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勇
(永州市零陵区农业局,湖南永州 425006)
零陵区耕地地力评价与水稻生产发展对策
尹 勇
(永州市零陵区农业局,湖南永州 425006)
阐述了零陵区水稻生产条件和耕地地力状况,从优化水稻区域布局、科学施肥、保护耕地质量、稳定面积、调整品种(组合)结构、推广无公害生态种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零陵区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
耕地;地力评价;水稻;零陵
随着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普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栽培管理技术综合配套,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根据2012、2013、2014年统计年鉴结果,零陵区3年平均水稻面积为57 360 hm2,在所有农作物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水稻生产在本区粮食生产中具有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保护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生产供求平衡的关键,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零陵区粮食生产的特点。因此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发展水稻生产的认识。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农产品商品率低、单位面积耕地收入低的问题。水稻施肥量的多小既关系到经济效益问题,也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急需针对优势作物进行指导性的施肥指标体系研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节本增收,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位于湘江上游,湘江与潇水汇合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0′~111°56′,北纬25°51′~26°26′。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1 491.3 h,历年平均气温为17.8℃,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积温为5 557℃。境内大小河流123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 300 hm2,稻田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0 3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2.66%。零陵的自然生态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生长和高产稳产。
2.1 稻田养分含量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土壤采样与检测,2012年对零陵区62个土种(其中水稻土48个),共采集土样7 000个,并进行了有机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指标的检测,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将检测结果与2006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耕地总的养分含量都有一定提高,完全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表1),特别是氮素含量上升速度较快,上升幅度较大,有机质含量也有很大提高;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13.6 mg/kg,在适宜范围内;钾含量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缺钾依然是影响本区农作物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特别是较少采用稻草还田技术的地方,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快速下降的趋势,而采用了稻草还田技术的地方稻田土壤速效钾则有所上升。
表1 零陵区不同时期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2.2 耕地地力等级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野外调查,选取对耕地地力影响较大、区域内变异明显、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如地形部位、耕层质地、排涝能力、灌溉能力、剖面构型、障碍层状况、耕层厚度、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等10个因素为评估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信息系统软件的图形处理、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功能,以1∶5万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单元,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为标准,根据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指标,通过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根据IFI值(指数平均值)的差异,将零陵区耕地地力划分为7个等级。依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和国家农业部于1997年颁布的农业行业标准《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规定,用100个样点近3年粮食平均产量与综合地力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零陵区耕地地力指数分级系统。根据目前零陵区农作物产量标准,确定一级地、二级地为高产田,三级地、四级地、五级地为中产田,六级地和七级地为低产田。零陵区各级耕地面积依次为:4 588、5 329、4 452、5 071、4 517、9 778、2 376 hm2(表2)。由此可见,以六级地最多,占27.08%;二级地其次,占14.76%;四级地第三,占14.04%。高产田占27.47%,中产田占38.88%,低产田占33.66%,说明零陵区的中低产田面积多于高产田。
根据不同土类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稻田的地力等级相对较高(表3)。
表2 零陵区耕地地力等级结果统计
表3 零陵区不同土类耕地地力等级面积统计(hm2)
3.1 优化水稻区域布局
根据统计年鉴结果,零陵区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57 590 hm2,平均产量6 132 kg/ hm2,总产量35.31万吨。经过多年努力,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现全区有优质稻米加工企业26家,年加工能力在3万吨以上的有6家。在产业化建设和技术推广一线的实践中摸索出了适合零陵区气候和生态条件的优质稻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成立了零陵区优质稻米协会,初步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科技部门+协会+农户”等多种行之有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现在优质稻生产已由政府行为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优质稻生产已成为零陵区农民通过种植业增收的主要途径。
根据地理位置和生产特点,零陵区应着力加强高档优质稻和特种稻优势区、中档优质稻和米粉加工稻优势区、饲料和工业用粮优势区三个区域建设。其中高档优质稻和特种稻优势区包括邮亭圩、富家桥、接履桥、石山脚、凼底乡等5个乡镇。其最大特点是高产田面积大,生态环境好,水利条件好,人均水田多,人均产稻谷多,是本区的粮仓。中档优质稻和米粉加工稻优势区包括菱角塘镇、珠山镇、黄田铺镇、朝阳办事处等4个乡镇。该区域内水田集中连片,中产田面积大,但土质肥沃,交通便捷,米粉加工业发达。饲料和工业用优质稻优势区包括大庆坪乡、水口山镇、石岩头镇、梳子铺等4个乡(镇)。该区丘陵岗地多,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农民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是传统养殖业较发达的地区,农民历来有酿造米酒的习惯。
3.2 科学施肥
根据零陵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围绕“增加产量、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总体目标,坚持四项科学施肥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三是坚持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四是大力推广水稻专用配方肥。
3.2.1 早稻
有机肥料施用量每公顷11 250 kg左右。
产量水平在6 000 kg/hm2以下:每公顷施氮肥(N)135 kg,磷肥(P2O5)63 kg,钾肥(K2O)90 kg。
产量水平在6 000~6 750 kg/hm2:每公顷施氮肥(N)120 kg,磷肥(P2O5)45 kg,钾肥(K2O)75 kg。
产量水平在6 750 kg/hm2以上:每公顷施氮肥(N)120 kg,磷肥(P2O5)45 kg,钾肥(K2O)67.5 kg。
对缺锌的土壤每公顷补施锌肥15 kg。
在施肥比例和施用方法上,氮肥的40%~50%作为基肥,50%~60%作为分蘖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60%作为基肥,40%~50%作为分蘖肥。
3.2.2 中稻
针对中稻施肥上存在的氮肥用量偏高、前期氮肥用量过大、有机肥施用量少和对缺锌土壤不注重施用锌肥等突出问题,采取与早稻施肥基本一致的施肥策略。
有机肥料施用量每公顷15 000 kg左右。
产量水平在7 500 kg/hm2以下:每公顷施氮肥(N)165 kg,磷肥(P2O5)75 kg,钾肥(K2O)105 kg。
产量水平在7 500~9 000 kg/hm2:每公顷施氮肥(N)150 kg,磷肥(P2O5)67.5 kg,钾肥(K2O)90 kg。
产量水平在9 000 kg/hm2以上:每公顷施氮肥(N)150 kg,磷肥(P2O5)60 kg,钾肥(K2O)75 kg。
对缺锌的土壤每公顷补施锌肥15 kg。
在施肥比例和施用方法上,氮肥按“541”模式施用,即基肥50%、分蘖肥40%、穗肥10%;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作基肥,40%作分蘖肥,10%作穗肥。
3.2.3 晚稻
每公顷稻草还田量折合干稻草4 500 kg。
产量水平在6 750 kg/hm2以下:每公顷施氮肥(N)150 kg,磷肥(P2O5)36 kg,钾肥(K2O)90 kg。
产量水平在6 750~7 500 kg/hm2:每公顷施氮肥(N)150 kg,磷肥(P2O5)36 kg,钾肥(K2O)75 kg。
产量水平在7 500 kg/hm2以上:每公顷施氮肥(N)127.5 kg,磷肥(P2O5)30 kg,钾肥(K2O)67.5 kg。
对缺锌的土壤每公顷补施锌肥15 kg。
在施肥比例和施用方法上,氮肥按“721”模式施用,即基肥70%、分蘖肥20%、穗肥10%;钾肥的40%作为基肥,40%作分蘖肥,20%作穗肥。
3.3 保护耕地质量
水稻生产是零陵区的主要优势产业,在生产中一定要用养结合。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看天、看地、看苗施肥。一是要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收集农家肥,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平衡土壤养分。二是狠抓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严格实行“谁种粮、谁受益”,提高种田农民的积极性。建议国家从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中设立配方肥专项补贴和绿肥种子专项补贴,鼓励农民施用专用配方肥和种植绿肥。三是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和对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的扶持,以便开展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四是加大对优质稻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造农田排灌设施,提高抗旱排渍能力。五是加强耕地保护管理力度。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加强对耕地质量的管理和保护,依法打击破坏耕地质量的违法行为。六是因土和作物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4 稳定水稻种植面积
本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稻谷的增减产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应尽力保持稳定在57 330 hm2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增加种稻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普及率等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以提高种稻效益为方向,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3.5 调整品种(组合)结构
目前比较优质、高产、多抗的品种(组合)较多。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片一种、一乡一品”的要求,有计划地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组合)进行推广。当前零陵区水稻主导品种为:早稻以陵两优268、陵两优942、淦鑫203为主;晚稻以五优308、五丰优T025为主,品种搭配为“中配中”以确保晚稻安全齐穗。同时加大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大力引进一些优质、高产新品种(组合)进行试种筛选,为水稻生产提供种子储备,以备推广。
3.6 推广无公害生态种养技术
生产中应逐渐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和有机生态肥;全面禁用高残留剧毒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或生物农药;普及推广稻田围栏养鸭、频振式诱蛾灯杀虫、猪—沼—稻等生态种养综防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科学管水,勤灌多露不晒田,避免中期重晒和后期脱水过早;严把收晒关,做到不霉变,不混杂,颗粒归仓。
[1] 谢卫国.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1-222.
[2] 田家贵.湖南粮食生产创新经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20.
[3] 李志纯.湖南粮油作物高产创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1-88.
[4] 赵青山,郎宏伟.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1(3):21-23.
[5] 杨 文,邓传友,罗禄生.测土配方施肥在水稻高产创建中的应用[J].作物研究,2014,28(S1):851-852.
2015-03-12
尹 勇(1971-),男,湖南省东安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729676143@qq.com。
F321.211;F326.11
A
1001-5280(2015)03-0304-04
10.3969/j.issn.1001-5280.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