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军(大港油田第二采油厂生产科,天津 300000)
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
张祥军(大港油田第二采油厂生产科,天津 300000)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我国的石油事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有部分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着老化以及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对于油田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本文中,将就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
油气集输系统是我国油田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集供电、注水以及供水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生产系统。而在油田开发的后期,油气集输系统的相关生产设备就会出现一定的老化情况,且系统建设时期所具有的设计方式也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今油田开采的需求,并使其无论是产液量还是产油量都同最初相比产生了较大的下降情况,且整个系统所具有的运行效率也会因此降低。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及时的对油气集输系统进行一定的优化,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行。
目前,我国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着油气浪费高、能源消耗高以及油气计量混乱等问题,其中:能源消耗主要指油气集输系统中对于油水进行处理时存在着较大的能源消耗,其原因就是我国现有油水处理工作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设备上都不能够满足工作需求,且在处理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较大的能源消耗量;油气损耗就是指在我们对油气进行处理时,由于设备以及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使其非常容易出现挥发的情况,并以此使油出现了较多的损耗;计量混乱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目前油气集输系统的计量方式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并因此使计量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情况,需要我们能够通过单独计量的方式对该种情况进行改进。可以说,上述几个问题的存在,都会对我国油气集输工作的高效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处于运行之中的油田大多都为老油田,且在开展年限方面也都处于开发中后期,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在对油气集输系统改造的同时能够对以下问题做好处理工作:
第一,在我国油气集输工作中,存在着实际集输情况同油气设计间不匹配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会使油田在集输过程中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对于施工成本来说也是很大的浪费;
第二,我国现有油气集输系统中所存在的设备老化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所具有的能源消耗也非常高;
第三,油田中管道存在着一定的老化问题,而正是由于老化所带来的腐蚀情况非常容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四,在油田的检测系统中也存在着监测不到位、误报等现象,对于系统的稳定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1 改造油气集输设计
在我们油田改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能够做好油气集输系统的重新设计与调整工作。具体来说,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 首先,需要对系统的脱水结构进行改造,并积极的对放水工艺进行改进。在脱水系统中,其主要的功能与任务就是要将油田脱水部分同放水系统进行良好的结合,并在开展该项工作的同时能够观察外输系统的生产状况以及设备运行效率,同时做好脱水结构的优化设计工作,以此保证其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生产的需求。
2.1.2 科技也是我们提升油气集输系统运行效率的一项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的油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借助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外输系统同脱水区域的良好优化。在集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油田都会面临到生产高峰期之后脱水系统负荷失衡以及运行效率大幅度降低的问题。而在我们面对此类问题时,就需要能够对脱水处理系统进行再次的设计与调整:首先,需要将脱水系统中已经不能够正常运行的、负荷较低的脱水站变更为放水站,并将管道中所存在的原油运输到下个脱水站实现脱水工作;其次,对于能够勉强维持运行、负荷较低的脱水系统来说,需要根据其所在区域的不同以及所具有装置布局的不同以一定化学处理方式的应用对其进行脱水处理。
2.1.3 优化过渡集油系统,对系统原有的集油网络进行重新的设计与规划,以此帮助我们实现减极性布站的目的。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对系统原有老油井的集油半径进行增大,以此帮助我们将原有系统的三级站点转变为两级站点,并通过这种规模的减小在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使其所具有的维护费用也会因此降低。
在上文中,我们对油气集输系统的优化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我们能够联系系统实际,以针对性措施的应用做好系统的优化与改造工作。
[1]郭卫功,贾中霞,李庆武.浅议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节能降耗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1):109-109.
[2]姜雪梅.新时期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5):112-112.
[3]米卫涛,赵涛,李雄飞.浅析油气集输系统优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9):55-60.
[4]李少平,林俊岭,于敏,孙丽娜,武占林.油气集输系统效率测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0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