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顺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云南 腾冲 679100)
加强医院保洁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探索
董宝顺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云南 腾冲 679100)
加强医院保洁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从物理、化学、环境、生理等方面阐述医院保洁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生产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防范措施。加强保洁工作人员无菌观念,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
保洁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目前我院共有72名保洁人员担负着全院室内外环境清洁保洁工作,保洁工作在医院改革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洁工作人员在一系列工作流程中,经常接触大量含致病菌污染的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经常接触刺伤性的医疗废物过程中,容易被针头,玻璃刺伤较常见,加强保洁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能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确保职业安全,保证了保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1.1 物理因素
1.1.1 工作环境污染严重、潮湿,医院保洁工作人员在进行擦抺地面、墙面,卫生间坐便器、蹲便器等都是被体液所污染环境较脏,在工作中若不注意防范对保洁员本身造成很大污染甚至被治病菌感染;长期与污水接触对皮肤有刺激[1]。
1.1.2 锐器刺伤;医院保洁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扫收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时,被针头、玻璃、竹纤、锐器刺伤较常见,接触患者用过的医疗废品有可能传播艾滋病、乙肝等。
1.2 化学性因素
1.2.1 含氯消毒剂:常用于地面、墙面、桌面的消毒,其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的特点;从而对人的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一定的损害。
1.2.2 草酸、洁厕剂等也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的特点,对人的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一定的损害。
1.3 生物因素
医院各污染区域是各种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在清扫、擦抺、收集废物时,如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受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引起传染性疾病。
1.4 心理、生理因素
医院保洁工作人员相对水评低,各种知识欠缺,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保洁工作繁重而琐碎,又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加上长期站立、蹲、弯、重复单一的体力劳动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
2.1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医院保洁人员大多水平较低,各种知识欠缺,防护意识不强,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他们的工作地位低,甚至歧视他们的工作,有的保洁员还有自悲心理;以往大多数医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及防控措施等主要用来保护患者,以防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而对经常接触各种污染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经常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环境污染的医院保洁工作人员在职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保洁员自认为做的工作本是脏活、累活、重活预防和防范意识淡薄。因此对保洁员必须建立防护制度,制定教育计划,进行培训。在进行保洁工作过程中,首先要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安全管理意识,自觉遵守防护要求,充分认识到接触被致病菌污染的血液、体液和空气是保洁人员有可能感染致病的主要途径,保证污物处理过程的无缝隙管理。
2.2 强化标准预防概念,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即洗手、戴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时穿工作服和防护鞋[2]。
2.3 认真落实防护措施
2.3.1 严格废物分类处理,收集废物时要细心观察、清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忌用手直接接触,必须用火钳夹取,防止自身损伤或感染。
2.3.2 加强安全防范用品配备,配备专用防护用品,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工作,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杜绝违章操作的现象。在清理废物时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帽子,穿防护鞋,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3]。
2.3.3 预防皮肤伤害:熟练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功效、浓度及注意事项,配制时戴好口罩、手套,如不慎将消毒液溅到皮肤粘膜上,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减少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2.3.4 预防针刺伤避免感染血液性疾病,医院保洁人员在清理废物时,要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生锐器刺伤时,须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同时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流出的部份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流伤口,并用75%酒精消毒伤口。对乙型病毒型肝炎,HIV暴露后的预防应在4h内开始,同时上报医院感染科,建立监测档案,并定期进行血清跟踪检查。
2.3.5 加强卫生洗手的管理,认真洗手与手消毒是安全防范的有效措施,宣教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的概念,及时认真按洗手指标,洗手方法洗手,同时安装感应式水龙头并及时烘干手防止再污染。
2.3.6 做好心理调节
医院保洁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中,避免职业伤害和加强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保洁人员从事的工作相对消耗体力很大,因此,医院保洁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预防心理和生理疲劳,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要针对工作流程存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实施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从而能有效地减少职业感染,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确保保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 黄淑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8卷,第7期。
[2]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刘荣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127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04-01发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41页
R197.38
B
1009-6019(2015)07-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