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坝上杨树防护林死亡、退化林分更新措施

2015-03-21 05:01邢海福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防护林樟子松林分

邢海福,晋 勇

(康保县林业局,河北 康保 076650)

1 坝上杨树防护林死亡、退化林分更新的必要性

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北京西北部不足200km,平均海拔高出京津1000多米,是沙尘入京的主要通道,对京津冀沙尘天气发生和生态安全有直接影响。近年京津地区沙尘天气减少、危害减轻,坝上地区防护林具有积极贡献。目前该地区杨树防护林已进入成过熟阶段,尽快进行更新改造防止林地退化、沙化是构建稳固的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环节,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张家口坝上地区地处京津冀上风上水,该地区森林生态功能的完整体现与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密切相关。科学有序地对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调整林龄结构、优化树种配置、提高林分质量形成生态功能稳定的绿色植被,可以充分发挥植被的空气净化功能,对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截止到2012年底河北省坝上地区防护林总面积为23.35万hm2,其中杨树10.19万hm2(过熟林7.56hm2、成熟林1.89万hm2、中幼龄林0.74万hm2),基本形成了以晋蒙边界防护林带、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带和中部农田防护林网为主的“两带一网”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生态防护功能退化、减弱,甚至丧失,将导致生态防护林体系衰退,已经取得生态建设成果有可能发生逆转,直接影响坝上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对退化林分实施更新改造,恢复防护作用,有效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2 杨树退化林分范围和基本生境情况

2.1 杨树退化林分分布范围

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张北、康保、沽源、尚义4个县及察北、塞北2个管理区,总面积1.38万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49′~116°04′,北纬 40°44′~42°08′,属内蒙古高原的南缘,西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部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南部为张家口市的怀安、万全、崇礼、赤城等县。

2.2 杨树防护林主要分布

分布区主要在坝上地势较为平坦的中部及地形波状起伏的北部地区,平均海拔1400m左右。成土母质大部分为玄武岩、花岗岩、片麻岩和风积沙土,土壤以栗钙土为主,低洼地带有草甸土分布,局部地带有风沙土,在天然次生林地带有少量褐土和棕壤分布。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压控制,多风少雨,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较多。最高气温33.5℃,最低气温-40.3℃,年平均气温2℃,年积温2100~2800℃,无霜期80~100d。年降水量300~400mm,其中 70%左右集中在 7、8、9 3 个月。年蒸发量 1700~1800mm,为降水量的4~5倍。

3 死亡退化林分的更新措施和技术方案

3.1 退化林分改造措施

针对退化的8.1万hm2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按林分退化情况采用不同的改造方式分别为采伐更新1.35万hm2(针对退化林分中枯死林),择伐补造2.03hm2万hm2(针对退化林分中濒死林),抚育改造4.72万hm2(针对退化林分中生长不良林)。

3.1.1 采伐更新

针对枯死的1.35万hm2杨树防护林,采取采伐更新方式进行更新改造,首次采伐强度不超过80%,包括皆伐更新模式、带状采伐更新模式、冠下造林模式。

3.1.2 择伐补造

针对濒死的2.03万hm2杨树防护林,采取择伐后补植补造的方式进行改造,采伐强度控制在40%以内。

3.1.3 抚育改造

针对生长状况不良的4.72万hm2杨树防护林,采取定株抚育、修枝养护、补植补造等措施进行改造,采伐强度控制在20%以内。

3.2 更新技术方案

3.2.1 采伐更新

(1)采伐方式。本着便于施工作业,利于新植幼树生长和尽量减少对作业区环境干扰的原则,采取小面积皆伐、带状采伐等方式,伐除病腐枯死木,实施更新造林。对面积小于4hm2的片林、林带,采取全面皆伐更新;对面积大于4hm2的片林和林带进行带状采伐,连续采伐作业面积不得大于4hm2;对多行林带,进行带状轮伐。

(2)树种配置。树种选择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条件、具备一定经济效益、生长稳定的乡土树种和优良品种进行配置。主要树种有杨树、榆树、樟子松、云杉、落叶松、欧李、沙棘、柠条、枸杞、山杏等。

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混交方式上采用带状混交(适用于各立地条件的乔灌混交、耐荫树种与喜光树种混交)、块状混交(用于树种间竞争性较强或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株(行)间混交(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在乔木间栽植具有保土、保水功能的灌木,或在灌木中低密度栽植耐干旱、瘠薄的乔木)、不规则混交或网格混交(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片林,以樟子松、杨树等乔木为网,中间套种欧李、沙棘、柠条等灌木经济树种)。

以淡栗钙土为主的道路两侧和农田林网以乔木树种为主,交通干道和重点景区周边适当配置适生常绿树种,增加景观效果;以暗栗钙土为主的山地阴坡,栽植云杉、落叶松,阳坡适当栽植山杏等抗旱树种;风沙土、砂质壤土地区栽植樟子松;盐碱地、严重沙化地、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地区以灌木为主,栽植抗性较强的枸杞、沙棘、柠条等;农田林网的树种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配置灌木。

(3)造林密度。根据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合理确定造林密度,乔木825~1665株/hm2、灌木1110~3330株/hm2;乔灌混交的,单位面积株数不高于1665株/hm2。

(4)整地。采取穴状整地、品字型栽植。整地规格为乔木 60cm×60cm×60cm、灌木 30cm×30cm×30cm。整地时间在造林前1个月或上年秋、冬季进行,土壤质地较好的区域可随整随造。

(5)栽植和种苗。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在土层较薄的地块造林采用泥浆蘸根保水、保墒材料覆盖树盘或者将苗木直接栽植于有保水剂的坑穴内提高造林成活率。

针叶树容器苗采用3a生以上的一级苗,裸根苗采用2a生以上的一级苗;杨树采用胸径3cm以上的一级苗,榆树采用3a生以上的一级苗;灌木高度大于15cm。裸根苗适于春季造林,容器苗和带土苗木适于雨季造林、秋季或第2年春季的补植补造。

(6)抚育管护。根据栽植苗木生长状况,每年开展浇水、抹芽、除萌、修枝、除草等抚育措施不少于1次,连续实施3a;同时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

对新造林地部分地段采用围栏进行封护,设置专职护林员进行巡护,并根据需要在显著位置设立封护宣传碑牌,建设护林房,进行全方位管护。

(7)典型造林模式。采伐更新典型造林模式可采用樟子松灌木混交、杨树灌木混交、榆树灌木混交、樟子松杨树混交、云杉落叶松混交5个模式。

3.2.2 择伐补造

(1)择伐方式。根据枯死木、濒死木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择伐作业方式—枯死木、濒死木分布较为均匀的林分采用全面择伐方式全面伐除;分布不均匀的采用块状择伐方式;枯死木、濒死木比例较小的林分,可以采取带状择伐的方式作业对退化林分进行带状择伐改造。

(2)补植方式。根据择伐后形成的林隙大小与择伐方式,采取不同的补植补造模式,营造块状混交林、带状混交林和不规则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补植比例为30%~70%。同时注意选取和保留萌生、萌蘖形成的优良植株与新造林木形成混交林分,加速林分恢复。

(3)树种配置。坚持补植补造后形成混交林的原则,适地适树,选择杨树、樟子松、云杉、落叶松、欧李、沙棘、柠条、山杏等树种,对择伐后林分进行补植补造,形成乔灌或针阔混交林。

(4)补植株数。根据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已有保留木株数确定补植株数,乔木补植株数为420~825 株/hm2,灌木为 555~1665 丛/hm2;改造后的林分,乔灌混交林单位面积林木株数不高于1665株/hm2,混交乔木林单位面积株数不高于1110 株/hm2。

(5)整地、栽植、种苗和抚育管护。择伐补造模式的整地、栽植、种苗和抚育管护等技术方法及要求与采伐更新相同。

(6)典型补植模式。择伐改造后典型补植模式可采用补植樟子松和灌木、补植杨树和灌木、补植云杉和落叶松3种模式。

3.2.3 抚育改造

(1)抚育采伐。对生长状况不良的林分,通过透光伐、卫生伐、疏伐等措施,清除生长不良的林木,调节林分密度、改善林内通风、光照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2)树种配置。对林间空地选择适生树种进行补植,可补植杨树、樟子松、云杉、落叶松、欧李、沙棘、柠条、山杏等树种,与原有杨树形成针阔或乔灌混交林。

(3)整地、栽植、种苗和抚育管护。整地、栽植、种苗和抚育管护等技术方法及要求与采伐更新相同。

(4)典型补植模式。抚育间伐改造后典型补植模式可采用补植樟子松和灌木、补植杨树和灌木、补植云杉和落叶松3种模式。

[1]王礼先.正确把握生态自我修复与人工治理的关系[N].中国水利报 2004-09-22.

[2]陈佳村,李秧秧,等.陕北沙地小叶杨“小老树”的水力适应性[J].生态学报,2014,(15).

[3]张全峰,支恩波,等.北京杨在河北坝上地区的生长表现[J].河北林业科技,2010,(5).

[4]解焱.恢复中国的天然植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方月梅.不同繁殖方式造林对坝上杨树生长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6]郭云龙.浅析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枯死成因[J].国土绿化,2013,(37).

[7]兰登明,孟庆阁,等.赤峰地区退化土地利用方式与生产力[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8(S):39-43.

猜你喜欢
防护林樟子松林分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亚热带地区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异及δ15N空间垂直分异特征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