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妍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整体性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
崔 妍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高职软件专业需要适应岗位的发展需求,不断的根据企业岗位的技能知识结构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侧重能力与实践。本文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介绍了高职如何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进行软件专业的课程改革。在相应的课程改革中实施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校企合作;实践提升;课程改革;资源整合;教师队伍
1.1 从学生特点角度来说,软件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前身多为中专合并升级而来,或者后期发展形成。教育机构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特点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主,以书本教材的知识点学习为主。而发展到今天的高职院校,所录取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不得不承认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不适合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同时这些学生走入高职院校学习,也是为了能有一技之长,是为了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进入高职学习的。所以为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软件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毕业竞争力高职软件专业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帮助学生获取能力,在未来走入工作岗位。
1.2 从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关系来说,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应该进行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与软件相关企业合作。能够让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职业化的特性;让学生更加熟悉软件开发相关企业的工作流程;让学生更加与企业紧密接触。而这些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并不是人满为患。相反的,企业也急需能够完成企业工作的人才。只不过,现在很多的高校毕业生,只是获得了相应的学历与学位,在技能方面水平不高或者针对企业的需求不对口。企业处于一种结构性的人才匮乏状态。企业与学校合作,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为自己培养出合格的工作人员。在学生毕业后,马上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他们熟悉企业环境,了解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技能。能够高效的完成企业工作。座椅为了能够更好的与企业合作,也应该进行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
2.1 改革指导方向
软件专业课程改革需要很多具体的措施,但同样要纵观大局。以总体指导方向,把握全局。指导课程改革细节的规划与实施。首先,以能力为导向应该侧重岗位原则。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工作内能。能够在未来的企业中、岗位上适应工作环境、熟练操作或者开发项目的能力。所以要对岗位需求进行服务。其次,要注重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用实践与实验带动知识学习。以看、听为吸引,以操作为学习过程,最终达到知行合一,懂知识会开发能编码。3领先或者实用原则:软件开发离不开高级语言,那么在项目开发中,软件编码中使用何种语言,语言类课程的开设中应该如何选择。应该选择较先进的相对成熟的高级语言软件。或者对口合作企业长期使用的高级语言开发软件。目标性原则。改革应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线,课程体系中单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始终指向这个目标。因此,课程体系实质上是个目标体系的实现。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决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具体包括: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指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根本性地位;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这是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必然要求;增设与岗位联系、与认证结合的专业模块;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机制,融入企业文化。
2.2 校企合作,发挥双方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办校入企模式就是把班级建在企业,“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出学生,企业盖厂房,共建生产实习基地。基地可同时容纳成百上千名学生上岗,可以承揽企业部分或全部的多项业务。通过合作,学校可以提高办学效益,对企业而言,相比从社会上招收的工人,学生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管理难度小,也缩短了培训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可以采取证书认证与考试结合的方式。实施嵌入式双证教学方式,认证类科目实行教考分离。所谓嵌入式双证教学方式,就是指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嵌入到高职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应的职业资格教育。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要能取得反映大学专科学历的毕业证书,同时还能取得反映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2.3 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丰富教学资源
软件专业的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因为软件专业的知识更新率周期短。常常在几年时间中就会出现知识的浪潮革新。所以教师如果停滞不前就会出现知识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双师类型。既是讲师,又是软件开发企业的架构师、编程员。要实现双师队伍的建设,要多措并举。可以通过聘请企业骨干单人一些课程的主讲,把工程师引入校园。在与工程师的接触当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企业担任培训工作。让教师走入企业,实际体验,通过实际的项目开发,总结经验,获取工程师资格。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教材作保障。目前部分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依然沿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教材,有些课程根本就没有高职教材,仍然用本课院校或培训教材,因此,教材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专业课程的教材要强调应用性,理论以“够用”为度。按照“综合的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去组织教材内容,将知识点融人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去。客观上要求必须由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编写。
[1] 郑小蓉,陈戈.开展软件外包服务促进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01)
[2] 王钧铭.高职软件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07(33)
[3] 李文杰,胡大威,陈觎.高职软件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4] 许琳.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 龙雁.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6] 王超.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辽宁高职学报. 2006(06)
[7] 李畅.二年制订单式软件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 2004(Z1)
[8] 王明福,徐人凤.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34)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whole course of computer softwar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i Yan
(Harbin Railway Technical College,Heilongjiang Haerbin,150080)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professional need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post, and constant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skills of the enterprise to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Try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Focus on ability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 mode of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softwar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at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reform.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resource integration; teacher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