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

2015-03-23 00:42王玉堂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铭刻依法治国弘扬

王玉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必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必铭刻在铜表上,而应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严厉、严密,也不仅仅体现在公民对法律条文有多么了解,而在于能否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法治成为人们共同坚守的信仰。

让法治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又是全党的表率。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精神只有武装了党员干部的头脑,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员干部对待法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待法律的态度。党员干部严格依法办事,直接体现着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所以,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和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地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让法治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健全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培训规划和精神文明创建之中;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规章都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当法治一旦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必将释放出一种巨大的正能量,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铭刻依法治国弘扬
姜立新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闫永杰:让每一位烈士安然回家
追 忆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