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姗姗
(巨野县第十二中学,山东 菏泽 274000)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张姗姗
(巨野县第十二中学,山东 菏泽 274000)
当代教学工作应该本着“育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塑造人类灵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就是说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心。
初中历史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途径
“人文”二字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中国,“人文”最早出现于《易经》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历史学习密切相关,人的尊严、价值观的形成通常建立在历史文化精神的基础之上,因此,历史教学在人文精神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文精神是理想人格塑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内容中含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知识,很大程度上体现人文精神价值及人文精神发展理念的时代特点,对人的全面成长与整体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注重历史知识教学与学习,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历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人文精神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一)体现历史的时代特点,为现实服务。
历史教材内容一般以政治史为主要依据,以历史王朝的兴衰更替为主线。但是,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体现时代特点,与现实结合,为现实服务,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如科技、文化、艺术、戏剧、人际关系、曲艺、文学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历史教材的编写及历史教学应该避免不把学生看做历史知识的接受者,而老师应该成为教材内容的创新者。
(二)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性、创新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知识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传授要围绕学生的创新学习展开。同时,新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突出人性化,从学生角度考虑具体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描述,体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丰富化的特性。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新版本的历史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形式的变化彻底颠覆历史对现代人的思想束缚,注重人的价值体现,从客观角度出发,以人为主分析初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及认知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历史教学及历史学习的人文精神色彩。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始终把人放在中心地位,历史人物及时间的意义、价值体现都与人的本性、特点联系紧密。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从师生关系上看,构建高度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在初中的教育对象都是2000年后的新一代,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他们的心理处在变化多样的青春期,一般思想较活跃,个性多种多样,兴趣爱好广泛,志存高远,但是他们往往由于年龄太小,心理不够成熟,比较脆弱,因此初中老师一定要懂得在学生人格和个性方面尊重他们,在学生的合理需求方面予以支持,特别对于一些在学习和行为上相对落后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同时报以平等对待的心态,并且做什么都不贬低,避免损害他的自尊心,而是多用积极心态观察和对待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对他们的不恰当行为和心理偏差予以矫正。人文精神最重视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个性予以尊重,强调学生的自我完善与提高。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态度。
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就是社会人文态度的培养,最基本的问题是人的存在意义及尊严,包括个人对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等的态度。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使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根据历史规律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关系。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思想与行动,态度决定最终结果,态度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无法比拟的,同时对于人的心理及行为活动的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态度的养成与形成至关重要。课堂不是历史教育的唯一渠道,可以在校园里进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展览、在教室里设置历史书籍阅读角、建立历史书籍阅览室、在校广播站台、电视台开展“历史上的今天”介绍栏目、通过微信建立历史信息公众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辟历史知识板块、举办历史人文知识竞赛及辩论赛等,借助各种渠道、各种宣传媒介、现代网络技术营造人文精神氛围,弘扬人文精神。
(三)加强高中历史经典文化教育。
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精神与物质财富享受,但随之带来的还有诸多问题。目前这种社会状态极易导致人们的精神空寂、情绪急躁及心理心态失衡,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80后”、“90后”、“00后”们思想极度匮乏,思想极易受到现实社会的不良影响,给其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扭曲,从而对社会带来很大危害,对其自身成长非常不利。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初中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态度非常冷漠,在他们眼里,更多的是NBA、欧洲五大联赛、肯德基、麦当劳、耐克、阿迪达斯、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文化内容,但并不知道 “嫦娥奔月”、“火烧赤壁”、“败走麦城”、老子、孔子等历史事件及人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历史文化、经典文化的教育对社会人文态度至关重要。
(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发展壮大、繁荣昌盛的栋梁,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与国外比起来,教育体制存在根本扭曲与畸形,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素质教育的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爱国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祖国的栋梁。如对新中国建设中杰出代表雷锋、王进喜身上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分析,得出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五)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提高国际合作意识。
要让学生真正担负起民族的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就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东史郎与南京大屠杀》就是结合抗日战争设计的一个历史专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日本犯下的种种罪行,同时让学生分析日本当局为什么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意识到他们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国际意识;通过联系现在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实际,针对自美国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各国针对利率进行下调、同时召开首脑峰会,同时中国计划投资4万亿人民币拉动内需等一系列共同抵御危机的事例,以增强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还可以通过讲述二战期间被称为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白求恩等人物的故事,加强对学生国际主义精神的培养。
[1]苏翩翩.浅议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的缺失与回归[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卞正林.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J].现代阅读,2011(8).
[3]冯克刚.新时期中职历史教学改革浅析[J].考试周刊,2011(6).
[4]高舒.如何提高职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职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