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华
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滦平县在水库移民村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但是移民村集体、个人经济收入均增幅不高。为此,县水务局在对移民的后期扶持安排上大胆创新,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一条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发展中药材等特色农林产业,引领移民走上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滦平县有水库移民997人,主要分布在5个移民安置村。据统计,2013年末全县人均收入5611元,移民村人均收入2890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2721元。
后扶政策实施之初,移民村生产条件差、移民收入低。为解决移民村存在的问题,县水务局先后投入后扶资金644.85万元,其中直补资金150.02万元。共修路4447m,砌筑护村护地坝2372m,安装路灯96盏,修建雍水坝6道,河道清淤面积3万m2,打井6眼,修桥6座,建休闲广场1处,扶持养猪场1个、养蜂专业合作社1个。上述工程的实施初步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没有彻底解决移民群众经济收入偏低的问题。
西营子村是水库移民集中安置村,位于窟窿山水库上游,共2470人。该村农民人均收入仅有3000元左右,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由于耕地少,无水利配套设施,作物产量低,移民群众收入偏低。县水务局经过深入调研,提出搞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的模式,并以移民户土地多,交通方便的西营子村超梁道为示范点。该村有实力的大户将西营子村超梁道60亩荒坡地从6户、28口移民手中租赁后,用国家后扶项目资金将该地块改造为45亩水平梯田,再完成扬水灌溉工程,打造成中草药和果树套种示范基地,引领带动移民群众更快发家致富。该项目的谋划得到了镇领导、村两委和移民群众的一致赞同。
梯田和扬水灌溉工程项目区均位于西营子村超梁道,共设计投资51.26万元。梯田工程新修土坎水平梯田45亩,包括机修10~15°土坎水平梯田21亩,田面宽 11~16m;人工修筑 15~20°梯田12亩,田面宽5m;人工修筑20~25°梯田12亩,田面宽6m,均布设在地块内。扬水灌溉工程设计新打机井1眼,井深 8m,建20m3蓄水池 1座,阀门井1座,泄水井15座,铺设管道3220m。
梯田工程采用机械整平、人工筑埂坎的方法施工,严格按照“沿等高线布设、宽造田、长不限、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建设标准,做到地块宽大,田面平整,田间道路畅通。该工程质量优良,形象壮观,深受移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扬水灌溉工程主要就是为梯田配水,按设计要求试压合格,试水成功。在施工过程中严把3关。一是施工队伍关。工程均选定施工经验丰富、有资质、信誉度好的施工队实施。二是技术指导关。施工时,滦平县水务局派驻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对施工过程中的内容、进度、质量全程监督。三是工程验收关。严格按照《河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进行工程验收,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和市级抽验。县级初验:成立由县水务局、县财政局、项目所在乡(镇)、村及施工队为成员的验收组,采取内业和外业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进行验收,最后形成验收意见。市级抽验:市移民办每年抽取投资较高的有代表性的项目,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抽查验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以市级验收为最终验收。
果树收益:因栽种的是大苗,第3年可达到盛果期,平均亩产果品2000斤,每斤按3元计算,每亩6000元,45亩年收益27万元。中草药收益:树下种植各种草药,平均每亩每年收益2000元,45亩收益9万元。其它收益:该基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建成后,可以发展观光、旅游、采摘、垂钓、餐饮、住宿等服务。初步测算第3年,年均可接待人员1.5万人次,收益30万元。上述3项合计年总收益66万元。
通过将荒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年可减少水土流失345吨;通过栽植果树,可营造45亩经济林;通过种植药材,可以营造45亩草地。可以说,增加了植被,涵养了水源,净化了水质,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生态效益显著。
一是直接增加移民收入。移民可得到土地租金及补偿金,该示范基地运行管理可解决20人就业,移民群众可以直接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不出村就可挣到工资。二是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移民发家致富。该项目采用的是“土地依法流转,大户集约经营,果树与中草药套种,建设生态农庄”模式。种植大户租用土地建设示范基地,种植各种果树、中药材,用种植大户的经济收益和成功经验引领带动周边移民群众搞特色种植发家致富。并逐步成立种植合作社,为搞特色种植的移民群众提供种子、技术、回收产品等服务,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新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