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转型移动端的战役中扭转不利局面,英特尔过去几年以投资及合作模式在中国深圳构建起了自己的营地,希望借中国市场的创新活力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模式推动自身转型。而为辅助其战略规划,子公司英特尔投资在其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近两年在中国市场的生态布局上表现积极。
日前在英特尔投资全球峰会上,英特尔投资宣布了10 项新投资项目,总额达2 200 万美元,从事智能全景摄像机制造的中国企业完美幻境也在其列。而在此前的9月中旬,该公司刚集中宣布了纳恩博、蓝岸通讯等8 家在华投资的中国创新技术企业,涉及物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云服务等多个领域,总金额6 700 万美元。
即将在2016年1月接替苏爱文出任英特尔投资总裁的毕闻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该公司在华投资最密集的一年,新投项目13个,涉及金额1.68 亿美元。“从2013年至今,中国技术生态系统的发展速度只有美国硅谷可以媲美,”他同时表态称,中国对英特尔投资至关重要,公司明年将继续在中国市场保持活跃。
如何理解英特尔多点投资背后的生态意图?面对同样觊觎物联网生态投资的本土风投机构,外来者英特尔又以何资本博得创业公司的青睐?
1998年,英特尔投资正式进入中国,彼时中国市场尚未出现风投的概念。而在华发展的十几年间,英特尔投资的投资策略发生过几次转变,苏爱文将其大致归为三个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期,英特尔投资专注于软件和PC,彼时这些产品在中国刚刚投入使用。而在过去15年间,包括英特尔投资在内的企业,不断寻求投资机会,将已在硅谷获得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并推向IPO。而最近3年的转型期间,更多产品和模式变革迅速,创业公司致力于为满足中国市场的口味进行创新探索。
英特尔投资也感应到了这种变化。该公司正逐步增加美国本土以外的投资比例,根据其提供的数据,非北美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比例由1998年的5%上升至2014年的46%,其中中国是重中之重,在46%中划得15%。而2015年,如果按英特尔预期的全球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9%至5 亿美元投资总额计算,中国区的投资比例将上升至32%。今年下半年,该公司在中国活动密集。9月17日,英特尔投资宣布在华投资8 家创业公司,金额总计6 700 万美元,名单中包括生产平衡车的纳恩博、企业级云服务提供商海云捷迅、智能机器人系统方案提供商祈飞科技等。此外,还在多地举办了以创客为主题的会议,如扶持大学生创业者的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传递出亲近初创企业的信号。不过据记者观察,目前英特尔在华投资清单中的企业,多为已形成了较成熟产品和供应链的B 端企业。对此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宁宇表示,英特尔投资在C 端企业及早期创业公司方面也有动作,只是出于公司策略考虑有选择性地对外公布,未来会有更多消息。
目前英特尔投资针对中国市场设立了4 只基金,分别是8 000 万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天使基金”、1 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5 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II”、以及2 亿美元的“中国技术基金”。这些资本被英特尔投资重点投放到智能设备、机器人、物联网、车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及数据分析等领域,正契合其母公司英特尔积极布局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整体战略。
而在不同的项目背后,英特尔投资也有不同的投资意图。该公司主要有四种投资类型:生态系统投资,获投企业的产品采用英特尔技术,可拉动市场对英特尔产品的需求;市场开发投资,专注于可在新兴市场推动技术应用的企业;弥合技术鸿沟投资,面向推广基于英特尔平台技术或帮助英特尔推广产品的企业;尖端技术投资,面向新兴技术领域,虽然与英特尔当前业务关系不大,但未来3~5年将发挥价值。与一般的风投机构不同,作为企业内部投资机构,英特尔投资一直强调其追求以投资支持英特尔战略发展,及获取财务收益双层目标。该公司从未对外披露过业绩,根据其提供数据称,目前其已为母公司英特尔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现金收益。
丰厚的利润背后,是英特尔投资对风险的管控意识。过去十年,苏爱文领导下英特尔投资表现出精明、稳健的投资手法。“我们既寻求项目与英特尔业务上的关联性,也希望持续获得与股东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回报。”他表示,英特尔投资一直对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因为过去几十年间,他亲眼见证过很多企业内部风投在运营3~5年后被董事会关停,因为其收益难以填满财务损失,由此引来了争议。
对企业来说,理想的投资人具备三点主要价值:其一,在企业缺乏资本时雪中送炭的。其二,具备辨别企业的价值能力。毕竟在科技领域,相对于懂商业的人、懂技术的投资人实则凤毛麟角。其三,能够以引路人和敲门砖的角色,帮助企业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
单从投资金额上看,英特尔资本或许不总是最慷慨的投资人,但最终的offer 仍令创业公司难以抗拒。原因很简单,作为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处于技术行业金字塔的顶端,在产业上下游延伸出了庞大的合作伙伴网络,而这是一座隐形的金矿。因为技术产业具有高门槛和寡头垄断的特性,初创企业往往难以获得主流商圈的认可,更不用说订单。牵手与英特尔有亲缘关系的英特尔投资,就像是获得了豪华宴会的入场券。
泰凌微电子是9月份英特尔投资集中宣布的8 家被投企业之一,制造用于物联网连接技术的芯片。这家2010年成立的企业,目前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Marvell(马威尔)、TI(德州仪器)这类国际芯片巨头。该公司CEO 盛文军告诉记者,英特尔进入前公司曾收到很多投资意向,由于英特尔投资给出的价格与另一家差距较大,团队内部也经历了讨论,而最终考虑到英特尔的影响力,决定让其独家进入。随后一个半月的变化超出了盛文军的预期,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相继约谈泰凌微电子,此外还有来自全球市场的橄榄枝--Google 和苹果。“拿下任意一家的订单,都足以支撑我们上市。”此前他曾与一家大客户进行了一年半的洽谈,一直无法推进合作,“他们说你的产品很好,你就是太小了,我对你不放心”。
在盛文军看来这层变化背后的逻辑很明显,“我们是个芯片公司,英特尔是全球最大最成功的芯片公司,这其实是一个很强的背书,说明对我们技术认可。合作伙伴会意识到,你的技术是有保障的。”
而对于一些面向B 端销售的技术型企业来说,尽管产品占据优势,低调和行业的专深性仍会增加崭露头角的难度。9月份获投苏州诺菲纳米,专攻触控导电薄膜纳米材料,创始人姜锴对记者表示,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下,高科技材料企业找钱并不容易。“你讲一个材料公司,投资人最后听半天,听的挺热闹的,但还是听不懂,他只能看(经营)数字的价值。”
英特尔投资母公司的技术背景,或许能把这些创业公司从众多沙砾中捞出来。不过像做芯片一样,英特尔在投项目上的风格也以技术导向和谨慎见常。张宁宇表示,英特尔投资看上的项目都是具备全球性技术实力的公司。
记者了解到,英特尔投资在华项目清单上,包括诺菲纳米在内的多家企业此前都已经和英特尔开展了业务合作,对于如今的获投,那也可以看作一个测试。而只有英特尔内部技术部门点头,投资部门才会开始谈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百度和小米等本土巨头也在利用入口、渠道和规模效应进行生态投资布局,正面交锋难以避免。“相对于中国的竞争对手,我们的投资策略更聚焦于技术的可能性而不是客户关系。”毕闻德强调。他同时表示,“无论对英特尔还是英特尔投资,中国都是重要的市场。过去一年我们在移动技术上进行了重要投资,未来将继续推进,而我相信我们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也将为在华布局保驾护航。”
出自: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