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山西省介休市张兰畜牧兽医中心站 032000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王 强 山西省介休市张兰畜牧兽医中心站 03200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血清型(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大肠杆菌作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倘若鸡舍(场)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善加之各种应激因素等,就可诱发和流行,严重危害蛋鸡生产。
鸡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预防;治疗
各日龄鸡均可感染致病,而蛋鸡以高峰期产蛋鸡最易发病,肉仔鸡以20~45日龄较易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在冬末春初寒冷时节及鸡舍通风不良最易发病。饮水污染、病鸡的排泄物和飞沫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种鸡感染大肠杆菌后,产出的蛋在降温过程中菌体进入蛋中,孵出的雏鸡也常带菌。该病不仅能够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脐炎、卵黄性腹膜炎、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及全眼球炎等。早期感染大肠杆菌,可使孵化过程中的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通常于2~3日龄起脐孔周围发红,并伴有炎性渗出物。急性病例多呈败血症,冠、鬃暗紫色,发病的死亡率较高;慢性病例鸡冠渐渐萎缩,暗紫无光泽;部分病例腹部膨胀,触之坚硬或有波动。病鸡精神萎顿,食欲下降直至废绝,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肛门周围常被黄白色稀粪污染,且常伴有呼吸困难,有啰音,个别大肠杆菌病例也会出现关节肿大,跛行,不愿站立,最终衰竭而亡。
对病死鸡剖检可见气囊增厚、浑浊,气囊壁上常见干酪样物质呈黄白色。心包膜增厚,心包同心脏间被大量纤维素粘连—起,剥离不易;肝表面附着纤维素膜呈灰黄色,形成明显的心包炎和肝周炎。病死成年鸡常见输卵管炎和腹膜炎,表现为输卵管内有不规则形或卵形的干酪样硬块,切面呈轮层状,腹部胀大,腹腔内充满淡黄色液体或有胶冻样黄白色纤维素,胸腹气囊增厚、浑浊,表面附着干酪样物质呈黄白色。急性败血症死亡病例可见肝脏肿大,呈暗红色或铜绿色,表面有大面积不规则坏死和灰白色小坏死灶,卵泡出血呈红褐色,肠系膜增厚呈黑绿色;部分慢性病死病例中可见到肠系膜及十二指肠产生厚而硬实的肉芽肿,导致弯曲的肠管难以拉直。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能够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病死鸡的肾、脾、心、肝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肉汤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结果显示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呈现均匀浑浊,而普通琼脂平板上有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菌落长出。将菌落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两端钝圆,不形成荚膜和芽孢,即可判断为大肠杆菌。
(1)注重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环境控制。保持鸡舍通风保暖,及时清除鸡粪和污物等,排出硫化氢、二氧化碳及氨气等有害气体。降低鸡群饲养密度,避免上笼、转群和换料等各种应激,确保鸡群营养均衡,增强其抗病力。鸡舍要定期采用氢氧化钠及过氧乙酸等酸碱消毒剂进行消毒,鸡舍1~2天消毒1次,鸡舍周围环境可7天消毒1次,一个生产周期后对鸡舍彻底清洗消毒,进鸡前熏蒸消毒1次。
(2)疫苗接种预防。鉴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诸多,加大了疫苗生产难度,加之在不同鸡场及不同地区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具有差异性与多样性,因此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对已被感染的鸡场能够通过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成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效果较好。
(3)由大黄50g,黄柏和黄连各100g组成“三黄汤”,水煎成1L后10倍稀释于饮水中,可供1000羽雏鸡饮用,每天1次,连用7天。或采用禽菌灵、茵陈及白头翁等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均可有效控制病情。
(4)目前,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应用诸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等抗菌消炎药物,然而鉴于鸡场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药,使得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为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效敏感药物,并根据药物使用说明按疗程给药;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地方,可选择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尽量选择一些复合药物,避免选用单一药物,旨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范围;在用药治疗时避免频繁低剂量给药,而应确保用药剂量和疗程足够,防止出现耐药菌株。
(5)由于采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时会将鸡体内生理性微生物杀灭,造成鸡体内生理性微生物不平衡,某些细菌将过度繁殖继而出现定位转移,引起二重感染;而通过益生菌制剂疗法可调整鸡体胃肠道内微生物平衡,不仅能防止疾病亦能够避免耐药性产生。当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双歧杆菌、放线菌及乳酸菌,注意在使用益生菌制剂治疗时不可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