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添融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8)
水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与运用分析
刘添融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湖南 长沙410008)
水生植物是重要的植物类型,水生植物有多种多样的作用,这些作用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可以保存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美化水景、固坡护岸。本文主要对水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与运用进行分析。
水生植物资源;生态功能;运用
水生植物有多种多样的作用,这些作用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比如为水体替工氧气,促进氮循环,吸附水中沉淀,控制浮游藻类的扩散速度,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减轻,使水体能够自我净化,还可以给水里的各种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来源。通过对国内外水生植物研究进程的总结,我们理解了水生植物的定义以及分类,大致明确了水生植物多方面的生态功能,探讨了现阶段国内城市建设中水生植物的利用效果,并且对水生植物在对恢复生态平衡时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以后如何研究水生植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目前,关于水生植物的定义以及水生植物的领域说法很多,并且时刻在变化的,不同的科学家有不同的意见。其中较为严谨的一种说法是Den和Segal的从植物营养体和水之间的关联和繁衍等特点中给水生植物下的定义,他们指出:水生植物是能长期生活于水环境,所有的营养部分为水的支持,能够完成繁殖循环并以营养繁殖为主;并且在通常的情形下会下沉,它的营养部分因为出水会渐渐死亡,是一种可以诱导有性生殖的植物。不光是在国外,国内对水生植物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水生植物主要由被水生维管植物和高等藻类植物两种成分组成,它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属于生态学领域,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类群的植物经过较长时间的生存于水环境并逐渐适应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而园林界的学者则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水生植物其实就是浮在水里,生活在淡水的土壤里,或生活在沼泽里等生活在与水有关的地方的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生存习性以及外在特点,水生植物可以分成四种:浮叶型、漂浮型及沉水型。
水生植物为湿生物种提供营养和寄居地,水生植物每年都会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大量的营养和能量,供其生活。岸边的植物和临近的树林每天都会往河里输送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如残枝,枯叶,果实以及溶解了的养分等,为生活在河里的大量异养生物(鱼,藻,菌,细菌)提供养分和能量。更有许多科学家根据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和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河岸带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目是最多的。水生植物为微生物提供生活环境和代谢场所。由于水生植物的根通常是网状结构,所以可以在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不同环境,为有不同生活需要的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代谢场所。而反过来,这些微生物又能够充当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反复循环。水生植物能够保持水岸带的微环境特征。水岸植被是水岸带微环境的主要维护者。水岸带河水的温度,水面的蒸发,气温和湿度等的变化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水岸的植被可以拦截昼夜的辐射,比如白天的太阳辐射,夜晚的长波辐射。白天的太阳辐射主要被植被吸收或者反射回大气层,这一点在阔叶植物的作用上十分明显。
此外,水生植物还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污水中的各类营养物质,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氮,微生物可以直接分解和转化这类物质形成无机氮,无机氮正是水生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因此,将水生植物营养在污水中可以直接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去除其中的有机氮。有学者将灯芯草和水烛种植在人工湿地中,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将其中的氮、磷含量分别降低了18%与20%。可见,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
水生植物可以用于园林造景,比如城市生态滨水景观设计,不但可以改善和净化水体,同时观赏价值也很高。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要注重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和低碳环境,保护水资源,大力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研究和应用水生植物是势在必行的。在中国,在园林景观和湿地应用比较先进的要数北京,杭州,武汉,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浙江的杭州在园林造景时广泛使用水生植物是比较早的,这也是杭州西湖的水上景观远近闻名的原因之一。吴彩芸和夏宜平在研究中指出,西湖使用的水生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了3类漂浮植物,6类沉水植物,29类挺水植物,4类浮叶植物等,在这几种植物中,应用的比较多的是挺水植物,然后是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挺水植物主要用于水景竖向设计。
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有几十种,可见水生植物的种类丰富多样,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十分局限的。在恢复湿地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追求水岸造景的结果,还应该考虑到物种多样性的完善,只有充分考虑到各类问题,才能够将水生植物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化。
[1] 夏江宝,李传荣,许景伟,刘立杰.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J]. 湿地科学. 2009(04)
[2] 迟橙,龙岳林.水生植物修复城市富营养化污水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3]葛红群,朱轶群.芦苇生态护坡在京杭运河两淮段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4]张庭廷,陈传平,何梅,吴安平,聂刘旺.几种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07(04)
S682.32
A
1003-5168(2015)11-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