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048021)
在煤炭行业的生产运营中,机电设备的作用十分重要,节省人力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但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会给机电设备带来较大损害,重则出现人员伤亡,成为煤矿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于此,下面就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煤矿机电事故通常为单个事故,且发生频繁、波及范围广、难于管理,往往被认为难以规避,所以不能得到广泛重视,为事故产生埋下了隐患。
煤矿机电设备具有重复发生的特点,同类事故可能会多次发生,因此对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总结,从而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煤矿机电事故多由设备故障或设备违规操作引起,可见,在设备使用、维修时,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
由于未能从源头上彻底清除煤矿机电事故的诱因,当前,煤矿机电事故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成为煤矿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很多煤矿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1]。在煤矿机电设备生产运营中,如果使用不规范,抑或维修不及时,不仅会对设备造成一定损害,还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最终导致机电事故时常发生,难以真正消除。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煤矿机电设备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新,多数煤矿机电设备的先进性处于国际前沿,尖端的设备要在科学合理的使用维护下才能发挥其效用,但我国很多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往往素质较低,对设备使用和维护没有规范操作的意识,加之煤矿企业对设备养护的忽视,未能在制度层面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进行约束,即使部分煤矿企业有机电设备管理的制度,通常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机电事故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机电设备如果长时间运行或由于操作失误,均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这就需要定期对机电设备保养及维修,全面、系统检修机电设备[2]。但从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保养的情况来看,多数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认为在自己所管辖的工作时间内不出问题就可以了,其余的时间与自己无关,这一错误理念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维修效果。此外,在维修时,维修人员通常是哪里有问题就整修哪里,对于其他异常问题便不予理睬,使小问题发展为大问题,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在当前煤矿产业发展中,机电控制人员往往安全意识淡薄,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甚至不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式和操作流程进行安全操作,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违章控制的现象,最终引发煤矿机电事故,带来严重的后果。加之多数煤矿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往往素质较低,对机电专业的知识未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专业技术的掌握不够扎实,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也不能从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导致设备问题和安全隐患不能提前解决,小问题便逐渐扩大化,直至酿成安全事故[3]。
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对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加之人为和机电设备自身等因素,在长时间运行下,机电设备内部零件便会逐渐老化,达到某一临界点时,便会产生机电事故,带来设备损害或人员伤亡的后果。所以,为了使煤矿机电设备的功用得到有效发挥,确保其能够正常生产运行,应从机电设备的检查和维修着手,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具体应基于各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现实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方便、可行的检查及维修计划,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在检查完成后做好相关记录,以便在日后的管理中能够有的放矢,快速查找产生事故的原因。在检查过程中,还应着力于排查引发事故的隐患,并采取措施将隐患去除。对于老化的设备零件,及时更换,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同时,在机电设备检查维修中,遵守一定质量检测标准,确保机电设备的长期、高校及稳定运行,更好地服务于煤矿生产[4]。
人是生产要素中的基础要素,煤矿机电事故欲从根本上消除,应着力于提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从源头上消解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使煤矿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为此,煤矿企业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应对机电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的能力和水平,丰富其知识结构和储备,树立其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责任,使其能够严肃、认真的对待煤矿机电的工作岗位。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道德意识,使其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机电设备操作。最后,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是避免煤矿机电事故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大量的煤矿事故都因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差或机电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导致。因此应当从技术层面上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有效预防煤矿机电事故。以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和集成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现代技术已经在我国制造业发挥了深远的影响。智能化工厂流水线,焊接、装配生产机器人,数控一体化加工中心等智能化设备在制造业中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煤矿机电设备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之一,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势在必行。数字化、数控化、信息化的智能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的新产品开发和研究中可以充分应用。新的煤矿机电设备通过数字化产品开发流程,融合机电设备功能的图形、数据、技能、故障解决方式、定量表达和存储控制等系统,为煤矿机电设备在使用中提供更高的可靠性。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主要通过查看设备的变形程度、磨损程度和位置形变,设置相应的位置传感器(微动开关)等监测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现代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则通过集成数字化的传感系统综合评估机电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工作量、工作负荷和加工效率等因素,综合评定设备是否处于安装正常的工作状态,评估设备是否需要进行保养、维修、大修,并将相应的维修信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发送至设备综合管理终端,使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变得更加科学、可靠、智能,从而有效避免了机电设备疲劳、损坏等导致的煤矿机电事故。此外,针对当前在用的煤矿机电设备可以通过相应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提升设备的监控、监护等方式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煤矿机电设备的健康运行是减少或消除煤矿机电事故的关键。要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健康运行必须建立煤矿机电设备点检制度,并通过制度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科学合理的煤矿机电设备点检制度建立在对煤矿机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的了解和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趋势的了解之下。煤矿机电设备点检制度即要求机电设备维护使用方应当按照科学合理的规程定期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相应部位进行巡视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煤矿机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故障、隐患并加以消除的过程。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中的故障,并通过合理的修理和调整使设备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下,不仅能够降低煤矿机电设备事故隐患率,更能够保证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合理的点检制度应当避免设备过修或欠修,应当合理维修,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从而达到既保证设备安全又减少维修费用的目标。煤矿机电设备的点检制度作为煤矿机电管理的有效方法,能够通过全面的分析与检查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能够通过量化达到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的目标。对于煤矿机电设备来说,点检制度的建立关键在于点检周期、点检部位,其中点检部位即机电设备的关键点是建立煤矿机电设备点检制度的关键所在。
BPR流程优化理论及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又叫企业的业务重组流程。我国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流程从采购、维修、保养、大修、报废等一系列的流程中都存在流程不完善,关键点控制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导致安全系数不高,可靠性不强等缺陷。据调查,我国许多煤矿企业尚存较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机电设备,因当时的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落后,加上当时设计、制造能力所限,这些设备的安全防护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安全生产的需要,此外由于超期服役,许多安全部件的老化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我国当前多数煤矿生产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流程还处于被动维修的状态,由于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传统流程中诸多不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制度,煤矿机电设备常常陷入坏了再修,修的过程中企业停工、产量下降,维修费用高的恶性循环之中。传统的设备管理流程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更谈不上科学性。因此采用BPR先进的流程优化理论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流程进行有效优化十分有必要。BPR流程优化理论对现有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设备购置及配件材料采购不统一、各个部门之间设备信息数据共享性差、维护计划编制和设备使用状况反馈机制混乱、无预防性维修机制、无预测性维修机制、无全寿命周期管理机制、无点检机制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原有的业务问题进行系统的重组与固化设计,避免出现一个部门决定,其他部门服从的设备管理模式,对系统中的软件问题进行了重新规划,对设备的功能问题进行了整合。最后通过流程优化与整合,建立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以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为核心流程,确立了机电设备再造流程,同时整合了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有利于机电设备系统的功能扩展与应用。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设备是煤碳行业生产、运营的基础,其安全运行是煤碳行业发展的助推剂。煤矿企业应对机电设备的重要性予以肯定,深入分析、总结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为煤矿企业健康发展清除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王学.煤矿机电常见事故原因及对策探讨[J].科技风,2013(6):164.
[2]张国荣.煤矿机电事故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2):126-127.
[3]王鹏.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对策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3(20):72.
[4]任宏伟.浅议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及改进途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