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成
邢台市素有泉城之称,20世纪80年代以前,百泉争涌,景色壮观,享誉中外。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了水资源开发过度,相应的节水措施和污水处理及回用工作又严重滞后,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山前地区地下水超采导致岩溶泉水几近枯竭,威胁着城市供水安全;平原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东部地下水超采已形成漏斗区并引发了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这些水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邢台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邢台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4.61亿m3,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09m3,亩均 151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连严重缺水的河北省也排在其后,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0%,还不到国际上严重缺水区通行标准1000m3的五分之一。近20年来,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量更加呈现减少趋势,资源性缺水的局面十分突出。而全市每年总用水量近18亿m3,使得用水缺口巨大。长期以来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市每年地下水超采量达4亿~5亿m3。因此引发了河道断流、地面水体缩减、
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降落漏斗快速扩展、含水层疏干、泉水断流、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咸水底界面下移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自1986年6月起,百泉泉群就出现了断流,随后持续干涸,虽然近十几年因特丰水年(1996、2006年)偶有溢出,但溢出时间短,流量很小;2011年宁柏隆浅层地下水漏斗面积达到1331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到67.12m。南宫、新河和巨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到了4385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到了83.15m。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已经和衡水市冀枣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相贯通,成为河北省东南部较大的漏斗区;地下水漏斗导致区内地面大幅沉降,东部南宫地面沉降速率为20mm/a,1980~2000年累计地面沉降量达到了1.6m。
邢台市水系属海河流域,区域内共有河道20条,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部分河道水量丰沛,水质清澈。但目前通过城市中的河道,有的被城市道路覆盖,有的完全成为排污河道;通过农村的河道,有的被挤占,有的被随意倾倒垃圾,脏乱差成为部分河道的代名词,微波荡漾、渔船往来穿梭景象不复存、在。同时,大部分河道水体也遭受严重污染。根据邢台市水资源公报显示,邢台市地表水质监测河长498.4km,其中Ⅱ类水质河长66.8km,占13.3%;Ⅲ类水质河长 38.9km,占 7.8%;劣Ⅴ类水水质河长达392.7km,占78.9%。严重污染的河段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特别是流经市区的河流污染最为严重,北澧河、牛尾河、清凉江、滏阳河、老漳河等均为劣Ⅴ类。近年来,地下水水质也呈现加速污染态势,根据邢台市各县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质类别为Ⅲ类或Ⅳ类。深层地下水水质类别为Ⅲ类、Ⅳ类或Ⅴ类。由此可见邢台市水资源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一是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平原较山区明显较少,邢台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25.1mm,其中,西部山区594.5mm,东部平原区500mm,新河、宁晋一带则不足475mm。二是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降水量年内分配集中,全年降水量的 75~80%形成于6~9月的汛期,又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全市年降水量最大最小之比达4.2倍,影响了水资源的补给。三是气候干旱。近十几年来,水量偏枯,年降水量较多年平均降低了6~7%。山丘区干旱指数 1.5~2.0,平原区大于2.0,平乡、南宫新河一带则达到2.6~2.8。以上三个原因是造成邢台市资源性缺水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邢台市在山区陆续兴建了一批水库。水库的修建提高了邢台市的防洪、抗旱能力,增加了部分灌溉面积,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水生态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水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造成了水体污染。另一方面,水库截流打破自然水体循环,导致中下游河道长期处于干枯状态,一般年份河道断流天数均在300天以上。即使在大水年的1996年,河道断流的最少天数也在230天以上。不但使河道自净能力丧失,也造成湿地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根据污染源分析,工业和农业是公认的对水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而在我市,恰恰是这两个行业的用水量较大,以2011年为例,全市总用水量为17.74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3.19亿m3,工业用水量1.99亿m3,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达到了85.6%。在我市工业和农业产生的污水对水环境影响是巨大的,以2011年为例,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 11.54 万 t,其中工业COD排放量为 2.96万 t,农业源 COD排放量为 5.89万 t,占总排放量的75.88%。由此可见,工农业生产用排水量大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在“十一五”期间,邢台市共新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22座,新增处理规模43.3万t/d,所有县市均建有污水处理厂,但处理率仅达到80%。经有关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监测结果显示,处理后的废污水基本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即使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最高等级“一级A标准”,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也远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标准,造成达标排放后即为劣Ⅴ类水。比如,Ⅴ类水标准中规定,化学需氧量 (COD)、氨氮、总氮分别为≤40mg/L、<2mg/L、≤2mg/L。而“一级A标准”中分别规定为50mg/L、5mg/L、15mg/L,远远高于Ⅴ类水标准的最高值。
邢台市东部平原大多数河道为季节性河流,河道自净和稀释能力极差,尤其是一些入河排污口较集中的河段,几乎没有稀释能力,达到“一级A标准”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入这些河道,也会对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邢台市整体用水效率与先进市相比还不高,各行各业节水潜力还很大。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用水矛盾、缓解水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加强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是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要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耐旱品种种植面积,采取错季种植的方法减少灌溉用水量;要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对农业灌溉实施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工程改造,提高灌溉效率;要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实现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全覆盖,变无偿用水为有偿用水,提高群众节水意识。二是要加强工业节水。重点加大钢铁、焦化、火力发电、造纸、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的管理力度。一方面,实施以计划用水管理为核心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对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另一方面,实行以最严格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强制建设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强化排污口的管理,减少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三是要加强生活节水。制定生活用水器具节水标准,建立生活用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阻止高耗水生活用水器具进入市场;采用差别水价、阶梯水价等激励机制促进节约用水。
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一是要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在满足用水安全的情况下,加大对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的建设整修力度,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二是要合理配置浅层水与深层水。深层水补给困难,要立法禁止使用,加强保护。在对水质没有特殊要求的农业、工业等行业中要充分利用当地浅层地下水,严禁开采深层地下水。三是要合理配置当地水与外来水。要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引黄、引江水,并尽量利用本地或引江汛期弃水有计划地回补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四是合理配置传统水源与非传统水源。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将对雨洪资源的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排水模式由“快排”转变为“缓排存储”模式。完善中心城区雨污分流体系,对已建的合流制排水管道要逐步改造为分流制。通过建设绿化带、铺设透水地砖等方式提高城市透水面积。在成规模的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等兴建集雨工程。利用城市东部煤矿塌陷区建设大型集雨工程。通过以上措施,确保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吸收、存蓄、渗透、净化、使用雨水;加大对微咸水的利用。邢台市咸水(微咸水)分布面积广储量大,要加强对微咸水利用的研究,在农业上大力推广咸淡混浇灌溉模式,以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利用。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一是实施水污染源头治理工程。建立全方位的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运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建立地表水、地下水监测网,对水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实时管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循环经济”,积极扶持无废、少废工艺及无污染、少污染的新技术及节水工艺的推广;大力倡导无公害农业,使用低毒农药、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生活垃圾要统一收集统一处理,避免对水资源产生污染。二是加大污水处理率。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特别是强制重点行业、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污水处理率。同时,按照北京等先进城市的经验,提高废污水处理的地方标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避免二次污染。另一方面,研究推广污水处理新技术、新方法,比如:在污水处理厂下游建设大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弃水,进一步提高处理后的水质;在农村大力推广建设小型人工湿地处理设施,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点、面结合,消除污水处理死角,实现污水100%处理。三是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加强中水回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再生水使用率,减少对其他水资源的使用。探索实施一套“预防+治理+回用”水污染防治模式。四是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参照韩国汉城清溪川的改造经验,恢复被城市建设侵占的环城水系自然面貌,让河水露出来。同时,在保证水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适当向河道内注水,并保持流量,维持河流自然循环,让河水动起来,提高自净能力,以恢复下游河流的生态功能。
加大依法治水力度不仅是法制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解决我市水环境问题的法制保障。一方面,要健全节水法律法规,制定完善节水和污水处理标准,完善和制定鼓励节约用水的奖罚制度,建立节水评价指标和考核体系,出台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等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节水防污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明确岗位、分清职责、严格程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对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力争通过不断加大依法治水力度,积极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