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读》不易读

2015-03-23 03:16冯伟杰
投资与理财 2015年6期
关键词:肉体杂志

冯伟杰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三坛海会大神哪吒的故事。哪吒因为杀了龙太子,老龙王追到家里兴师问罪。哪吒为了不累双亲,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当场自戕。也正是因为哪吒抛却了肉体,才有了他后来的莲花化身和三头六臂这些广大神通。

传统道教认为,当一个人的道行修炼到一定程度,就能脱离苦难,得道成仙,但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就是脱离肉体。

释迦牟尼还是王子的时候,他看到众生饱受生老病死的困苦,转而寻求解脱之术,最终开创了佛教,并强调肉身是臭皮囊。

香港作家倪匡在其著名的小说《卫斯理》系列里,曾设想有一个星球的高级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抛却了肉体,只剩下脑电波。他还曾写过,卫斯理的好友陈长青在修道脱离肉体之后,并没有得到解脱,反而面临着更多的痛苦。

说了这么多,意思可以提炼成一句话:要想取得本质的进步,必须脱离原本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当然,这中间要经历的痛苦不知道会有多大。而在做出选择之后,你所面临的情形,可能因此“得道成仙”,也可能因此而遇到更大的痛苦。

毫无疑问,《壹读》选择了脱胎换骨。

关于“纸媒已死”的说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5年2月27日上午,曾被誉为“当下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杂志”《壹读》,就被传出停刊的消息。

不过,随后《壹读》官方微博证实:“诸位亲:《壹读》非常好,现在是一个营收良好、增长迅速的机构;我们确实在战略上主动放弃了纸质杂志,善后事宜请看链接;《壹读》传媒现在的主要营收及未来方向,在我们久负盛名的动画视频、新媒体和媒介服务;壹读一直是媒体转型的标杆,未来将继续努力。谢谢大家,我们将继续相爱,而不是爱过。”

在互联网时代,《壹读》杂志停刊,并非死亡,而是“得道成仙”,放弃了传统纸媒所带来的“肉体”束缚,转而将《壹读》的视频、微博、微信等“灵魂”保留,并继续数字化发展。

与之相对应,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下的2014年,有不少优秀的纸媒则是“肉体”死亡,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如华商传媒集团的《钱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风尚周报》、现代传播旗下的纯文学杂志《天南》、专业数码游戏刊《数字通讯》、港台流行文化杂志《YES!》、日本版权合作时尚刊《Oggi今日风采》、财讯传媒两本国外版权合作刊《动感驾驭》和《科技新时代 Popular Science》。此外,《教育与出版》、《都市主妇》、《读者原创版?全世爱》、《程序员》、《电脑乐园游戏攻略》均于2014年12月出版最后一期纸刊。

在《壹读》官方淘宝店的公告中进一步提到,杂志的大规模发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壹读》将会把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互联网产品上。《壹读》杂志执行主编马昌博称,纸质杂志作为一个落后生产力,被《壹读》传媒战略放弃了,经过探索,终于很开心地找到并确定了新路。

《壹读》放弃“肉体”的过程,是经过了一个步骤的。

2012年8月6日,《壹读》杂志在经过整整一年的筹备之后正式创刊,当时还是半月刊,零售价12元。两年之后,《壹读》转为单月刊,零售价15元。而后是一本新闻生活类杂志,林楚方先生担任《壹读》传媒出品人兼主编。双周一出版,全国发行,零售价12元。2014年9月转为单月刊,零售价15元。2015年2月起停刊。

记者认为,《壹读》从创刊就是一家不一样的媒体。

首先,《壹读》将产品多元化。除去杂志本身,《壹读》还开发了“壹读视频”、“趣你的”微信平台等多项产品。笔者曾切身感受过。《壹读》在中国网球公开赛时,单独印刷发行了《中网特刊》,并在中网赛事门口摆起了展台。除了《壹读》自身的员工之外,他们还会招聘一些大学生,穿上印有“壹读”字样的T恤衫,站在展台前搞各种营销。在这里,你可以购买《中网特刊》,对中网有更深的了解;你可以以较低价格,购买《壹读》杂志;你可以跟《壹读》宣传板合照,并打印出来,送给你做纪念;你可以玩游戏,还会有奖品拿;他们专门派出了记者,去场内拍摄当红球星比赛照片,并即时在展台内打印出来,作为礼品赠送给球迷……全方位轰炸式的营销,好玩、新鲜、及时!

再来说说《壹读》之所以受欢迎的王道,那就是《壹读》的内容非常霸气!大到日本更换首相、国家召开两会、精英移民政策,小到占星师生存之道、中国男人到底丑不丑,都能成为《壹读》关注报道的对象。正如《壹读》对外宣传的“轻幽默、有情趣”,只看标题,就能吊足人的胃口。在《壹读》的报道范围里,压根就没有行业的限制,什么好玩写什么,什么有意思挖什么,什么有影响报道什么!文笔或严肃、或戏谑、或调侃、或讽刺,令人拍案叫绝。

此外,《壹读》从未炫耀或吹嘘自家发行量,你也从未见过任何关于《壹读》融资的新闻报道。

《壹读》丢了纸质“肉体”,创始人林楚方也走了,他的微博认证已经改成“前《壹读iRead》出品人兼主编”。是内部出现了矛盾,还是有其他原因?记者无从知晓,但从林楚方之前撰写的一篇名为《我做壹读这一年》的创业反思中,可以读出很多东西。

对于团队,林楚方认为:“我理解的媒体,不是杂志,不是报纸,不是PC,不是手机,而是一群人。这群人的素质、表情、智商、品味,决定了他们能做什么。《壹读》由这样一群人组成:偏执,不偏激;崇尚自由,又有约束;偶尔安静沉默,时常内心锦绣;学习成绩未必优秀,某种才华一定横溢。 还有,他们都很有趣。”

《壹读》的员工不仅来自纸媒,可能做过广播,做过电视,做过网站,做过编剧,干过翻译,游历过世界各国。

对于内容,林楚方做了这样精彩的描述:“对媒体公司来说,最好的品牌就是内容,用内容营销内容是最好的营销,如果内容足够好,品牌美誉自然会来。《壹读》的内容变成了文字、影像、声音,但他们有统一的SLOGAN:轻幽默、有情趣。我相信,多数人都喜欢这6个字。”

而《壹读》制作的很多网络视频,发布在网上之后,像病毒一样传播,甚至互联网公司内部都在反复播放研究“壹读视频”。林楚方揭示了一些背后的细节:“文案必须精准,撰写者要用调查新闻事件的方法调查知识;视频时长不能超过4分钟,因为时间太长,大家会累;每个视频必须有20到25个笑点;封面选题必须是十个备选,从中选一。”

林楚方最后在文中总结:“移动互联网是媒体公司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认真地、一点点地改善《壹读》移动端的体验。《壹读》又为什么做‘微’产品?我以前说过,不是因为那玩意流行,而是因为好多传统媒体用户跑到手机上去了,必须开发和利用适合移动平台的产品和渠道。”

身为媒体人,记者本人同样痛定思痛,需要面壁反思:我们真的懂互联网思维吗?通过键盘的敲打去解读《壹读》,容易,然而,要想做到像《壹读》那样,甚至比他们更好,却是真的不易!

猜你喜欢
肉体杂志
《食品科学》杂志征订启事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2020年杂志订阅单
我的诗
珍妮·萨维尔
生 活
杂志介绍
从肉体之欢到灵魂之爱——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三大里程碑
《肉体的记忆》中“桥”的解读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