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成,顾小华,姜宏雷,朱艳艳,方 斌
(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云南 昆明650021;2.云南秀川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650021)
云南省坡耕地现状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
赵 成1,顾小华2,姜宏雷2,朱艳艳2,方 斌2
(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云南 昆明650021;2.云南秀川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650021)
坡耕地;现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云南省
云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广布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分急迫和必要。对云南省坡耕地面积、分布、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全省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的基础上,探索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以期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地和高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其中山地面积占84%、高原面积占10%。地势总体呈不均匀阶梯状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降低。从地质构造看,云南断裂构造十分发育,造成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地表破碎,原始坡度大。省内气候类型多样,基本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性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无霜期长。全省有大小河流1万余条,多属季节性河流,常流水的600多条;主要河流有180多条,分属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珠江六大水系。受地理条件制约,云南省坡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比例高,长期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坡耕地生产方式粗放,广种薄收,土地开发无序,造成土地退化及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全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60个属于严重水土流失县,也是坡耕地分布最广泛的地区。大量坡耕地的存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淤积下游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因此,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控制全省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水患,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
2.1 坡耕地面积
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云南省耕地中水田、平旱地少,坡耕地比重大。据2008年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公布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云南省耕地面积607.21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为348.45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7.39%。坡耕地中,5°~15°坡耕地面积为115.55万hm2,占坡耕地面积的33.16%;15°~25°坡耕地面积为165.12万hm2,占47.39%;25°~35°坡耕地面积为61.38万hm2,占17.61%;35°以上坡耕地面积为6.40万hm2,占1.84%。
2.2 坡耕地分布
云南省优质耕地主要分布于坝区,坡耕地多分布于滇东南、滇西、滇东北和滇西南部分区域,这些区域也是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分布区域。普洱、昭通、文山、曲靖、红河等5个州(市)坡耕地面积分别为56.13万、50.85万、39.17万、31.89万、30.10万hm2,分别占全省坡耕地面积的16.11%、14.59%、11.24%、9.15%、8.64%,累计占全省坡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各州(市)范围内,坡耕地所占比重也非常高。怒江州、昭通市、普洱市、临沧市、迪庆州坡耕地面积分别占各自耕地面积的82.19%、81.92%、77.39%、72.83%、64.97%。云南省各州(市)坡耕地分布情况见表1。
全省坡耕地占耕地比重较大的县有盐津县、大关县、彝良县等。这些区域的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因此坡耕地治理关系到这些区域人民的生计问题。
2.3 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
云南省坡耕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全省坡耕地348.45万hm2中,轻度流失面积为46.22万hm2、占13.26%,中度流失面积69.33万hm2、占19.90%,强烈流失面积165.12万hm2、占47.39%,极强烈流失面积61.38万hm2、占17.61%,剧烈流失面积6.40万hm2、占1.84%。坡耕地水土流失程度以强烈为主,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有滇东北、滇西北。
表1 云南省各州市坡耕地分布情况
3.1 划分类型区
按照自然区划的一般原则[1],结合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综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并参考土壤侵蚀的过程特征,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尤其是地貌、植被覆盖、坡耕地占耕地面积比例和农业人口密度等特点,同时考虑流域界线和行政单元的完整性,将全省分为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滇中中山湖盆区、滇东北中山山塬区、滇西中低山宽谷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区和滇东南岩溶丘陵区。
3.2 防治总体思路
根据各分区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实施坡改梯、退耕还林和保土耕作措施。
坚持以坡改梯为重点,结合坡耕地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和水源条件等对各分区5°~25°坡耕地进行坡改梯,辅助配套坡面水系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2],以预防保护为根本,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全面治理。
坡改梯的思路:总结试点工程建设经验,项目实施以县为单位,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治理标准化、规模化、措施配套化的原则,结合缺粮特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坡耕地面积大、坡耕地所占比例大的地区进行坡改梯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优先治理“就水、就缓、就近、就低”的坡耕地,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搞好水系、农田生产道路、地埂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四配套”,达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的效果。
3.3 分区治理思路
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治理模式为抓好坡改梯工程,梯田修筑采取以土坎为主的形式,加强集雨蓄水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开发一批高稳产基本农田,对不宜耕地逐步实行退耕。
滇中中山湖盆区梯田修筑以土坎梯田为主,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开发一批高稳产基本农田,对不宜耕地逐步实行退耕。
滇东北中山山塬区梯田修筑宜增加石坎梯田的比例,配套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等工程,加强集雨蓄水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布设一定的沟道整治工程,建设一批高稳产基本农田,对不宜耕地逐步实行退耕。
滇西中低山宽谷区梯田修筑以土坎梯田为主,修建集雨蓄水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立和完善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等工程,加强田间排水工程建设,建设一批高稳产基本农田。
滇西南中低山宽谷区梯田修筑采取以土坎为主的形式,配套坡面水系工程、田间道路等工程,加强集雨蓄水和以灌排结合为主的坡面水系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林业。
滇东南岩溶丘陵区梯田修筑宜增加石坎梯田的比例,配套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等工程,加强集雨蓄水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开发一批高稳产基本农田。
[1] 杨一光.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200.
[2] 姚孝友,刘霞,张光灿.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与综合整治模式[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1):94-97.
(责任编辑 王 琦)
S157
C
1000-0941(2015)04-0011-02
赵成(1963—),男,云南昆明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信作者顾小华(1981—),女,宁夏固原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