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铁
早在2003年,中央就明确了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其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做好辽宁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随后,国务院在2006年国办996号文件中又明确提出对阜新给予财政扶持、厂办大集体改革、发展农业产业深加工和发展新型能源等8个方面的支持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对阜新转型十余年来的成就进行了总结。阜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转型之初煤电产业独大,占全市GDP总量的60%以上,到去年底已经降到了总量的17%左右;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经上升到地区生产總值的30%;全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占到经济总量的34%;此外冶金锻造等新兴产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十年来阜新地区生产总值由70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16亿元,是转型之初的8.6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了30多亿,年均增长23%。
转型带来的变化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转型前的4723元上升到去年底的212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万元。
虽然阜新转型取得了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大困难。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的新变化?张铁民认为,首先要靠改革激发活力。“阜新老工业基地振兴实践说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不是一日之功,要处理好承接与升级的关系。辽宁对外开放至少比南方晚10年,有目的有重点地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和辐射,是我们迅速抓经济总量的捷径。”
全国人大代表、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
针对当前转型的实际,张铁民提出建议:虽然阜新十年转型变化巨大,但是自知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所遇困难比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他城市都要大,都要突出。国务院下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要求类似阜新这样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完成转型任务,对此我们压力十分巨大,迫切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为支持阜新转型,从2007年开始,国家给予了专项转移支付。2011年,国务院同意对阜新等11个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延长至2015年。张铁民说:“我们希望国家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2020年完成转型任务这一时间节点,把转移支付也延长至2020年。”
此外,张铁民还希望国家支持阜新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