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焱
他叫郁佃刚,是我见过的七十年代同龄人当中一个最具传奇色彩的朋友,他出生于黑龙江江省海林市的一个偏远乡村,历经了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太多的苦难,人家四五岁的孩子还在父母怀中撒娇,他却每天笼罩在父母吵架的惊吓与只能吃白水煮玉米粒和土豆的饥饿当中,父亲的不误正业,母亲的哀叹终于让这个本来摇摇欲坠的家庭彻底瓦解,就在小佃刚八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在他的泪水当中带着姐姐离开了,父亲也外出打工把他扔在了老乡家里,小小的他自此开始了乡间流浪与吃百家饭的日子,给这家干点活给那家干点活,换取一点吃的,他经常在夜里躲在被子里哭,想念和盼望不知去了哪里的父母,他在内心呼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啊?
一年后,父亲托一个做木材生意的河北远亲把小佃刚带走了,十岁的他要看远亲家的孩子,做家务,还要忍受不时的训斥,每天用小车推东西,有一次体力透支,他连车带人翻到了路边的沟里,他累他痛他哭,他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成了没人要的孩子,只有夜晚对这个瘦弱和孤苦伶仃的孩子来讲是相对幸福的,因为这时候他可以歇一歇不用干活了,而这时候却也是他最思念亲人的时候!还好,也许是心念感应,这位远亲半年后把他送到了远在山东的爷爷身边,他终于又回到了亲人身边!善良慈爱的爷爷送他上了学,他在心中感谢天地,他再不用流浪了,又有了爷爷的疼爱,可是好景不长,二年级的时候爷爷患病去世,这个刚刚感受幸福不久的孩子再次成了命运的弃儿,他又缀学了。从此,他只能是又干农活又做家务,贫穷的家里没有门窗,只能用一些废旧的塑料布与草帘遮挡风雨,冬天时候雪花只往屋里飘,他经常在夜里冻醒,这样的生活一直到十六岁,别人家的少年生活像一株拔节的青玉米,而他,却饱尝了生活的疼痛。
十六岁,他开始了各地的打工生涯,苦难艰辛受尽,却终于用汗水与瘦弱的肩膀换回了他应得的酬劳,他永远清楚地记得他在砖厂磨破手脚换回的第一个月90多元的工资,他生平第一次在内心激动的呼喊,我有钱了!我有钱了!而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在内心暗暗发愿,希望将来有一天他可以去资助那些生活艰辛上不起学的孩子,让他们不要像他一样历经那么多的苦难!让人感慨的是,他没有因为苦难而去抱怨社会,没有做过一次坏事,而是一直省吃俭用希望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的生活,去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回馈社会,也许就像生他的那个村子叫阳光村一样,他的内心永远是向着阳光生长的。
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命运与爱情的花朵一起朝他绽放了,也许是上天也被他的韧性感动了,他在东方红林业局做小生意的时候,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医护工作者,丛颖!这个家庭优越却从不看表相的姑娘被他深深感动并同他恋爱结婚了,这俩个真心相爱的伴侣自此用双手白手起家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打拼。他们开办的丛颖诊所,一心为百姓着想,丛颖医术精湛高超,郁佃刚管理有方,经常给生活艰难的患者减免医药费,并在此期间慢慢了解了一些极度困难,孩子却上进努力的家庭,郁佃刚有感于自己曾经的苦难经历,善良的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悄悄资助多名学生,而同样善良的丛颖一直用深情的目光与理解的高度默默支持着爱人的慈善之举,至今,他们资助的学生中有五名已经考上了各地的知名大学,此行我们记者一行采访,恰巧还遇到了他们资助过的前来买药的一个大学生,小姑娘对郁佃刚和丛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一次,郁细刚同样减免了她的药费!
这些年来,他用双手托起了无数个家庭与孩子的梦想之路,夫妻二人辛苦赚了点钱,大部分用在了资助之路上,能记起的就早已有了十几万元,我想这些名字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爱心叔叔郁佃刚和他的妻子丛颖,比如戴文佳、原豫星、卢太文、何时俊、庄宇峰、刘娜、刘晓悦、刘悦等等家庭极度贫困的大学生,他们当中,有2人获得了学院奖学金、2人荣获“三好学生”与“优秀团员”称号、还有好几位成为了学校骨干力量!
一丛火焰可以燃烧一片草原,一株花朵可以芬芳整个花园,郁佃刚夫妇的爱心之举,感染了整个东方红林业局,从局领导班子到社区各个部门都大力支持、鼓励并学习他们的阳光爱心慈善工程,党政部门鼎力支持、电视局大力宣传正能量、他所在阳光社区更是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慈善团队,同他一起共同打造爱心助贫助学事业!记者一行所到之处无不备爱感染与感动,郁佃刚由衷的善举,丛颖默默的支持,他们带动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他们朴实诚挚的笑容一直在我脑海中形成影像回放,心中一直回荡着他们的那句话:我们什么都不图,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去帮助那些能帮助到的人!
再见了东方红,再见了善良的人!我们一行结束采访,驱车离开,我回过头来,不尽的感慨,美丽的东方红,中国最早升起太阳的地方,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亲笔题词的东方红第一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