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书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工程部,陕西 延安 717100)
中国在石油开采研究中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我国石油开采以水力压裂增产是从陕北油田开始,在得到应用后产油量提高将近一倍,用水力压裂方法对石油开采的增产和控制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分析影响水力压裂效果来帮助开采石油从而在石油开采中的过程中得技术上的改善和提高,对中国石油开采和石油产业有着重要影响。
陕北油田水力压裂分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砂岩、砂岩复杂、油平面内的形成厚或薄,各种组合的分叉,有利于挖潜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措施,储层水力压裂效果。三角洲冲积平原相沉积的厚层砂岩体,由于储层形式单一、稳定分布,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层内的。早这类储层水淹的程度低石,由于储层真实的性良好、注射用效果好、水力压裂效果是好的;但在储层高含水以后,即使在层内有更多的剩余油,水力压裂难度大,难以挖掘的潜力。三角洲前缘相砂岩中的,油层是薄差水注射效果困难,再加上早期水力压裂效果,通常在注水效果后水力压裂效果的层间干扰的影响。
2.1 长6油层组厚100-1301TI,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夹粉砂岩、泥岩。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储集相带,由NE向SW展布的多个主砂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砂/地值为50%-70%,局部可达80%以上。分流河道沉积具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包卷变形层理等,砂岩底部含泥砾并发育冲刷构造,含植物茎干、叶片化石。
2.2 长6油层组砂岩中岩屑以沉积岩岩屑及岩浆岩岩屑为主,变质岩岩屑含量较少,而长2油层组砂岩中主要为变质岩岩屑和岩浆岩岩屑,含少量的沉积岩岩屑。黑云母在两个油层组中的含量变化均较大,在河道间的粉砂岩和粉细砂岩中含量最高,常沿细层表面分布,大多被压弯变形呈假杂基充填于粒间孔隙中。
长6油层组砂岩的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少量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土矿物及浊沸石。黏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平均占黏土矿物总量的88.8%,其次为伊利石和伊朦混层。
对于低渗透的油层,水力压裂液其性能是影响压后增产的重要因素,但是水力压裂液对储存油层也具有着一定的伤害,这里主要存在着两大伤害。
3.1 滤液和残渣对储存层基质的影响
3.1.1 水力压裂液挤在足够高的压力形成、滤液进入地层流体与多孔介质中和粘土矿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导致孔隙结构变化的两个减少渗透,防止流体从畅通从形成,造成排水困难。
3.1.2 渗透率降低引起的残余液固两相。此外裂压力液体橡胶破存在于不溶玉水的固体颗粒(压力液体残留物),其来源主要植物橡胶重剂的水不溶真正和其他添加剂的杂质,它在裂压力产生的裂纹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弹性膜,可以堵塞层形成和差距与喉道内的裂纹加强的乳液界面膜的厚度,减少的形成和裂缝渗透率,对水力压裂液的返回行带来了困难。
3.1.3 胶质堵塞的油管,由于低温水力压裂液进入地面,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力的水库,使重烃组分的结晶和沉淀不溶油和石蜡或沥青,阻塞孔隙喉道,大大降低渗透,造成地层损害。
3.2 冻胶和残渣对水利支撑裂缝的伤害
水力压裂液对低渗储层的损害主要以对基岩和裂缝壁面以及对裂缝支撑剂充填层进行损害。对基岩或裂缝壁面而言,水力压裂液以滤液和滤饼方式造成地层损害;对裂缝则主要是压液残渣和未破胶的水力压裂液以及高粘度残液的滞留而影响支撑剂充填层渗透率或导流能力,水力压裂液滤液进入地层将会引起地层岩石矿物的物理一化学变化,产生的主要损害形式有:
3.2.1 造成地层粘土物质产生膨胀,分散,运移。
3.2.2 外来流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产生沉淀,引起地层损害。
3.2.3 外来液体滞留地层,引起地层含水饱和度增加,降低了油气相渗透率,造成“水锁”损害。
4.1 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储油层裂缝因素
裂缝性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比较健全,天然裂缝的储层裂缝的影响开启,首先沿自然和人工裂缝的注入水,使得工作得更快。水力压裂噪声引起了水淹,为两个相邻裂缝平行于方向,压力水通过窜水沿裂缝、倾斜,打开的注入水窜,地下的裂缝在油水井之间形成沟通,造成水淹。
4.2 影响水力压裂的地层压力因素
地层压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了领域的产液能力,对水力压裂效果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低地层压力、缺乏地层能量的水力压裂效果不是很好,即使有一些早期的结果,生产下降的速度非常快稳定期短,少累积产油量、低投资回报率。
水力压裂是油层采油最重要措施之一时,要考虑储油层物理性质、厚度、注水井的连通性,最佳不井水力压裂,一次生产时被井水力压裂层。水力压裂效果、地质条件、水力压裂成因的分析,地质是重要的因素影响水力压裂效果,油井的背景以及条件、并选取注水好的油井区好,选择之后注水效果在低渗透储层压力和开始恢复,可以得到的最佳的产量,稳定产生的结果。
[1]宋永,刘春林,陆仁桓.影响油层压裂效果的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02:38-41+77.
[2]洪广英.影响油层压裂效果的实例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0:76-78.
[3]贺沛.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层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9:170.
[4]徐松辽.影响二类聚驱油层压裂效果的原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