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海中挺起的脊梁

2015-03-24 06:18孙永斌
草原 2015年9期
关键词:吉日牧民工作

孙永斌

火海中挺起的脊梁

孙永斌

2015年4月22日,高日罕河左岸

一根草在奔跑,身后紧跟着一缕飞窜的火苗

一场风从你的梦里刮起,升腾的浓烟与烈火

逼你交出语言、交出梦、交出荨麻疹的痛

那个烧焦了的下午,硬骨化成火炬,我看到美

时间之外,灭火器、手机与打火经验陪着你

飓风散去,悲痛的大地翻滚着黑色的泪

无数草根站在你倒下的地方歌唱你

……

读着你,我矮下去

矮成一堵墙,我所有的文字站上去

也难以触及你灵魂的肩膀

……

我从西乌旗采访回来,细细品读了吉日嘎拉的英雄事迹之后,受其伟大壮举的感动,写下《乌珠穆沁草原的痛》。这里选取其中部分诗句,以表达我对吉日嘎拉的深切哀悼。经常听人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作为写作者,认真分析吉日嘎拉的生平事迹,我觉得他的敬业爱岗,他优良的工作作风、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并非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下面,我从起火的那天下午讲起——

2015年4月22日下午,西乌旗高日罕镇呼德淖尔嘎查,风挟裹着凶狠的浓烟、飞窜的烈火和遮天蔽日的尘土,恣意地在6.8万亩草场上流窜,火苗在风的张扬下翻来卷去。越来越大的火势向整个草场蔓延,一时间,情况万分紧急,迅猛的火势严重地威胁着牧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灾情就是命令,从旗里、镇上、牧场纷纷赶赴火场的600多名干部群众、森林警察和消防官兵,手持灭火器、扫把和所有能用来灭火的工具,分片画线,像钉子一样分赴在火线上,和时间赛跑,与火情搏弈,在灼热的烈火炽烤下挥汗如雨,誓死把灾情降到最低。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大火被扑灭。凝固了的时间开始熔化,受困的草原安静下来,烟雾与火舌撕咬过的天空一片蔚蓝,高日罕河舒缓了急促的脚步,在这场人与火的较量中,灭火英雄们用力量和智慧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然而,大火无情,人有情。本文的主人公吉日嘎拉,男,42岁,西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局长,在这场灭火战斗中为了让战友们安全逃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生死存亡时刻,在一人高的网围栏面前,他选择留下,他和队友说:“咱俩压上去,让他们快撤!”为了让亲如兄弟的队友逃离,他说:“你先撤,我打火经验比你丰富。”就这样,他用生命书写了生命的高贵,他用生命举起了英雄的肖像,他用生命让我们看到人间大爱。

他的离去,是一支悲歌,高日罕河水日夜吟唱;他的担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典范,1000多亩的杨树林挺起他做人的脊梁;他的壮举,是德行天下的优良品格,乌珠穆沁草原荡漾的绿波追思着他的拳拳爱心。

有时候,触动我们的不只是因为感动,更多的是常见中不常有或者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是那些萦绕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的行为与壮举。我是怀着崇敬和感动走进西乌珠穆沁草原、高日罕镇和呼德淖尔嘎查那片火场的。走近吉日嘎拉的亲友、同事和熟知他并沉浸在追忆和痛楚的人们当中,聆听草原和生活在那片草原上的人们对失去一位儿子、领导和恩人的悲情诉说。我的采访如同一把铁锹,无情地铲开他们的伤口,汲取他们从伤口中流出的血和泪,他们的倾诉凝重而庄严,我在用心倾听、记录和感受当中,信念、责任、担当、忠诚、执着、奉献、亲情、友爱、无私、高尚等一些词语潮水一般占据着我的脑海,我狭小的心腔无处安放与沉淀,权以深受感染的笔记下吉日嘎拉生命之河中的一滴、大山中的一粒,用细小的力量对吉日嘎拉的行为与壮举进行鼓与呼,并以此慰藉心灵。

信念、责任与56本日记

吉日嘎拉牺牲后,他年近七旬的父母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办公室里存放着一整箱共56本工作日记。我翻阅那些厚厚的工作日记时,看到有好几本日记上都写着:“多干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干锦上添花的事情”——多么平实的话语,多么中肯的诫勉,这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华丽辞藻,更不是以此作秀示人。工作中,吉日嘎拉确是身体力行,每一天每件事都在践行此言。

2011年4月22日,是吉日嘎拉赴任高日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日子。上任前,他的父母和他说了许多关于务实高效、善待同事、尽心尽责和廉洁自律等德勤能绩方面劝勉的话,对于父母的叮嘱和劝勉吉日嘎拉不仅默记在心,还在他工作日记本的封面上写下父母对他的寄语: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望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作风,做一个合格的党的干部。每次上班,他总要把工作日记本装在随身带的小提包里。那些日记本里写满了工作记录和调研笔录的手迹,以及该镇的历史沿革、现状、全镇的花名册等,字里行间无不折射着他对工作的细心,对群众的关心和对事业的信心。

高日罕镇党委书记接受采访时说,高日罕镇原为国营农牧场,2005年转制建镇,历史欠账较多,财政收入偏低、人员构成复杂,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滞后。吉日嘎拉在上任不到半年时间里,顶风冒雨访遍全镇1400户人家,并把每一户的详细情况全部记录在工作日记上。走访期间,看到近千户居民和牧户住在土房、危房里,他就先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立项目、跑资金、拉赞助,陆续为937户完成了危房改造,建设标准化棚圈62处,打机井129眼。他事无巨细,对工作认真负责,无论是走访牧户、调查研究、项目建设、救灾抗灾,还是捡垃圾这样的事情他都会亲自带头。比如,一个牧户申报资金补助,他都亲自去考察,逐一核查。就连安装工作所需的一个小小的插座,他也亲自去画线、监督。

“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是他记在日记和心里的座右铭。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以这样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追寻着他心中的梦想。吉日嘎拉在任职高日罕镇镇长的4年里,没有他没进过的蒙古包,没有他没走过的草原路。吉日嘎拉同志是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他总能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着不懈的努力。在同事眼里,吉日嘎拉是一个起表率作用的好干部,没怨言,也从不发牢骚,单位里困难最大、最辛苦的工作他都抢先承揽下来。高日罕镇所辖面积1473平方公里,但公路建设相对滞后,遇到雨季和大雪天,牧民出栏牲畜、调运饲草、购买生活所需极为不便。吉日嘎拉经过走访调研和实地察看,决定改善牧区的道路状况,于是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公路建设上。吉日嘎拉在任的4年,该镇新修砂石路、改建水泥路等总里程110多公里,为9个嘎查全部修通了砂石路、修建过河漫水桥4座,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还为镇所在地街道安装了路灯22盏,结束了多年来高日罕镇所在地长期走夜路没有路灯的历史。

因为优秀,所以记得。吉日嘎拉同志到高日罕镇工作后,经常走到群众当中,了解居民和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询问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工作方法是不是需要改进等等,他一边耐心倾听群众诉说疾苦,一边认真地在日记本上做着记录,便于日后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的工作作风和言行举止,所有的居民和牧民都比较熟悉,都说遇到了一位通情达理、知心善任的好领导。高日罕镇的人都知道,由于地处边远,居住在草原深处的无电牧户的用电问题,是吉日嘎拉心头的一份牵挂。他三天两头去找旗电建公司经理陆金章,争取到风光互补项目,让690户牧户结束了无电历史。调任旗农牧业局的第二天,他还跑去找陆经理,嘱咐他抓紧让高日罕镇的电建项目开工。熟知他的陆金章说:“他对工作负责到底的那股子劲头,真是让人钦佩。”

高日罕镇党委副书记哈斯图雅说,有一次一位牧民来办公室找领导办事,因为当时我是副镇长所以就问他:“你有什么事情?我能帮忙吗?”我的话还没说完,那位牧民说:“我要找镇长,不找你。”说完,就去了吉镇长办公室。不一会儿,吉镇长过来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他们家我刚来高日罕上班时就去过,他们家确实很困难,需要帮助,你心里也记着点,有什么扶持政策多帮他们家。”后来,吉镇长领着我下乡时专门路过那位牧民家特意跟我说:“他们家棚圈问题已经解决了,你们看门口那一大片砖瓦,马上就开工了。”他还开玩笑说,“这家人算是认识我了,什么事都给我打电话。”车上的人笑他说:“这位牧民就是你干叔叔了。”他说,多一个亲戚也是件好事儿。后来不管那位牧民来电话或下乡路过他们家,大伙都开玩笑地说:“是吉镇长的干叔叔。”这只是吉镇长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件小事,在工作中,他总是把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群众感到温暖。为了改善镇内环境卫生,他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及嘎查牧民集中清理垃圾,建设13处垃圾点、1处垃圾填埋场和7处旱厕。

他多年工作在基层,任劳任怨,工作在最艰苦的地方,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快速、负责地解决实际问题。高日罕水库2008年开始蓄水,之后处于断流状态。2011年和2012年,高日罕镇连续两年发生洪灾,居住在高日罕水库下游沿河的牧户房屋、草场大面积严重受灾。吉日嘎拉同志带领镇干部,挨家挨户与牧户协调清理河道的事儿,分组到九个嘎查的牧户家做工作,带领镇干部连续两个月奔波在救灾一线。吉日嘎拉看见牧民的羊掉进水里他就带头跳进没过他脖子深的水里将羊一只一只地都救出来;发现牧民房屋被洪水淹没时,他带领同事们,挨家挨户地将老人、小孩背出来,又将牧民的衣柜、电器和交通工具等家庭财产一件一件地迅速转移出来。抗洪期间,住在乡下阴冷、潮湿的地上,他患上了严重顽固性荨麻疹,为此同事和家人多次提出让他请假看病,可他一直忙碌,往后拖,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反反复复发作,继发成了顽固的慢性荨麻疹,发作起来会长出满身的水肿性红斑,奇痒难忍,还伴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率加速等严重的症状,每一次他都是用那些见效极快的激素类药物扛过去。有时,他下乡回来脸肿得都变形了,同事们多次劝他请假去看病,可他总是说,等把最近需要处理的事情处理妥善了,或者等有了空闲再去看,这点小毛病不要紧,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伙儿说,有病就得治,不能拖。他说,我这病又不是要命的病,就是整晚整晚睡不着,拿木梳子挠有点难受,但不碍事。听完这句话大伙儿心里非常难过,有人十分生气地跟他说,你整晚不睡觉,白天工作还那么忙,看你的脸变形得我都快不认识你了。但他总是无动于衷,一句“没事”仍然继续工作。那时,他为灾后重建工作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他协调蒙东能源公司等责任单位,跑上跑下,为受灾牧民争取补助资金,并亲自送到受灾牧民手里,帮助受灾牧民恢复了生产、重建了家园。他随身携带的背包里除了工作笔记本从来不会缺少应急用的药品,直到出事那一天包里还装着药……

在高日罕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不好干,他经常半月二十天不回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2014年全镇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7486元,比2011年的9485元增长了近一倍,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谈起这些改变,这些不是干巴巴的数字,这数字背后,隐含着吉日嘎拉多少个不眠之夜付出的心血。在高日罕镇工作4年,他与牧民群众紧密联系和蔼可亲,高日罕镇的人们都说,吉日嘎拉是我们的好领导,有他在,牧民遇到多大困难都不是困难,他都会想办法不分白天黑夜地帮助解决,他的为人处世鼓舞着我们,他对我们的好,我们永远记得。

翻开他那从不离手的工作笔记本,西乌旗农牧业局办公室主任苏米亚说:我真的从未见过做事这么认真、严格、勤快的人。在吉日嘎拉局长上任这22天当中,他下乡7次,而每次傍晚回来就直接回到办公室,仔细整理一天的笔记,理清第二天需办事宜,有时直到深夜。

吉日嘎拉2015年4月21日的日记记录内容:

近期待办事项:邀请农大专家对两户牧民牲畜特殊病例进行研究;项目招投标和棚圈地方政策细化;种公畜集中管理嘎查有问题的至今还没有处理……这是吉日嘎拉上任西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局长一职后,他的工作日记本最后一页中的记录。

对于吉日嘎拉来说,分分秒秒的时间都珍贵,每一秒都要过得有意义,把每一件事情都记在心里、落到实处,在生命中的最后22天,他写下整整29页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联系协调工作、下基层、入牧户进行调研,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跑项目、谈业务,忙碌的身影、快节奏的工作脚步和立竿见影的工作效率填满了他的每一天。

工作日记内容摘录:

4月1日:全旗基本情况……

4月4日:在浩勒图镇召开全旗黄牛改良工作会议……

4月14日:蒙古马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4月16日:赛音温都尔嘎查存在的问题……

4月21日:近期待办事项……

儿子走了,儿子留下的不只是无尽的思念和伤痛,父亲一边翻看着摆放在桌子上的那一米高的日记,一边喃喃地说:“这几十本蒙汉文笔记,按工作内容分了20多个类别,每个阶段都列有近期待办的多条事项,还把高日罕的历史沿革、山水传说、人文故事以及每一条河、每一座山的名称都一一记下。想不到他对工作是那么认真细致,做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他比我期望的更优秀。”

担当、奉献与群众亲密无间

用生命护卫了草原的西乌旗农牧业局局长吉日嘎拉,他为了草原和兄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走了,他的音容笑貌留在了人们的心里。从照片上看,吉日嘎拉长得眉清目秀,清澈的目光透射着机敏,睿智的笑容里洋溢着和善。这位英俊潇洒的蒙古族男子,1973年8月出生在西乌珠穆沁旗,1990年12月参加工作,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2月毕业于内蒙古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曾任西乌旗原杰仁苏木政府副苏木长,西乌旗吉仁高勒镇政府副镇长,西乌旗农牧业局产业办主任,西乌旗农牧业局副局长,西乌旗高日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西乌旗农牧业局局长。2006年被西乌旗旗委、政府评为“全旗围封转移工程先进个人”;2011年4月,荣获“锡林郭勒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西乌旗党委、政府评为“2012年度优秀干部”;2012年2月,为西乌旗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吉日嘎拉离去的日子里,所有人的眼泪都是咸的,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是有温度的,是痛的。用著名的爱国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中的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来形容同事、亲友和吉日嘎拉之间的感情是再贴切不过了。

说起吉日嘎拉,图布新吉日嘎拉有说不完的话,他们都在高日罕镇工作时,他俩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与妻子相隔两地,吉日嘎拉的爱人在锡林浩特市工作,图布新吉日嘎拉的爱人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工作,都与妻子分居两地,生活、起居和饮食都不能在一起,距离的相隔,让他们饱受相思之苦。但是,他们之间又有不同,不同的是吉日嘎拉多次找旗委领导,想方设法为图布新吉日嘎拉的爱人林花调动工作。在他的争取下,林花于2013年调动到高日罕镇,夫妻二人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林花的工作调动后,两人在旗府所在地购买了楼房,生育了孩子,过上幸福生活。而吉日嘎拉与妻子分隔两地十几年,今年2月,是妻子主动放弃盟里的工作,想在今后与丈夫一起生活,彼此照顾,朝夕相处,才调回旗里与其团聚。可好景不长,调到旗里不到2个月,吉日嘎拉就在大火中失去了生命……,如此遭遇,多么可悲,多么令人惋惜,多么遗憾的结局。

问及调动工作的事儿,林花哭着说:“吉镇长关心他人多于自己和家人,是他给了我们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领导,或者说是一位朋友,扶贫助困是吉日嘎拉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他留下的往事不是传说,而是一首首催人泪下的心曲。哈斯额尔敦是西乌旗高日罕镇宝日宝力格嘎查的牧民萨仁格日勒和莫德格11个儿女中最小的儿子。因为孩子多且一个女儿患有精神疾病12年,夫妻俩辗转多地为女儿看病,已变卖几乎所有牲畜和家产。2011年8月,刚任职高日罕镇镇长不久的吉日嘎拉听闻他家的境况,便多次去家中了解慰问,并包扶他家解决实际困难。在吉日嘎拉多方协调下,其患病的女儿住进锡林浩特市的精神病院,医疗费由政府承担。萨仁格日勒说:“每月5000元的医疗费用我们根本无法承受,要不是吉镇长帮忙想办法,我们真不知该咋办。现在减轻了负担,我们在旗里租住了楼房,日子过得挺安心。”

哈斯额尔敦在呼伦贝尔学院就读,2014年春节放假回来时,为面见恩人表达谢意,曾两次去100多公里外的高日罕镇,却两次都因为吉日嘎拉下乡走访未能如愿。当问及吉日嘎拉在大火中遇难了,你心里难过吗?哈斯额尔敦说:“难过,这种难过从来没有过,没能见上他一面是我终生的遗憾。但我会永远想念他。”说完,就一把一把地抹眼泪。

哈斯额尔敦在吉日嘎拉的资助帮扶下,即将大学毕业,他手里攥着一封用蒙文写给吉日嘎拉的信,内容如下:“我不能相信,你已走远,留给我的是永远的遗憾。在我最困难无助将要辍学的时候,是你把带着体温的工资送到我的家里,让我能够继续大学学业。你在百忙中还不忘经常打电话关心我的生活,鼓励我的学习,你那和蔼的态度,温暖的话语和谆谆教导,是我不断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遗憾啊!我还未曾见你一面。我只有以你为榜样,做一个真诚、善良,有理想抱负的人,这样才能报答你的恩情……”这封不能寄出的信,饱含着怀有感恩之情的大学生对这位简单而又伟大、平凡却又崇高的乐善好施者吉日嘎拉最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哀思。

采访的行程中,我见到高日罕镇79岁的黄学秀,她是早年支边军人家属,从南方来这儿生活了60多年,由于老伴儿去世早,她也年迈多病,生活比较困难。吉日嘎拉刚来不久,她就找上门来哭诉。吉日嘎拉到老人家里了解实情后,很快为她安排了“五七工”社保。此后,老人上访变成了吉日嘎拉的家访,他一有空就去老人家里坐坐,还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老人买些生活用品。在黄学秀家中,老人翻出吉日嘎拉上任旗农牧业局局长前送来的米、面、油和砖茶等一些生活用品,痛哭失声:“说起他,我感激不尽,他是一位好领导啊,有困难就帮助解决,这些东西我还没用完,他人就没了?再也见不到了?要知道他死,我都愿意替他去死。”

我问:“老人家,在您的印象中,他人好吗?”

老人回答说:“好,他给镇里的老百姓修马路,安装路灯,凡事起带头作用,对我也好,他说话语气好,态度好,每次去找他,他都笑嘻嘻的,可好了,过年过节常来看望我。”说着,老人从餐桌上拿起一只喝水杯说,你看,这茶杯也是他给我的,就一个喝水杯,他也想着我呢。说着说着,老人的情绪又激动了起来,边说边抹眼泪:“你们看,我这房子原来是破房子,是吉镇长这孩子帮我修成现在这么好的房子,那么多的修理费一分没跟我收,他给垫的。”

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老人嘴里不停地叨念着这样一句话:他想着国家、想着社会、想着人民,这样的领导人民喜欢啊。吉日嘎拉那么好的人,咋就让大火给烧了,可惜了,可惜了啊……

吉日嘎拉的爱是宽广的,他是真心地热爱着这片草原。在采访中,很多人向我们回忆他做事的认真、细致、勤奋,做人的幽默、乐观、热心。在挚友的眼里,吉日嘎拉还是一位“唱得比说得好听”的人。2011年4月,吉日嘎拉到高日罕镇工作后,在第一本工作记录本上的第4页,认认真真地记下了一首歌词,歌名叫《高日罕河》。吉日嘎拉不善唱歌,但是他到高日罕镇工作后,第一时间认真学唱了一首《高日罕河》,并要求同事们一起学唱。他说,既然在这儿工作,就必须学会这首歌颂高日罕草原的歌曲,就像歌中唱道的那样,真心热爱这片草原。吉日嘎拉不仅对同事们提出如此要求,自己更是把心底最真挚的爱献给了这方热土。他在记录本上,将这里的历史沿革、山水传说、人文故事,以及每一条河、每一座山的名称工整地记下。在他写下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位儿子对草原母亲般的眷恋之情。

现任高日罕镇镇长新毕力格,他与吉日嘎拉在高日罕镇共事4年,他回忆说:“吉镇长常对我们说,在这里工作,就要先热爱、尊敬和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我们全镇干部都学唱了这首歌。没想到,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草原的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草原。他初来这里时还是个身体健康的小伙子,离开时却病痛缠身,瘦了20多斤……”想起朝夕相处的好兄长永远离开了他爱恋的草原,新毕力格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亲情、友爱与生命的赞歌

在高日罕镇呼德淖尔嘎查,望着那片被大火烧过的草原,回想在这场大火中牺牲的战友吉日嘎拉,包曙光的目光凝滞了。昨天如同一场噩梦,噩梦醒来,亲如兄弟的大哥吉日嘎拉不见了。面对昨日的浓烟和大火,包曙光的目光痛楚,仿佛吉日嘎拉大哥还在。包曙光眨了眨眼睛,声音哽咽地说:“吉日嘎拉和我,工作中是领导,生活中亲如兄弟。”

包曙光,蒙古族,1.7米左右,圆脸,说话声音低沉,他是高日罕镇国土资源所的一名干部。他久久地凝望着救火人员逃离时扑倒的网围栏,向我们讲述了那天的情形:4月22日17时左右,吉日嘎拉正带领干部群众奋力打火,已经被浓烟和大火蒸烤了一个多小时,体力渐渐不支,但还是用尽全力灭火,意想不到的是,一处已经被扑灭的山头明火,借助风势又再次燃烧起来,到处跳蹿的火苗很快形成一条几十米的火线,离火线不远处的公路那边就是1000多亩的杨树林。情况万分火急,吉日嘎拉一边用灭火器灭火,一边鼓励大家说,决不能让火头越过公路线!就在这时,一阵强力旋风刮起,瞬间,几十米高的火苗卷着浓烟、草灰和尘土,猛烈地向他们扑来。

“大家快撤!”吉日嘎拉高声呼喊。奔跑中也没舍得丢掉灭火器。然而,一道网围栏挡住了人们逃生的路线,吉日嘎拉不得不扔掉灭火器,冲着包曙光喊:“咱俩压上去,让他们先撤!”灼热的火焰迅速逼近,浓烟呛人,双眼难睁,吉日嘎拉感觉战友们都越过去了,便向包曙光喊:“我压着,你先撤,我打火经验比你丰富!”

“我和战友们一起脱险了,而大哥吉日嘎拉为了救我们没有逃出来,他被那场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湮没在火海中的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包曙光说完这些,早已泣不成声。

五月的风轻盈而迟缓,安逸的阳光温暖地洒落在土地上,空气中没有散尽的阴郁依然凝聚在心里。我们是选择一个午后的时光去吉日嘎拉的父母家采访的。走进屋里,吉日嘎拉的父母坐在沙发上,一边安静地坐在那里默默地整理着吉日嘎拉的遗物,一边接受我们的采访。

吉日嘎拉的母亲是位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翻看着儿子的影集。身边堆放着的是儿子平时喜欢看的《西乌旗风情》《学习与研究》《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条例》《理想点亮人生》《中华美德颂》《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和《中华精神颂》等书籍。母亲花白的头发、凸起的双颊和布满皱纹的脸,黯淡了的眼神隐藏着失子的痛。一边翻阅,眼泪一边不由得从她布满沧桑的脸上吧嗒吧嗒地落下来。儿子的照片每一张她都看得那么仔细,仿佛儿子并没有走远,他就在身边。儿子的照片就在眼前,但她还把照片放到眼前、一直往前,近得都不能再近了,面对照片中儿子的每一张笑脸,她深深地叹息着,我从她的叹息里听到她对儿子的幽怨:儿子,你真的离开了么?

父亲是一位退休老干部,曾在旗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父亲对儿子吉日嘎拉所做的一切表示理解和支持。说起吉日嘎拉在高日罕镇任职时,他双目含泪,他说,儿子说过,在高日罕镇工作压力大,条件艰苦,自己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一次是专门去看儿子的。儿子到高日罕镇当镇长半年把1400多牧户走访完了,忙时半月二十天回不了家。一旦回到家,就倒头睡,总也睡不醒的样子。她妈妈说他,吉日嘎拉,你怎么回事儿啊?怎么一回家就睡下不起啊。儿子说,他累,家就是睡觉的地方,他要好好睡一觉。

此时,母亲插话说,说到吉日嘎拉累,那是真累呀,两年前他得了荨麻疹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看到他难受时用木梳子刮身上,我的心里真难受,当时我真心疼他,让他去医院看看去,他说行,等找个合适时间就去看看,可是每次说,他每次说没事儿过几天就好了。现在,孩子不在了,他的选择,做父母的我们能理解,孩子做得对,吉日嘎拉这孩子从小就是善良的人,他的性格和品行决定他会做舍己救人的事儿,孩子的品德是高尚的。

说起56本工作日记的事儿,吉日嘎拉的父亲的声音有些艰涩,伸出手去抚摸我们放在他面前的几个日记本。在他抚摸那些笔记本时,我看到老人家的手有些颤抖,他一字一顿地说:“看了这些工作日记,才知道孩子做的工作那么细致,看到56本日记中记录的一切,才了解这孩子,原来这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当个家还考虑柴米油盐的账呢,没想到也没发现他心里装了那么多东西,以前我经常教训他,现在看来,我错怪他了。”

我问两位老人,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了救人牺牲了自己,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母亲说,吉日嘎拉是个忠厚、善良、孝顺的儿子,他做出那样的选择是必然的,我们心里很难受,也挺骄傲的,我们没白培养他,党和国家没白培养他,他做了他该做的事儿,我们为他骄傲。父亲看了母亲一眼,伸出手握住了老伴儿的手,补充说:是的,有灾难就有险情,免不了有牺牲,我们全家,包括吉日嘎拉的几个姐妹和他的妻子乌日娜都为他骄傲,我们不埋怨他。

听听,两位失去儿子的父母说的这番话,真让人感动。父母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屋子里特别安静,就连空气中行走的尘埃也驻足行注目礼,向二老鞠躬致敬……

吉日嘎拉不仅是好儿子,他也是一位模范丈夫。他与妻子十五年相濡以沫,早已融为亲情。自结婚以来,两地分居,聚少离多,他从不抱怨什么。他妻子前两年又患上腰间盘突出,行走、弯腰困难,他每个星期六、日回来,都要帮她洗澡、剪脚趾、洗衣服,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且把岳父家的大事小情也都揽过来做。他妻子生病以来,在锡林浩特、北京都住过院,吉日嘎拉工作忙,只能在节假日过去看看,平时照顾媳妇的任务就由家里人担当。为了让妈妈和妻子搞好婆媳关系,他多次向妈妈解释说:“你儿媳妇有肥胖症,行动缓慢,别认为她懒啊!”妈妈深知自己儿子的用心,所以妈妈从来不认为她儿媳妇懒,和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她,因此婆媳的关系十几年来相处得很好。

吉日嘎拉的父母是思想境界很高的人,他们心怀大爱,面对儿子离去的事实,他们内心是那么从容、那么坚强,面对生死、面对突如其来的无情打击,面对这场大火,他们表现出来的豁达、坚强和理解,让我们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父母对儿子献出生命的理解、支持和褒扬。

采访结束时,吉日嘎拉的母亲打开一听核桃乳让我喝。她虚弱的身影边往椅子上坐边说,这场大火,你说,损失可大了,唉……阿妈的眼里噙着酸楚的泪水。

看着阿妈慈祥的目光,我的心为之一痛:多么好的儿子,多么善良、伟大的母亲……

窗外,微风轻吹,西乌珠穆沁草原焕发了初夏的青绿,追梦的大雁从草原飞过。高日罕河唱过挽歌,也唱过赞歌,此刻,抚琴沉吟一支动人的心曲在美丽的朝霞簇拥下款款地向远方流去。

(责任编辑阿霞)

猜你喜欢
吉日牧民工作
布仁吉日嘎拉副校长主持召开我校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工作推进会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商人买马
林勇国画作品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永远的鸽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