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渊,王逸之
(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研究
董文渊,王逸之
(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
探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意义,在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促进作用。
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相互关系;促进作用;云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资源需求持续增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逐步退化,国家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以此为背景,国务院在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2]。
抓住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契机,深刻认识生态保护红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对于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美丽云南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3]。生态保护红线与1.2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水资源三条红线等共同构成了国家层面的生命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划定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 应对环境不断恶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整体上呈现出结构性解体和功能性紊乱的发展态势。
以云南为例:①九大高原湖泊污染严重;其中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水质为劣Ⅴ类,阳宗海、程海为Ⅳ类水质,整体生态服务功能低下,亟需治理和改善[4]。②高原湿地持续萎缩;滇中、滇东北地区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湿地在过去20年间退化面积超过40%,超过50%的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过度放牧,近18%的湿地仍然存在无序旅游和不规范开发现象[5]。③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遗传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外来入侵物种威胁加剧,全省普通野生稻26个分布点已经消失24个,172个地方畜禽品种中有92个品种个体数量下降,大普吉猪、草海鹅、文山鹅、思茅鹅、曲靖兔5个品种消失,怒江独龙牛、西双版纳马、红河黑绵羊等11个品种濒危[6]。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只有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恢复退化生态系统,才能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1.2 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环境质量的关注也与日俱增。近年来,大气污染加剧,城市雾霾现象严重。从2013年130万km2的范围,到2014年超过140万km2的国土被雾霾覆盖,超过6亿人受到影响。由雾霾引发的一系列疾病诸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癌、结膜炎等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0%,近10a来中国累计能源消费增量占世界总增量的53%,年均增速为世界平均增速的3倍。但我国人均耕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9%、23%和46%,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7]。自然资源短缺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作用,才能从源头上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解决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蕴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为全国之首,倍受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遗传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外来入侵物种威胁加剧。因此,我们要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契机,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机结合,开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局面。
2.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一致性
根据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为三个目标阶段:近期目标,努力使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中期目标,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远期目标,使全省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形成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明显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体系。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更严格地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生态空间。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是为了保护特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物种的丰富性和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巩固和提高全省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其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2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的重叠性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主要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三部分。依照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与 《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8,9],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范围应包括滇西北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部边境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哀牢山、无量山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季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以及各自然保护区等。
高黎贡山、梅里雪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等构成了滇西北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该区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包括从亚热带干暖河谷到寒温性高山草甸的多种生态系统类型,是著名的物种分化中心和特有中心,生物多样性总体水平和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比例都较高。南部边境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多与缅甸、老挝接壤,气候具有热带和南亚热带特征,植被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等,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物种特有性也较高。哀牢山、无量山为最典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垂直带谱完整,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状态。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湿润气候,是云南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主要保护物种以望天树、藤枣、金毛狗、猕猴、白掌长臂猿、版纳鱼螈等为代表。上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包括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与热点区域,有利于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的的战略性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了最为严格的基本生态保护空间,肩负着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物种资源与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最小生存空间的重要历史责任。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83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2%;《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6个一级优先区域和18个二级优先区域,总面积约9.5万km2,占云南国土面积的23.8%[6];《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总面积为14.93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9%[8]。上述几类大尺度上划分的生态保护区域,存在着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不平衡性。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可以将不同类别的生态保护区域进行有机整合,统一划定,统一管理,优化国土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云南是我国特有物种、孑遗物种的分布中心,东亚植物区系的现代分化中心,各类群的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一半,物种总数中30%以上的动植物类群为新分类类群,为全国之冠。动植物种类共有20312种,菌类约有7000种。高等脊椎动物1972种,其中哺乳类305种,鸟类848种,爬行类174种,两栖类123种,鱼类522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义务和责任。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060km,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滇西北、滇西南以及跨境国际河流生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肩负着巩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云南蕴藏了大量珍贵的遗传基因,特别是许多经济价值高、利用范围广的栽培植物与家养动物,都能在云南找到其野生类型或近缘种,如野生稻、印度野牛、独龙牛、原鸡等。云南丰富而独特的生物物种及其多样化的种质遗传资源,构成了具有巨大开发价值与潜力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在正确处理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前提下,可以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战略上具有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两者共同承担着维护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3.1 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分布格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将对已有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域进行系统整合,既要考虑已经建立的各类保护区,又要重视现有的保护空缺区域。云南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不仅要覆盖原有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而且要强化对空缺区域的保护,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分布格局。如滇中高原地区的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阳宗海等高原湖泊湿地;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怒江、南盘江和伊洛瓦底江等河流湿地原先尚未列为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定特殊物种保护区,将已被列入各级保护物种名录但因未被保护地体系覆盖而处于保护空缺的动植物,如水松、紫檀、柔毛油杉、棕尾虹雉、白腹鹞、斑嘴鹈、云南闭壳龟等纳入保护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补充,弥补了原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空缺。
3.2 科学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
近年来如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云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议题。在云南偏远山区与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建立合理的空间管控与生态补偿机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调控,科学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
生态保护红线应对保护区域进行分级管控,划分一级管控区域与二级管控区域。一级管控区域是生态保护红线的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严禁进行任何生产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域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为社会经济发展预留空间。在加强政府多级管控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对具体保护地区按区域、分流域进行统筹协调,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重点保护区域开展试点工作,探讨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
3.3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保障力度
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29条明确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进一步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上升至国家立法层面[10]。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将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三个部分,涵盖了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和热点区域,这将从政策和法律上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给予充分的保障。在后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遇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开发建设与保护两难的局面时就能做到有理可据、有法可依,依照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与新修订的 《环境保护法》切实做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云南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3.4 切实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本源。党的 “十八大”提出 “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历史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实施将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可以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分布格局,填补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与监管的空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法律支撑与行政保障;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全面实施,可以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三个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生态红线的划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两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内容上又能够相互补充。同时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两项工作,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Z].2011.
[2]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的讲话[Z].2013.
[3]环境保护部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Z].2014.
[4]郝贝贝,吴昊平,史俏,等.云南高原10个湖泊沉水植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J].湖泊科学,2013,25(4):539-544.
[5]李隐,田昆,肖德荣,等.云南高原湿地湖滨带植物不同空间配置对生活污水N、P去除的影响 [J].生态学杂志,2012,31(6):1425-1431.
[6]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Z].2013.
[7]杨邦杰,高吉喜,邹长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意义[J].中国发展,2014,11(1):1-4.
[8]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Z].2014.
[9]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Z].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Z].2014.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Delim itation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DONGWen-yuan,WANG Yi-zhi
(Yunnan Academy of Biodiversity,South 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24,China)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of Chinese economy,the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has faced severe challenges.The delimit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is an important system innovation to protect environment.Itwould ensure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society and economy.This studymad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delimitation 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Yunnan province.The facts showed that Yunnan province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delimitation to establish and consummat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ystem of Yunnan province,deepe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Yunn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interrelationship;promoting effect;Yunnan
X176
:A
:1673-9655(2015)06-0018-04
2015-04-16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珍稀濒危筇竹保护与退化竹林恢复技术研究(201204103)”;云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滇东北生态安全屏障中典型退化竹林恢复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2013-2016)”。
董文渊 (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竹林生态、竹林培育、竹林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