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3-5年的发展后,仍处萌芽期的智慧家庭产业完成了首轮市场验证。从最初的疯狂式开发和营销投入,到后期逐渐被市场和用户淘汰,智慧产品圈针对当前产业中突显的“囧”状,以及在2015年实现初步突破的企业进行了梳理总结,倾情奉上六大锦囊妙计!
潜在的数亿级市场,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及大中小型企业入局。然而,大多数设备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并未考虑到产品的实际使用环境,也多不具备某一品类产品的研发经验积累,最终导致产品故障率高,用户难以长期使用。
显而易见,众筹平台、B2C电商渠道已开始失效,硬件者再难用概念炒作忽悠消费者,同时,硬件设备在落地家庭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建、装、维,传统硬件线下渠道同样遇阻。
2015年,地产物业、产品线下体验店开始发力,帮助实现前装或后装的销售突破,比如新和创的整体前装方案已成功突破50家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尝试打通智慧社区服务与智慧家庭;爱悠智慧生活线下推广半年发展了10k用户数。
现阶段硬件产品只是简单实现了联网、语音交互、APP等功能,体验上难以打动用户,服务上尚未挖掘到刚性需求,缺乏“爆”点。不过,2015年已经出现了围绕生活服务的创新联动产品组合,并辅以专家数据模型,比如迈动医疗实现家庭健康养老与社区、医院的联动;领耀东方推出了“智慧空气”家电联动套装,销售超过30万。
物联网家庭云平台多是大数据思维,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价值转换,由于现阶段垂直云稀缺,物联网云难以结合服务落地。独立应用的垂直云在2015年开始尝试服务整合,并开始具有用户黏性,比如腕宝健康服务平台,每年向用户收取100元服务费,并赠送保险;除了对接硬件的物联网云,服务运营商开始成为智慧家庭的香饽饽,搜房网和58已经在尝试转型。
传输协议之争由来已久,关于智慧家庭中“谁是最佳”始终难有论断。2015年,各传输协议版本升级开始取长补短,比如Zigbee 3.0纳入Zigbee IP,支持IPV6的IP组网;蓝牙4.2支持IPV6和mesh自组网。同时,诸如Allseen和Thread等欲打通多个协议的联盟开始冒出。
很多企业都想掌控产业链,模块-硬件-云-服务通吃,但随着进入智慧家庭产业的厂商越来越多,同质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时至2015年,企业经过两年的市场验证,逐步找到自身优势,重新做策略定位,开始尝试生态整合,比如华为openlife基于自身的智能管道和运营商优势,开放SDK整合智慧家庭上下游生态;智慧云谷弱化单品,专注通讯模块和云架构,开放协议和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