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晶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5-03-23 07:54唐冬梅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水晶贵州省葡萄

唐冬梅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1 贵州省葡萄产业发展的生态资源条件概况

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全境处于海拔137~2900m地势起伏的亚热带岩溶化(喀斯特)高原山地,山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6%。贵州省地势高低悬殊,垂直差异明显,东西部湿润程度不一,区域差异明显,具有独特的“立体农业”条件。气候条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各地气候类型多样[1]。全省热量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10~18℃,≥10℃的积温主要分布在3000~6400℃的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都在4500℃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葡萄的生长发育需要。无霜期时间长,省内大部分地区均在250~300d,高温区在320~350d,并且由于贵州冬季阴日多,夜间地面辐射不明显,故实际霜日更少,省内大部分地区全年霜日只有6~10d,丰富的水热资源使得葡萄在生长季有充足的时间生长发育,一般定植第2年即可挂果;全省大部分地区1月气温在3~6℃,最低气温大多在-6℃以上,冬季的低温完全能满足葡萄休眠期的蓄冷量。贵州省雨水丰沛,雨热同季,年均降雨量为1100~1300mm,降雨量总的分布情况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呈递减的趋势,但夏季常夜雨昼晴。全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在1200~1600h,总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全年80%的日照集中在4~11月。因而在贵州省内的山地河谷地带,大多地区都适宜葡萄的生长发育。

贵州省由于多样化的山区生态环境,全省各地都蕴藏有野生葡萄种质资源,主要有毛葡萄、刺葡萄、腺枝葡萄、绵毛葡萄、华东葡萄、美丽葡萄、葛藟葡萄等[2]。葡萄作为一种营养丰富、适应性广泛、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80年代以后在贵州省的农业生产中也日益受到重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2 贵州省水晶葡萄栽培历史

水晶葡萄据考证是系侨居昆明的西班牙人庄重,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该国引入种苗,种于昆明东郊北沙河他经营的谷丰农场[3],在70年代由云南省引进贵州种植,属欧美杂种。果穗圆锥形或单歧肩圆锥形,果粒着生较紧密,大小均匀,穗长12~25cm、宽6~10cm,一般穗重200~500g。果粒近圆形,平均粒重4.6g,果实成熟时绿黄色,果粉中等,果皮中薄,有肉囊,汁多,味酸甜,有浓郁狐香味,可溶性固性物14%~19%,生长势强。在贵州由于各地气候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在2月上中旬至3月初开始萌动生长,成熟采收期从7月初至9月初,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约150~160d。

贵州省葡萄的商业化栽培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水晶葡萄、白香蕉等葡萄品种被从云南省等地引进零星试栽,但基本没形成产量。80年代后期,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有计划的从外省引进巨峰等欧美杂种进行试验推广。但经果农种植比较后,水晶葡萄由于其抗病性强、耐贫瘠、栽培管理容易、丰产性好,被广大山区农民所认可,清镇市、遵义市、三都县等地区开始规模化种植水晶葡萄,白香蕉、巨峰等品种仍有少量种植。

进入21世纪以后,在贵州省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水晶葡萄在各地区原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开始迅速扩大,特别是在土壤肥力低、山高坡陡的山地,例如:黔南州的三都县、凯里市等,因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粮食作物,而受到广大贫困山区农民的欢迎。

3 发展现状

目前,在贵州省的9个地州市都有葡萄种植,但集中分布区主要在贵州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

贵州省的葡萄品种结构,水晶葡萄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余刺葡萄紫秋面积稳步扩大,采用避雨栽培的欧亚种和欧美杂种逐渐增加。水晶葡萄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中部和南部,包括:贵阳市的清镇市和息烽县;黔南州的三都县、独山县、都匀市、平塘县;遵义市的红花岗区、习水县;黔东南州的凯里市、雷山县;安顺地区的平坝县;毕节地区的金沙县等。目前水晶葡萄面积共计约1.7万hm2,占贵州省葡萄面积总量近60%。

在贵州,水晶葡萄和刺葡萄大多种植在山地,有的坡度高达60°以上,例如:在三都县土石混杂的陡坡,有着“山有多高,葡萄就有多高”的连片产业带;在遵义市、清镇市、息烽县等地,因为水晶葡萄经济效益显著,除利用山坡地外,当地也选择坡度平缓或是坝地种植水晶葡萄。栽培架式主要采用露地水平棚架,例如:三都县、遵义市、凯里市等,主要是X整形方式;而在清镇市、息烽县等在平地种植区采用篱壁架。

贵州省水晶葡萄商业化生产大部分用作鲜食,少量用于加工酿造,多是家庭少量自酿,或小作坊式生产供应集贸市场。目前只有息烽县初建阳菲葡萄酒厂,生产以水晶葡萄为原料的干白葡萄酒。贵州省葡萄主产区正积极招商引资筹建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醋等加工厂。

贵州省水晶葡萄销售市场主要定位省内市场消费,但在近年各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销往湖南、湖北、广西、四川、重庆等邻近省份和直辖市的产量有所增加。2014年水晶葡萄的出园价较去年有所提高,全省各地价格在4.4~10元/kg范围内。

4 贵州省水晶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单一品种面积过大

由于水晶葡萄品种特性,果皮较薄,易落粒,所以不耐储运;果粒果穗较小,果穗较紧,外观和内在品质上都难以与目前省内外市场的众多欧亚种和其他欧美杂种相抗衡。虽然由于贵州省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不同地区的果实成熟采收期,但是采收上市时间仍显集中,各地区种植的水晶葡萄面积过大,大量鲜果集中上市,给销售带来巨大压力。

4.2 栽培技术落后

贵州省水晶葡萄种植地区大部分是山地,土层瘠薄,有机质含量低。有些新产区由于经济条件薄弱,土壤改良不到位,肥料施入不足,造成产量和品质较低;采用架型以篱壁架和X型水平棚架为主,修剪复杂费工;很多果农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缺乏;优质生产意识淡薄,不注意控制产量和疏花疏果,穂形果粒整齐度低,外观差,优质果率低。产品竞争力弱,只能依靠低价走低端市场。

4.3 缺乏大型的葡萄储藏、加工企业

由于水晶葡萄耐储运性较差,鲜果采收期又集中,而目前贵州省内水晶葡萄产区缺乏采后贮藏冷库,大型制汁、酿酒加工企业极少,采收鲜果基本都未经预冷就直接运输销售,导致市场价格较低,失去市场调控和产品增值的空间和机会。

5 贵州省葡萄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以果实品质和储藏性等作为评价葡萄商品性的主要指标来评价,水晶葡萄虽然存在各种缺点,但是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贵州省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下,水晶葡萄其抗病、耐瘠薄、耐粗放管理、丰产等优点,对发展山地生态农业起到的卓越效果也不容忽视。因此,充分发挥其优点,通过政策引导及科技引领克服其缺点,对加快贵州“三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作用。

5.1 调整葡萄品种区域结构

贵州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应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经济条件,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建议在现有水晶葡萄种植区域内,加大引进其他抗病性强、鲜食品种优良、耐储运、能适应贵州瘠薄山地环境的品种,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基础上有序推广,规模化发展适宜的和具地方特色的品种。

5.2 加快推广先进栽培技术

建议在发挥原有品种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平地和山地的不同地域特点,推广省力化的T型、H型整形架式;加强病虫害的整体防控,提高果品的安全性和商品性;在平地采用深沟高垄的栽培方式以降低水湿,在山地兴建蓄水池,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加强控产提质的技术措施,花前花后注意疏穗疏果,普及果穗套袋;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在贫瘠山坡地探索尝试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等。

5.3 鼓励贮运保鲜与加工业发展

在水晶葡萄集中产区,制定政策鼓励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建设保鲜库、冷藏车等冷链系统,缓解鲜果销售压力。加强对葡萄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开发生产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醋等产品,发挥龙头储藏加工企业对种植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提高优质商品果率和果品附加值。

5.4 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技术培训

葡萄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在目前贵州省的葡萄产业科研滞后于生产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和科技投入力度,增加葡萄科研立项,对贵州葡萄种植区划、新品种引进及品种适应性、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利用、主栽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进行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力和保障;设立葡萄农业合作社或协会专项基金,扶持和支持基层农民组织,为规模性、标准化、优质化葡萄生产,提供支持;加强对葡萄主产区县的农业技术人员、种植能手、科技带头人的培训,使生产一线人员及时掌握、使用和带动葡萄优质生产的最新技术,提高葡萄产业发展动力和科技含量。

5.5 加强科技合作及技术引进

建议各级政府果业主管部门,加大组织省内科研人员及技术团队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周边各省葡萄相关的科研单位、国内外重要葡萄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以技术讲座、技术考察、产区交流、联合或委托培养等形式,提高贵州省葡萄相关产业的科学研究实力,学习先进技术,增强科技支撑的水平。

[1]王孜昌,王宏艳.贵州省气候特点与植被分布规律简介[J].贵州林业科技,2002,30(4):46-50.

[2]潘学军,李德燕,张文娥,等.贵州葡萄属野生种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果树学报,2010,27(6):898-901.

[3]张兴旺.水晶葡萄的性状和栽培要点[J].葡萄栽培与酿酒,1997,(4):29.

猜你喜欢
水晶贵州省葡萄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一张水晶卡告诉你浪漫都在哪
当葡萄成熟时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蓝水晶般的大眼睛
寇准与水晶饼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