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凤 段晨 毛昕
摘 要:目前对于旅游的认识和看法还存在着差异,加之对旅游经济学的认知也停留在表面层面。在阅读了国内外有关旅游经济学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现有的旅游经济教材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对旅游、旅游活动、旅游产品、旅游业等几个基础概念,最后提出对于旅游经济学研究分析中框架结构的见解。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基础概念;框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3005302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经济学研究在国外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和其他比较成熟学科来说,它还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虽然在论文、专著和教材上数量众多,取得的成果也很显著,但在旅游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学科体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尚未成熟。旅游经济学虽只是旅游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对于旅游的研究最早却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目前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旅游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性产业和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可见,为保证我国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对旅游经济学更进一步研究是势在必行。
1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学教材研究现状
我国旅游经济学研究并不是按照“论文—专著—教科书”的传统学科研究路径,而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以教材建设为切入点。因此,从图书馆、清华书店、当当网等几个大型藏书机构中收集了21世纪以后我国旅游经济学近70个不同版本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总结我国目前旅游经济研究的现状。
1.1 旅游经济学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形成
早期旅游经济学著作出版之后,特别是林南枝、陶汉军编制的《旅游经济学》中设计的旅游经济学教材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随后的教材也基本上延续了他们早期教材的框架结构,虽然后来的教材也注重添加一些新的研究内容,却在整体上没有重大的突破,“拿来主义”现象很是常见,只是照搬以前教材的框架体系,而未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来做出概念体系框架。
1.2 旅游经济学基础概念百花齐放
目前我国在“旅游”、“旅游活动”等基础性概念的存在着分歧,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他们认为的旅游经济学问题。内容基本上也都是按照编者自己的观点从不同切入点着手,使得基础性的知识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对我国旅游经济学研究增加了阻力。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也利于我国旅游经济学研究广泛探索。
1.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国在旅游经济学研究之初,就注重从我国国情角度出发。注重从实际情况来研究探索理论发展后再去指导实践。密切关注我国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提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模式。整体上看,国内许多学者也逐渐的将视野扩展到更深层的研究领域。
2 旅游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问题探索
2.1 基础概念体系不完善
如果把旅游经济学比作一棵大树,那基础概念体系就是这棵大树的根系,是支撑大树健康成长的源泉。正是由于对于基础概念体系没有达成共识,使得旅游经济学学科内容与基础概念体系出现脱节现象,所以仍然只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2 旅游经济的研究停留在表面,尚未抓住本质规律
目前大多数旅游经济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旅游经济活动的表面。首先,旅游经济研究过程中只研究旅游现象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它所带来的非经济效应,对旅游经济中各种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就造成了研究范畴过于狭隘,缺乏深层次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理论上,过多引用经济学原理的同时也没能深入分析旅游经济活动,未形成旅游经济学自身理论体系,没将旅游经济现象与一般经济现象区别开来;最后,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纵观我国现有的旅游经济学教材当中出现了旅游管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市场学的内容而且还占据大量篇幅,这又出现旅游经济学研究过于宽泛的矛盾局面。
2.3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创新跟不上旅游发展的步伐
创新是一个学科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旅游经济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如对旅游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就是一个重大突破。但旅游经济学创新却未能跟上我国旅游业发展步伐,对于经济学最新的前沿理论成果,没能运用到对旅游经济现象的分析上来,未能很好地指导我国旅游经济实践的发展。使得中国旅游业这架航母缺少得力的双翼。
3 旅游经济学研究分析框架构建
3.1 基础概念解读
3.1.1 关于旅游的涵义
世界旅游组织(WTO):旅游是人们出自获取报酬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向其日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在该地停留不超过一年所产生的活动。不足在于过于泛化,没能区分获得报酬的具体方式的差别,将旅游泛化到除了获得经济报酬为目的一切行为上,造成旅游统计混乱的局面。
于光远认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申葆嘉认为:旅游是产业革命以后分化自旅行的非定居者在地域上移动和暂时逗留所引起的关系和现象的总和;他们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利用旅游从事任何赚钱活动。
谢彦君认为: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不足之处在于无法界定旅游者的范围。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之上给旅游这样一个全面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异地的特殊的消费行为。(注释:该定义将旅游锁定为活动来确定其外延为“行为”,以“消费”来确定其内涵,说“特殊的”是指定地点在景区景点内,说“异地”是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说“闲暇”是给予时间限制。)
3.1.2 关于旅游活动
借鉴旅游的定义,从旅游经济学角度出发,旅游活动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以游览为目的的活动”。这样对于旅游经济学研究就不存在价值。这里将旅游过程中没有给当地带来收益的旅游定义为旅行,对于造成旅游收益的旅游才是旅游经济学所研究的旅游活动。
3.1.3 关于旅游产品
对于旅游产品的定义主流观点是从两个方面理解:从旅游需求方面来看,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次经历;从旅游供给方面来看旅游企业为满足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借助一定的设施和设备面向旅游市场提供服务要素的总和。这种看法貌似没有问题,如果我们从经济学微观分析中产出概念出发,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因此我们从旅游经济学微观分析角度出发明确的将旅游产品定义从旅游供给一方提出。对于旅游者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纪念品、土特产等定义为旅游商品。
3.1.4 关于旅游供给与供给弹性
对于一般经济学中产品供给量是伴随着产品价格上升而上升的正相关关系,而旅游产品的供给有其独特性。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就意味着旅游景区或饭店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其供给量发生变化,因为无论旅游市场需求有多大,旅游景区的最大客容量或饭店的客房数基本上是恒定的。那么对于旅游产品的供给弹性来说,弹性指数几乎不存在,尤其是对垄断性的旅游产品来说。
3.1.5 关于旅游业
对于旅游业定义为一种产业是否合理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是将旅游业定义为一项产业。首先,旅游业是服务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是由多种不同类型企业所组成,能够给一个地区带来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等积极作用。其次,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重要。最后,我国政府明确规定将旅游业定义为战略支柱性产业。
3.2 旅游经济学研究内容
3.2.1 前期基础理论
这部分主要是为读者建立一个基础的概念体系,用来引导读者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基础了解。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产生;旅游活动的形成、发展历程;旅游经济;旅游经济学产生与发展、旅游经济学学科性质、特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3.2.2 旅游经济学微观分析
在借鉴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基础之上,提出旅游经济学微观分析内容。鉴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性的特点,考虑到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这一部分主体理论是旅游厂商理论。
3.2.3 旅游经济学宏观分析
为了解决旅游市场失灵问题,保证社会财富不受损失,实现公平,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这部分内容包括:旅游经济运行与调控、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投资与决策、旅游经济结构与优化、旅游经济聚集、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区域集聚、政府在旅游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政府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旅游经济政策等。
3.2.4 旅游活动效益分析理论
这部分主要是从旅游活动的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旅游活动的效益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旅游活动的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包括旅游经济核算的概念、重要性、指标体系;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评价标准;旅游活动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的各种经济效益影响。另一方面,旅游活动带来的非经济效益影响,如旅游活动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等。
4 结语
目前,我国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对于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尚不成熟阶段。在借鉴前人理论基础之上,对于旅游经济学的框架结构进行重新梳理与构建,对于旅游经济学理论建设有着重大意义,也为我国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给予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施静如.旅游经济学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16).
[4]戴斌.旅游中的经济现象与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活动[J].旅游学刊,2001,(4).
[5]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6]喻湘存.制约我国现代旅游经济学发展的因素[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