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th的语义研究概述

2015-03-21 04:26乔兴便
文教资料 2015年36期
关键词:语义学语言学语义

乔兴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Firth的语义研究概述

乔兴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作为伦敦学派的领导人物,意义语境理论的首创者,Firth的语义理论在语义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现代语义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Firth的语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系列语境化和搭配意义,对Firth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总结。

Firth意义语境搭配意义

引言

语义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之前人们对语义理解存在偏差,许多人认为语义和心理相关,在实际的分析中难以操作,因而“轻语义,重语形”的传统一直贯穿于语义研究的历史。这种“轻语义”的倾向在英国也同样存在,英国学者Palmer(1936)在《语言学概论·序言》中说道:“在英国语言的研究被人忽略,甚至藐视,语言学家已经变成温和的鄙薄之词。”但是随着语义学从语言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世界各地的语义学都得到发展,英国显然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英国的语义学成果主要是Firth(1934-1960)的语义研究。

一、Firth的语义研究概述

Firth(1934)使英国的语言学称为一门公认的学科,他的语言研究涉及各个方面。Robins(1997)曾说:“语言学在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和Firth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他的语言环境理论,或者更概括地说,就是他在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和音位学中的韵律分析。”由此可见,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是Firth的主要意义观点,Firth把他的这种理论称为“语境化”。其实,Firth(1934)在意义分析中还提出了著名的“搭配意义”;在反对Ogden&Richards(1923)的符号概念二元对立时他提出并发展了“内分泌语义学”;在语音分析的“phonesthematic”原则中他又提出了“中介语的语音功能”,作为他的语境方法的组成部分。这些观点都不同程度上补充和丰富了他的意义理论。

综观Firth语义理论的发展可以认为Firth的语义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组成成分系统——“语音”功能(1935)——系列语境化(1935)——内分泌语义学(1948)——搭配意义(1951)——情境语境等理论阶段。

二、萌芽

(一)关于意义

Ogden&Richards(1923)在《意义的意义》中声明他们的主要目的正是研究语言对思想的影响。Firth(1934-1960)作品中关于意义的“意义“的论述和Ogden&Richards是相似的,并且包含了语言学功能的思想。但是Firth反对Ogden& Richards把意义看做隐藏的心理加工中的关系的观点,而是把意义看做情境语境中的情境关系或者语境中的功能。

(二)组成成分系统的提出

组成成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Saussure(1907)的影响,虽然Firth反对关于语言、言语;共时、历史的二元对立,但却吸收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并对二者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最终形成了他的“组成成分系统”。Firth坚持认为Saussure语言和言语的对立,就把语言和唯心主义联系起来,而不是把语言限制在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范围内。作为行为主义的代表,Firth显然不赞同这种心理主义的观点,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和Firth的行为主义观是一致的,因此他坚决对语言和言语的对立,却接受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对立的观点。Firth认为对组合结构额外的描述,可以使人们更好的理解意义的语法模式。因此他提出了“组成成分系统”的概念,他把“组成成分系统”定义为一个通过和系统中的其他项目的内部联系而具有意义和功能的项目。由此可见Firth所谓的“组成成分系统”,和Saussure的聚合关系是相同的。把组合和聚合关系对立作为Firth的语义分析方法,在直到1935年意义的五种分离方法提出之前都是比较含蓄的,直到他提出“搭配意义”概念作为他所谓的“词汇意义”的额外分析维度后,这种使用才完全明确(1935a:61,63)

(三)“中介语的语音功能”

和Firth的“意义语境理论”相比他在1935年首次提出的“phonesthematic”原则则鲜为人知,但“phonesthematic”原则中提出的“中介语的语音功能”作为Firth语境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也不能被忽视。Firth认为听觉上比较相似的语音在功能上一定也有相同的功能,例如在“i-ness”“mness”“n-ness”中的“i”“m”“n”可以是普遍的参数,这种普遍性可以使说不同语言的人可以感知和使用这种参数。这种设想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类似,Firth把这种普遍参数的抽象功能叫做“中介语的语音功能”。Firth这里的“语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音,而是指声音与个人、社会态度之间的联系。Firth考察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单词发现,本土英语单词中以“sl”开头的单词似乎和“轻蔑”的意义有关。因此,他认为在特定的情境语境中社会、个人态度跟特定的语音特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虽然Firth的“语音功能”只是英语元音四个主要功能之一,但是它作为语境方法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

从前边的两个阶段可以得出,Firth的意义研究在最初并没有涉及语境的观点,到“语音”功能时才提及情境。但是Firth的“情境”只是为了阐述“语音”的定义,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情境”。直到第三个阶段(系列语境化)Firth才开始真正探讨意义的语境理论。

(一)系列语境化

1.关于“语境”

现在的普遍观点是Firth的语境观来源于人类学家Malinowski,但现有的研究表明Firth和Malinowski(1923)的都受到了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1885)的影响。

Wegener是最早提出“情境理论”的学者之一。Wegener(1885)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不是表达和表征思想,而是以特定方式影响听者。因此不仅要注意言语,而且要注意讲话者想通过言说特定词而获得的目的,只有在对话中,以特定方式影响他人的言语目的和意向才会出现。如果我们想理解交流如何进行的话,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语词被言说的情景,因而语言理解首要地是基于情境的“语用推理”。为此,Wegener把语言分析的单元称作言语行为或交流行为,即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意向行为,这样Wegener就首次提出了“语境”的概念。Wegener还把语境分为:直觉语境;记忆语境;意识语境三种,但是Firth并不认可Wegener的这种三分法。Firth比较赞同的是Wegener的另一个观点,即情境语境为人物、对象(物体)非言语事件、语言等要素提供了有效的配置结构,并且在这些要素之间获得显著相关性,因此组成一系列整体功能。

Malinowski(1923)接受了Wegener的语境理论,他的理论对Firth的语境理论也有深刻的影响。在他的《原始语言意义问题的补充》中,Malinowski(1923)首次处理了单个词的定义,接着他从人类学的视角考虑语言,为了在原始语言研究中勾勒出情景语境的语义理论框架来解释人类语言,由此Firth首次产生了通过情景语境处理语义的想法。他认为,人们的话语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团体,每一段话都有其发言的背景,都应该在一种情景上下文中加以研究。

2.意义五分法

吸收了Wegener和Malinowski语境理论的精髓,Firth开始用自己独特的语境方法对意义进行分析。他把意义看做语境关系的复合体,他认为意义或功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组件功能,每个功能都可以解释为特定语境中的语言形式或成分的使用。这种分解在他1951年的“搭配意义”中也有所体现。基于这种意义分解理念,他提出了著名的意义五分法,即把意义分为五个功能:

第一,语音对立替换的语音功能。比如/b/和/d/等语音在语境中和我们所谓的语言的语音结构系统关系中有自己的位置。

第二,单词形式的词汇功能。作为词汇对立替换的/b/和/ d/区别于用言语说/p/:/t/,或者/b/:/t/,或者/k/:/d/……

第三,形态功能。把/b/:/d/置于以d-形式开头的动词的语境中,作为/d/象征的发音以及形式和声音相互关系的复合体就具有了形态功能,而不是人们重复的语义功能。

第四,当发出b:d!和b:d?时,人们可能会评估语调的句法功能,并且在没有语义功能(如,远离任何实际情境)的情况下把形式置于句法范畴。

第五,当把单词b:d置于语境中,向你问道b:d?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用上扬的语调回答“不是”或只是“不”,或者“继续”,在这几种情况中就提供了决定意义的上下文(语境)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语义功能。

Firth的意义五分法,表明在他的意义理论中不仅有语境意义,也有形式意义。语境语义也就是Firth所谓的第五种意义,即语义功能。形式意义则体现在三个层面:语音层面的语音功能;词汇层面的词汇功能;语法层面的形态功能和句法功能。

(二)内分泌语义学

为了反对Ogden&Richards的符号概念的二元对立,解决心理主义和行为主义二分对立的问题,Firth提出了“内分泌语义学”的设想。他在1948年的文章中指出:个人系统和社会系统被积极地维护(伴随着适应或改变)在人类的身体行为中……我们要了解大部分甚至更多的来源于内部,特别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身体反应。从我们已知知识中,期待人类知识成为那种反应的功能是清楚明白的。语言和品格内置于身体,身体不断参与指向保存生命模式的活动(1948:398)。

但是内分泌语义学涉及生理问题,这和Saussure的语言涉及心理问题一样,虽然生理的确可以通过行为观测,都没有从本质上研究语义。因而这种语义理论是否合理,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三)搭配意义

尽管许多人都质疑Firth在系列情境化中意义五分法的合理性,毕竟只有第五种意义才是语境中的意义,其他四种都是抽象的分析过程,但是Firth坚信这种分析方法是不能被替代也不需要修正的。但到1951年,Firth认为他的意义分析方法有需要补充的地方。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搭配意义”。

Firth并没有明确“搭配意义”的定义,他通过一个例子来论述他的“搭配意义”概念。

马、牛、猪(pig)、猪(swine)、狗这些最常见的句子中的词,在名词性短语中和形容词一起使用,也可以在一般现在时短语中和动词一起使用,显示出其搭配能力的分布特征

但是这样的论述,仍然是不够明确的。直到1957年才在Firth的文章中发现了类似于正式的搭配意义。比如night的意义之一就是和dark的搭配关系,而dark的意义之一就是和night的搭配关系。并且Firth在论述“搭配意义”时把“搭配意义”和“语境意义”区别开来:搭配意义是通过搭配而具有的意义,语境意义是语境中各要素的功能关系。

“搭配意义”的提出及发展标志着Firth的意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搭配意义”预示了转换生成语法中的选择限制,同时也为之后的语义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语义语法学所说的使组合成为可能的义征的融合或缠绕,可能就受到了“搭配意义”的影响。

四.成熟

Firth理论中的前两个阶段只是意义语境理论的开端,并没有涉及语境的理论核心,只是把“组成成分系统”和“中介语的语音功能”作为语境分析的组成部分,以利于人们对意义的理解。之后的“系列语境化”和其中的“意义五分法”才是语境理论的核心,也表明Firth虽然受Wegener和Malinowski的影响,但是比两者要更进一步,他对两者的理进一步发展,形成自己的语义理论。最后“搭配意义”是对他在“意义五分法”中的“词汇功能”的补充,即在词汇层面分析词义,不仅要说明词的所指意义,还要说明词的搭配意义。这样,从早期的“组成成分系统”到1935年的“中介语的语音功能”到“系列语境化”以及1951年的“搭配意义”,Firth的意义语境理论趋于成熟。

五、结语

Firth强调语言学的目的就是说明意义,没有意义就没有形态,因此他一直致力于语言意义的研究。二元语义理论认为单词或话语的意义就是单词或话语表示的东西,Firth的一元意义理论有力地批判了这种二元意义理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虽然探讨了Firth语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对其中的系列情景化和搭配意义进行了梳理,但该研究还比较粗糙,对于Firth的语义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1]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219-230.

[2]彭玉兰.语言学简史[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285-292.

[3]殷杰,郭贵春.德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01).

[4]曹佩,田晓敏.Firth语言学思想解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

[5]李国庆.Firth语言学视野中的搭配研究:理论、描述方法及个案分析[J].外语教学.2002(06).

[6]林亚军.Firth语言观及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示[J].北方论丛.2008(05).

[7]周丽红,成昭伟.比读:Firth与布龙菲尔德[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8]Firth,J.R.The Technique of Semantics[M].Transac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1935:36-72.

[9]Firth,J.R.The English School of Phonetics[M].Trans ac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1946:92-132.

[10]Firth,J.R.Sounds and prosodies[M].Transac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1948:127-152.

[11]Firth.The Tongues of Men[M].London:Watts&Co. 1937.

[12]Firth.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13]Langendoen,Terrence.The London School of Linguistics: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Theories of B.Malinowski and J.R.Firth[J].Cambridge,1968.

[14]Robins.John Rupert Firth(Obituary)[M].Language,19661:191-200.

[15]W.Terrence Gordon.A History of Semantic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2:106-120.

猜你喜欢
语义学语言学语义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语言与语义
哈特的语义学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
社会语言学名词
西方语言哲学与俄罗斯当代语义学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