粪(俗称蚕沙)可用于制造沼气。8盒蚕种蚕沙制气可供5口之家全年的照明、生活用气,8m3沼气池每年可产气385m3,相当6.5 t标准煤,不仅可为蚕农节约照明、煤气等能源费用1 280元/a,同时还可减少约2 t的CO2排放量[12-13]。秋蚕收获后桑园通透性好,利用沼气液施肥桑园,同时合理间种冬季蔬菜萝卜、大白菜或中药等,提高桑园综合产出率,可增收1 000元/667m2以上。“桑—气—菜”种植模式,不但解决了农民自身的“菜篮子”问题,而且可带动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的实施。

2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目标

长而完整的蚕桑产业链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国家正在实施“稳定优化东部、逐步提升中部、积极发展西部”的“东桑西移”发展战略。这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实现茧丝绸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空间整合发展,也为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在这发展过程中,湖南省必须根据自身气候与自然资源条件,契合国家《2011-2020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关于<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2014年实施方案>的意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战略部署与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制定出符合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实际的发展规划,做到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将湖南蚕桑产业发展成为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民生产业、美化生活提高品质多元辐射的朝阳产业和传承灿烂丝绸文明的文化产业。

未来5~10年是湖南省传统蚕桑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省力、高效、多元、生态发展模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外向型向内外并举型、从单一用途向多元化发展转型。着力发展大湘西优质蚕茧产业带、环洞庭湖蚕桑特色经济产业带、湘中种植业调整蚕桑生态产业带,承接国家“东桑西移”产业转移。到2020年,在大湘西优质蚕茧产业带与环洞庭湖蚕桑特色经济产业带分别建成桑园2 667~3 333 hm2,湘中种植业调整蚕桑生态产业带桑园面积达到4 000~5 333 hm2,总共累计面积达1万~1.3万hm2,实现全省蚕桑的有序转移,年发种量45万~50万盒,桑蚕茧产量2万t,农业产值达到25亿元,工业产值3亿元,蚕桑生产初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经营,稳步推广健康、生态的养蚕模式,提升茧丝绸产品与蚕桑资源的多元化产品质量,基本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一体化发展,步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3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重视优势蚕桑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的集约型转变

在充分调研、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以现有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5个基地示范县和一批做得较好的蚕桑产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在湘西部的花垣、沅陵、泸溪、溆浦、洞口,环洞庭湖的津市、澧县、君山、岳阳(县)、鼎城,生态治理区域的湘乡、湘潭、株洲(县)、茶陵、长沙(县)、双峰、祁东、永兴等县市,加强并扩大蚕桑基地建设,在蚕桑特色乡或专业村开展“百亩丰产桑园”示范园现代产业生产技术示范,做到“依桑扩桑、连片集中、配套建设”,优化桑园布局,保持适度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壮大区域经济,使蚕桑生产专业特色与标准化生产优势更加突出。

3.2 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提高行业运行质量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产业信息平台建设。借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的东风,加强《湖南省蚕种管理办法》及其蚕桑产业的相关配套法规制订,全面有序地放开蚕种和蚕茧购销渠道,建立蚕种蚕茧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为稳定蚕茧产量,避免蚕茧价格的大幅波动,政府应通过建立更加及时有效的蚕茧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平台,来引导蚕茧生产者与需求者对蚕茧价格进行科学预期。

其次,加大财政扶持与金融支持力度。将桑树苗木生产、蚕桑机械分别纳入良种、农机补贴范围;加强涉农项目和资金向蚕桑基础研究、蚕桑产业发展、桑树生态应用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倾斜,支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与推广、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蚕桑重大疫病的监测和防治、精细管理与无公害生产技术;运用财政贴息、减税免费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蚕桑产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户联合贷款模式,解决养蚕农户的融资难问题。

第三,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鉴于蚕桑产业发展所遭遇的自然与市场风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投保自愿”原则,开展蚕桑政策性保险试点。

3.3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蚕桑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完善实验设施设备条件,以多元化蚕桑品种选育与改良、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养蚕节本增效技术、产品质量安全、蚕桑病虫害防治、省力化机械等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加大科技项目攻关,建设桑蚕良种、种养技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桑树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研发中心或功能研究室。搭建蚕业创新团队,建立重点县(市)培训中心,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一批科研、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构建湖南省蚕桑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全省蚕桑产业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科技服务水平。

3.4 建设现代蚕桑示范园区,培植种苗与生产基地,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依托省级科研所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的生产企业,大力推进桑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优质蚕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在湖南省蚕种场原种繁育基地与鼎城区蚕种场一代杂交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在宁乡、岳阳、花垣等地建设一批桑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每处基地面积达6.7~20.0 hm2,年总生产能力300万~1 000万株,到2020年,预计全省桑园、桑蚕优良品种覆盖率可达98%以上。在蚕桑产业规划带的优势区域内培植一批优质蚕桑生产基地,创建面积6.7 hm2以上,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蚕桑示范园区180个,带动全省每年发展桑园1333.3 hm2以上,争取到2020年,优势区域桑园面积扩充到1万hm2以上。其中,依据各基地的资源条件进一步规划出一批桑叶茶、桑枝食用菌、丝绵加工、套种套养、生态修复等不同模式的特色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园区的示范引导,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条桑收获、省力化饲育、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管理水平,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3.5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创建优质茧丝产业集群,探索和推广蚕农合作组织的生产模式

在政府引导与协调支持背景下,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鼓励蚕桑生产主体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结合2015年湖南省政府推出的创新创业园区发展的“135”工程,扶持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逐步打造技术辐射面广、关联产业多、产品附加值高、集群效应大的蚕桑特色产业集群。以蚕桑合作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各环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经营机制。充分依托龙头企业、蚕农合作社,带动广大蚕农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完善蚕业风险调节机制。

3.6 大力挖掘丝绸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蚕桑文化产业

中华蚕丝文化延绵五千年,博大精深,古老“丝绸之路”曾经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一带一路”彰显了大国重新崛起的宏伟蓝图。湖南是文化强省,丝绸文化底蕴深厚。加强蚕桑文化研究,发挥湘绣、苗绣等文化艺术优势,充分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技艺与多样的湖南蚕桑民俗文化,坚持湖南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与蚕丝科技元素相结合,蚕丝生产加工展示与蚕丝科普教育相结合,蚕桑美食享受与循环开发产品销售相结合,利用各地政策与资金资源,把蚕丝文化融入当地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中。以蚕桑产业为核心,以桑田景观、蚕桑文化、蚕桑农事、蚕丝加工、多元开发等蚕业特色的“三生”资源为基础,对蚕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的生产经营过程、形式、环境、模式、方法、工具、技术、产品、物流等通过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品牌、景观创意等途径进行创新性与新颖性设计[14],开辟创意休闲蚕业新领域,拉长产业链,通过“接二连三进四”1~4产业联动,提升蚕业的价值链。通过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蚕业体验、蚕桑科普等手段,实现创意休闲化、文化特色化、环境生态化、功能多元化、经营产业化,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让蚕业增彩为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最终通过多种途径将湖南蚕桑打造成传承与弘扬灿烂湖湘文化的文化产业。

[1]鲁 成.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蚕桑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孟繁利,谈顺友.湖南省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J].中国蚕业,2010,(1):47-49.

[3] 方 琼,段中满.湖南省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分布关系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23(2):83-88.

[4]艾均文,孟繁利,薛 宏,等.顺应蚕桑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湖南家蚕品种改良[J].湖南农业科学,2011,(6):111-114.

[5]陈朝明,龚惠群,王凯荣,等.桑-蚕系统中镉的吸收、累积与迁移[J].生态学报,1999,19(5):664-669.

[6]王凯荣,陈朝明,龚惠群,等.镉污染农田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模式[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2):97-101.

[7]龚惠群,陈朝明,王凯荣,等.镉对桑蚕生长发育和蚕茧质量影响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4(2):159-162.

[8]秦 俭,何宁佳,黄先智,等.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J].蚕业科学,2010,36(6):984-989.

[9]贺秀斌,谢宗强,南宏伟,等.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蚕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J].科技导报,2007,25(23):59-63.

[10]刘 军,肖更生,廖森泰,等.我国桑资源保健食品发展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3,(8):97-100.

[11]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神奇功能饲料植物——饲料桑[J].中国奶牛,2007,(2):53-54.

[12]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立足科技保效益,创新服务争一流[EB/O L].h tt p∶//www.d o c88.c o m/p-747646624256.h t Ml.2013-03-03.

[13]罗定兰,田时铭.蚕沙沼气循环利用模式的示范[J].蚕桑产业通讯,2010,(4):18-19.

[14]刘 军,邓 文,刘 贝.创意休闲农业的起源、特征及与休闲农业的区别[J].湖南农业科学,2012,(3):49-54.

(责任编辑:成 平)

Current Situation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Hunan and Developmental Proposals of‘13thFive-Year Plan’

AIJun-wen1,GONG Xin1,DINGWei-ping2,WU Ruo-yun2,XIAO Jian-zhong1,LONG Tang-zhong1,LIFei-Ming1
(1.Hunan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Changsha 410127,PRC; 2.Provincial Agriculture Committee of Hunan,Changsha 410005,PRC)

Sericulture industry is a traditional and special industry in our province,with the features of high comparative benefit,strong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considerableexploitation potential.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of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our provinc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potentiality and superiority of development.Keeping up with the modern sericulture developmentgoals,such as labor-saving cultivation,high-efficient industry,multilateral development,ecological cycle,aswell as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targetof seri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during‘13thfive-year plan’were put forward in Hunan.Meanwhile,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such as rational p lanning distribution,iMproving the means of macroscopic regulation,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eveloping demonstration districts of modern sericulture,breeding top corporations to popularize farmer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and deeply excavat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silk.

sericulture;currentsituation;superiority;13thfive-year plan;strategic orientation;developmental proposal;Hunan

F316.366

A

1006-060X(2015)04-0135-05

10.16498/j.cnki.hnnykx.2015.04.042

2015-03-2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 AR S-22-S Y Z16);湖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NK3071)

艾均文(1968-),男,湖南常德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桑蚕种质资源研究与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蚕桑湖南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