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 纯 戴晓杰 范苗苗
网络动画是指借由互联网为最初或主要发行渠道的动画作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将传统商业动画作品数字化后借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的动画作品;另一种是依靠Flash、3D等软件技术开发出来的,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原创网络动画。本文以故事化、具有完整叙事及交互性的Flash原创网络动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化艺术价值及对儿童文化生活的引导作用。
1.网络动画的价值观特点。网络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成就了其自身的文化特性,它是大众的文化广场,是整个社会文化价值向公共性转型的信标。当动画置于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中时,也带来了价值的多元性。作为个体的传者,其价值观是有差异的,为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首先须考虑到受众个体的差异性,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化需求,以谋求一种公共价值观。因此动画叙事也需由个体叙事向集体叙事转变,以求在多元价值观上建立公共性。当网络动画试图去表现公共性时,实际上是创作者在唤起受众的参与意识,实现作品与受众的互动。
网络作品追求创作个性,这种个性至上的理念或许能使作品独树一帜,但公共性是受众对一部作品的基本要求,动画作品无论如何建构虚拟世界,若没有公共性做基础,无法与受众产生共鸣,也只能束之高阁。传统动画通常由制作方完成整部作品,并获得版权后才在电视等媒体上播放,而网络动画基本上是制作方完成一部分就发布到网络上,有时为加快更新速度,不得不缩短每集时长。网络构筑出的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化快餐,传达出的是一种通俗的、大众的公共价值观。创作者只要满足大众化的需求,抓住受众的情感,与受众产生共鸣,就能使动漫产品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
2.网络动画的艺术特征。就动画艺术本身而言,它是综合性的,包括各种动作、造型、言语、音响等表现手段,而这些不同的表现手段又会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动画形象上体现出来,从而构筑了网络动画的艺术特点。
(1)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网络动画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各种艺术巧妙的结合,全面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 让他们更形象直接地感受美, 对儿童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塑造、引领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手段在动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卡通从以笔墨纸张为载体发展到以电影、电视、电脑软件为载体,实现了从单一视觉冲击到全方位感官刺激的转换。与传统动画艺术相比,网络动画更趋向图形化、动态化、互动化。在网络动画中,人物的造型、性格、事件背景、文本行进节奏及整体画面效果,都是通过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表现出来的。通过设置不同色彩和音响效果给受众带来感官刺激,在受众心中营造各种意境和气氛,把受众带入设置的艺术境界中,让受众体验多重感观享受。
(2)独具特色的创意构想。创意是文化产业也是动漫产业的核心,网络动画受到追捧大多得益于其与众不同的创意构想。许多人对网络原创动画的认识是由《打,打个大西瓜》开始的,随后《小胖妞》《功夫兔》等原创动画不断揭开网络动画的新篇章。这些作品大多颠覆了传统故事情节而采用新奇的角色构想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吸引受众。如《小胖妞》中的所有场景都来源于生活,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小物品设计为动画中角色使用的工具,其独特创意构想赢得了广泛好评,该动画短片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点击率超过千万次。
(3)自由建构的虚拟情景。南斯拉夫动画电影大师杜·伏科蒂克曾说:“动画不受物理法制的约束,也不被客观真实所奴役。它无需模拟现实生活而只需解释生活。”在动画世界里,各种生物似乎都具有强大生命力,而且在强弱之战中总是以弱制强。作为弱势生命体的儿童,热衷于幻想的世界,那些虚拟的偏离现实的故事情节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网络动画通过二维或三维方式制作,可以呈现出很多现实中找不到的奇妙场景,给儿童提供非现实世界的体验,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接受者的想像空间,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很强的艺术性。
(4)非线性的交互叙事逻辑。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首先,在叙事上,网络动画往往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大量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打乱叙述结构,利用蒙太奇手法制造新奇效果。如中国首部大型武侠CG/3D(电脑三维动画)动漫连续剧《秦时明月》就运用倒叙和插叙手法,先将结果告知受众,再通过解开一个个谜团来发展情节。其次,在与受众的关系上,网络动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通过网络可实现创作者与受众的双向交流,受众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参与到动画的叙事中,甚至介入其中进行交互叙事,创作者也能根据受众的反馈来决定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互动方式赋予了文本的多义性和无限性。
1.愉悦身心——儿童本性欢乐至上。娱乐是儿童的天性,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儿童形成和谐人格具有重要作用。网络传播是一个以个体存在为中心的文化系统,这种文化符合儿童追求个性、向往自由、不愿受正统文化束缚的心理。网络Flash原创动画处处弥漫着“闪客文化”浓浓的快乐情调,这些娱乐化特质的传达大多通过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幽默夸张的言语、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使儿童受众在接受过程中释放情绪,愉悦身心。《我叫MT》是一部3D网络动画,被众多网友冠之以“国产动画新光芒”的称号。该动画是由一群动漫游戏爱好者共同打造的,源于大型3D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其清新幽默的风格备受儿童的推崇。
2.陶冶情操——形象设置情感认同。网络动画有激发情感的作用。网络动漫作品形象鲜明,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儿童受众带来情感需求的替代性满足,对儿童情感价值观——亲情、友情、爱情观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动画中,亲情总是伟大的,友情总是温馨的,爱情总是幸福浪漫的。这种美好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会让儿童抱有美好的希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这些情感的熏陶下,儿童会学会尊重、学会团结、学会珍惜。
3.启智——拓宽知识启迪心智。网络思维是一种跳跃式、立体式的思维,这种思维打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有利于引导儿童形成广泛性、交叉性和变换性思维。网络动画作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说故事、讲道理,更是极大地满足了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儿童在接触动画中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迅速、全面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思想观念等,许多创意故事还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
从感官冲击方面看,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网络动画艺术能刺激儿童的感官生理发育,也能满足儿童思维发展的需要。网络动画的画面、音乐、语言能提升儿童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从内容取材方面看,动画主题一般比较鲜明,故事情节虽简单但都充满了奇思妙想,这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想像力。另外,动漫内容取材广泛,从宇宙、科技到文化艺术无所不包,各领域的知识都以动画的形式呈现,拓展了儿童的视野。从形象塑造方面看,动漫的主人公虽来源于生活但都超越了原型,是经过夸张、变形,重塑出来的全新形象,如为了飞,人可以长上翅膀。为了取胜,人可以拥有神奇的武器等,这些造型的自由塑造,能提升儿童的想像力,启迪儿童的心智。
4.示范——角色认同行为导向。网络动画在给人感官享受的同时也在设置议程,对人们的审美趣味、消费意识等进行着熏陶。儿童具有强大的求知欲和模仿心理,网络文化传播中所蕴涵的价值观、世界观极易对儿童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儿童很容易将动画片中描述的群体规范及社会关系纳入实际生活中学习模仿,并以此框架来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动画中传递的善良总能战胜邪恶,机智聪慧总能化解难题的价值观念,能帮助儿童理解自身的角色地位和应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
1.传播先进文化,启发儿童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网络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相比传统媒体,网络传播因为中心地位涣散模糊,极易导致文化引导作用的减弱,所以必须要坚持网络动画的高品质创作。网络动画应从“娱乐为王”转向“内容为王”,在引导儿童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1)引导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何一项时尚文化或艺术必定是从传统发展演变过来的,动画也同样如此。网络动画融合了漫画艺术、绘画艺术、影视艺术、卡通艺术等多种艺术形态,应在内容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儿童对民族文化内涵精髓的把握。
(2)引导儿童对外来文化合理吸收。我国的文化传播向来是以体现当下主流价值观为己任,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多元开放已成为主流,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同时需要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从实践层面上看,中国的网络动画不仅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注重现实人文关怀和对个体的尊重,摒除东西文化的隔阂,沟通全人类的情感,建立一种普适性的话语体系,培养儿童的全球意识。
2.传播多重文化意义,引导儿童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当动画置身于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时,也带来了多元价值观。网络传播应引导儿童价值认知由单一、封闭的认知体系向多元、开放的认知体系转变。网络动画应传播多重文化意义,引导儿童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充分展现个性,向着时尚、变化、兼容的方向构筑儿童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
(1)传播主流文化,培养儿童健康人格。主流文化源于历史进步的积累,扎根于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中,它承担着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发挥着价值示范的功能,是教育儿童向往真善美、拥有仁爱感和进取心的精神食粮。网络媒介是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对儿童产生巨大影响的网络动画更应坚持弘扬主流文化。在内容取材上应根据儿童心理特质,以榜样和偶像作为价值导向和行为方式的符码,以积极健康、富于个性又具美化心灵作用的角色和作品反映主流文化。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网络应针对儿童受众提供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各类动画作品和服务,去引导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民族文化思想的浸透下自我体悟,让主流文化走进儿童的心里。
(2)传播非主流文化,拓展儿童价值观视域。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画、娱乐等,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已成为影响当代儿童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使儿童比前辈们有更开放的意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强烈的创新意识。通过网络动画传播的、层出不穷的、花样不断翻新的非主流文化颇受儿童受众追捧,如《大话三国系列》、韩国的《流氓兔》等,这些使儿童的价值取向、使命意识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
(3)传播流行文化,培养儿童价值主体意识。在网络传播下,“追星”热由原本对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的崇拜转变为对成就型偶像、个性化偶像的崇拜。新媒体时代,网络掌握了偶像塑造的话语权,网络动画中宣扬英雄主义,促使儿童崇尚弘扬个性、表现自我,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赋予了儿童积极的主体意识,使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自主、自立、自信、自强”。偶像的强大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网络动画若过度推崇英雄主义、娱乐偶像等,便容易造就偶像道德的真空化,因此,网络动漫传播应在主流价值观的框架内,塑造多元化的审美文化体系。
(4)传播大众文化,促使儿童关注社会现实。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大众文化产生于现实生活、取材现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变迁,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引导儿童关注现实生活。动画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虽与人们生存的现实并不发生直接关联,但可以通过亚文化表现大众文化的某些特质,以想像和幻觉向儿童提供温情和刺激。
(5)“单向度文化”到“多向度文化”转变,引导儿童拓展思维方式。网络动画要摒弃被视觉呈现为一种单向度的肯定文化,应坚持向包括否定文化在内的多向度发展。处于应试教育束缚中的儿童,其思维模式封闭单一,所以动画应引导儿童作品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在与作品中的人物互动体验的同时,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
媒介的迅猛发展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特别是对儿童受众来说,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受新媒介的影响也越发明显。网络要传播优质、有文化内涵的动画作品,不能把动画当“儿戏”,要通过虚拟世界中的故事和形象,引导儿童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1]袁潇.从传播学视角看动画片创新——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J].传媒观察,2009(06).
[2]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