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脓肿术后复发16例

2015-03-24 14:17戴先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5期

戴先萍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妇产科 四川 雅安 625000)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脓肿术后复发16例

戴先萍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妇产科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法对预防盆腔脓肿患者术后病症复发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盆腔脓肿术后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术后给予其常规抗生素应用,同期选取16例盆腔脓肿术后患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术后基于常规抗生素应用被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甲组缓解率为50%,改善率35%,复发率15%,同乙组的62.5%、、31.25%、6.2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上的盆腔脓肿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术后给予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明显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盆腔脓肿;术后复发

在临床上,就盆腔脓肿患者而言,治疗多以切开引流,或是脓肿切除为其主要手术治疗办法,但是,部分患者在行开腹手术或是腹腔镜手术后,会出现慢性盆腔疼痛与持续发热情况,严重时甚至造成病症复发,不仅影响到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一定影响。而本院给予了16例盆腔脓肿患者术后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2年0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盆腔脓肿术后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年龄均23~42岁间,平均年龄为(33±3)岁,同期选取16例盆腔脓肿术后患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年龄均25~43岁间,平均年龄为(36±4)岁。两组患者均被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且在一般资料上无比较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甲组患者术后被给予常规应用抗生素,即常规静滴三代头孢+奥硝唑,以有效预防并控制术后感染,并被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而乙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d就被给予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配方为:川厚补与丹皮各9g,天花粉、黄连、木香与薏苡仁、元胡以及黄柏各10g,大黄、败酱草与皂刺、土茯苓各12g,黄芪、鸡血藤与蒲公英、生黄芪以及紫地丁各15g,炒桃仁18g,红藤30g,所有药物用水煎制成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灌肠20~30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改善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判定,若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且血象正常,经B超检查提示下腹与盆腔区域无异常现象,则为缓解,若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减轻,且血象正常,无阳性体征,则为改善,若经B超声检查提示下腹部或盆腔区存在炎性肿块或脓肿,则为复发[1]。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7.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用X2检验其中的计数资料,若比较发现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甲组10例(50%)缓解,7例(35%)改善,3例(15%)复发,而乙组缓解10例(62.5%),改善5例(31.25%),复发1例(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临床妇科急腹症中,盆腔炎一直居于首位,且近些年来,发病率更有着逐年增多的趋势,而盆腔脓肿,则多在盆腔炎症急性期、亚急性期或实施慢性盆腔炎症急性发作期出现,为病原菌经宫颈粘膜上行感染,进而侵及到输卵管粘膜,致炎性渗出,使输卵管粘膜出现上皮肿胀与坏死脱落情况,最终因管腔粘连而伞端闭锁而生成输卵管脓肿[2]。一旦形成盆腔脓肿,因存在脓肿壁,若单纯抗生素应用,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且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也极易复发,且继发性盆腔粘连也容易诱发慢性腹痛、生育力下降与异位妊娠等是后遗症,而对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是脓肿破裂与脓肿持续存在的患者,若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不仅对患者伤害大,且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故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被广泛应用在盆腔脓肿治疗中,并配以术后的中药灌肠治疗,更是有着明显的效果[3]。

在传统中医学中认为,盆腔脓肿多因气滞血瘀与湿热内蕴造成,故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祛湿、行气活血排脓为主,故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术后应用常规抗生素的同时,被给予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乙组,且复发率更低。方中,败酱草与蒲公英为君药,前者内含黄酮、萜类等成分,可起到降低患者体内毒素、破坏内毒素生物活性的作用,而后者则有着消痈散结与清热解毒的之功效,川厚补与大黄则为臣药,有着凉血解毒、行气通腹与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之功效,配以薏苡仁、黄芪、黄柏与天花粉等中药是在,则可发挥出消肿排脓、清热抗炎与抗菌之功效,加之桃仁、鸡血藤与丹皮、木香等药物还有着化淤止痛与理气活血之功效,几味药联合使用,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减少术后并发症均有着重要作用[4]。

同时,使用灌肠汤剂还有着以下几个特点:①满足了辨证论治的需求,可直接将所选药物注入直肠,后直达病灶或是吸收之后分散于全身,有着较好的整体与局部治疗效果;②可更好的保持药物性能,提高治疗效果,药物吸收无需通过肝脏,就可直达血液体循环中,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了药物进入肝脏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得药性发生改变,并减少了药物对患者肝脏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与毒性;③解决了口服药物不足问题,减少了患者口服药物后出现昏厥、吞咽困难等无法下咽的劣势,且药物高位灌肠,不仅保留了药物有效成分,且更便于肠粘膜的吸收,减少了呕吐情况的发生;④同口服药物相比,药物吸收更快,且吸收也更有规律,药物维持时间长,疗效更明确,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无严重不良反应,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志茹. 低频电脉冲刺激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4,20(01):118-119.

[2]余琳,苏凌春. 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 微创医学,2014,9(01):37-39.

[3]郑迅风,董巨浪,帅建刚.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适宜时机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43-2744.

[4]汤亚娟,陈回春,沈丹. 中医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后遗症述要[J]. 河南中医,2013,33(02):310-312.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15-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