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贾超超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459000
夏季养猪注意事项
郭静 贾超超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459000
夏季猪场生产环境恶劣,建议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气和母猪体表等进行消毒。
夏季是蚊蝇出没的旺季,如果猪长期遭受蚊虫叮咬,不仅影响生产还容易引起疾病。可用敌百虫兑适量水对猪舍进行喷洒,但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对猪造成影响。定期给猪打防疫针,预防疫病的发生。
夏季保证猪充足饮水非常重要。蓄水池要保证能在停水情况下满足场内所需。各畜舍随时检查饮水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育舍仔猪断奶后要保证24小时有足够的饮水。
为了保证夏季猪场的正常生产,必须根据各类猪群的温度要求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让猪舍有良好的通风以排出猪舍内热量,降低温度。可以在猪舍中设置合适的进出风口,如果猪舍面积比较大,最好安装风机进行通风降温。一般猪舍温度要求控制在25℃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0℃。育肥舍冲洗猪群必须控制次数,只有在特别炎热的时候,且除去粪污后才可适当滴水。在滴水降温的同时湿度会大幅上升,应视情况选择铺生石灰吸取水分的办法降低湿度。生长猪应有0.8m2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m2/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为10~12头。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控制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疾病。
可以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少量小苏打,能有效增进食欲,预防中暑。还可在猪饲料中拌入适量的食用油来增加能量。杨和平认为,在炎热环境下,猪需要一部分维生素来抵抗热应激,其中维生素C特别重要,它不仅能够增加猪对传染病和中毒疾病的抵抗力,还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肠道内铁的吸收。
夏季是病菌十分活跃的季节,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起猪多种病害。为了防止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猪场必须重视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要定期清洗水槽和食槽,及时清除粪便。
(1)圆环病毒病。又称皮炎肾病综合征。该病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病猪皮肤出现散在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开始呈红色,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紫红色的病灶,继而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病变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并可延伸至下腹部以及前肢,严重的可覆盖全身各处。防治方法:注射疫苗。14日龄仔猪肌注圆环病毒疫苗1头份。采用抗菌药物,减少并发感染。如用氟苯尼考(容大氟特强、明发福乐佳等)、磺胺类(明发治菌磺、华扬磺立康等)药物等进行治疗。
(2)急性型猪瘟。又称“烂肠瘟”。该病由猪瘟病毒引起。刚发病时常无症状突然死亡1~2头,几天后猪群相继发病,体温升高到40.5~41℃,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防治方法:对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依靠疫苗预防。疫苗注射,母猪应于配种前免疫,仔猪在25日龄首免,60日龄时二免。适时进行抗体检测,凡抗体不合格者需及时补免。
(3)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红皮病”。该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许多猪发病初期食欲不振,体温开始上升,达40~41.5℃,呈稽留热。全身皮肤发红。鼻腔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有的猪呼吸加快,每分钟达40~60次。因对该病现无疫苗预防,目前只能用药物防治。血虫净7mg/kg体重肌注,48小时1次,注射2次即可。盐酸多西环素,100g拌料100kg,连用3~5天。强力霉素300g混入1吨饲料中,连喂7天。
(4)猪丹毒。又称“打火印”病。该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较多见)、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褪色。疹块突出皮肤2~3mm,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种猪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育肥猪7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丹毒和猪肺疫二联苗免疫,一次即可。治疗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4~8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氨苄青霉素40kg体重1g静注或肌肉注射。
(5)过敏反应。因夏季天热蚊虫多,有些猪特别是皮肤薄的猪在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一些过敏现象,表现为皮肤出现点状红肿,有轻度至中等程度痒感。防治方法:驱除蚊蝇,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和厩舍地面干燥。不用发霉饲料。如果是药物性过敏,停药后疹块会慢慢消失。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些维生素C或电解多维,以缓解皮肤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