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潇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张潇潇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之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及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 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沟通、交流功能。通过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一篇篇诗文,让学生充分汲取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华,激发爱国热情,帮助他们继承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和创新,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指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语文学科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有丰富情感、提高思想认知水平、增强思维能力的作用。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又是传递文化、建构人格、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分析语言文字涵盖的内容,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表现,探索文章创造的艺术境界,进而接受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强化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反对民族国家分裂,维护祖国主权;为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蕴含的爱国主义因素,注重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紧密联系,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统一起来,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
2.1 立足教材,在阅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文学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谱写着我国各族人民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书写了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科技文化的卓越贡献。这些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作品,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学习内容。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高,并由此进入文学作品构建的艺术世界,引起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
2.1.1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绵延千里的山脉,波涛汹涌的河流,万紫千红的花朵,葱茏繁盛的草木……我们在春夏秋冬的变换中吟唱,在月影星光的映照下咏叹。眼前的大好河山总能引发人们不尽的感慨、不断的情思,成为文学作品表现的永恒主题。在语文教材中,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表达爱国热情的诗文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自然景物的特征,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感情。如读《沁园春·长沙》,我们欣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湘江秋景,为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豪情所振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这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经典作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影音效果,形、声、色全面结合,把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描绘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赞美之情。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又有助于增强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2.1.2 珍惜民族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了几千年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关注国计民生的百家争鸣,还是造福于民的发明创造,都是我们应该继承的民族文化传统精华。充分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珍惜民族文化传统,是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时要达到的理想效果之一。如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感受儒家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读《十首足矣》,我们能够产生对美好人性与和谐社会的衷心向往;读《都江堰》,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目睹李冰带领百姓修筑这一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以实际行动阐明“贴近苍生,为民造福”的中华文化精义。语言、文字、哲学、科学、艺术……这些不仅是古哲先贤留给后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在语文课堂上阅读这些充满智慧、情感和力量的优秀文章,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立志于传承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把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学习中,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学习观念:只有脚踏实地地勤学苦练,才能为以后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2.1.3 以杰出人物为榜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少仁人志士或在战场之上奋勇杀敌,或于书斋之中抒发报国壮志,或在研究领域积极贡献,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气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佳诠释。语文教材中赞颂杰出人物的课文往往结合时代背景,突出人物在国家兴衰的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可贵品质,强调人物在投身领域中创造出来的业绩,阐明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如读《五人墓碑记》,我们可以了解以颜佩韦等五人为代表的苏州市民“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浩然正气;读《张衡传》,我们了解张衡杰出的文学、科学、政治才能及淡泊从容、不慕权贵的精神品质。阅读这类文章,教师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作品内涵的探讨,创设不同生活情景,让学生对比今昔生活,激发他们学习杰出人物的热情。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紧密联系起来,立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
2.2 联系现实,在写作中增强个人体验。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联系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上一阶段阅读,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熏陶之后,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写作就是锻炼学生再创造能力,检验其语文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写作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用爱国主义立场观点认识、分析和评价事物,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
2.2.1 命题立意,选择文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设置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国家现状,确立主人翁意识,写出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充满爱国激情的文章,如 《祖国在我心中》、《走进新时代》等题目。组织学生写一写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看法,谈谈对各地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进道路上不断励精图治、与时俱进,意识到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祖国这个强大的后盾,树立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信念,抒发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在选择文体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擅长的文体写作,如选择记叙文,用详略得当的叙述和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及杰出人物的光辉事迹;选择小说,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揭示,引发深入冷静的思考,发挥正面积极导向作用;选择散文,抒写自己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真实质朴的情感为美好生活涂抹绚丽的色彩;选择诗歌,用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2.2.2 搜集整理,选取材料。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整理、选取材料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从读本中积累名言警句,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等。从古代的屈原、岳飞、文天祥到近现代为我们民族独立、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无数革命先烈,他们的英勇事迹正是爱国主义的典型体现,为学生写作提供充分的材料依据。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素材,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凭借亲身调查、实践认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如观看“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了解发生在当代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的人物、事件,感受社会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带来的心灵震撼。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取围绕文章中心、具备深厚文化底蕴、感人效果强烈的材料,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同时,材料不宜做过多的罗列,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避免空泛的大话、套话,写出条理清晰的好文章。
2.2.3 评价反馈,总结经验。在作文的评价环节,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悉心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鼓励他们积极体验生活,分享写作心得。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他们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同时把我国国情放在整个世界大环境中进行比较,既看到优势和成绩,又看到差距和不足,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举例分析时政要闻,特别是战争这一话题时,观点过于偏激。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开放、包容、理性”的特点,从国家民族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实现爱国情感和理性的和谐统一,表达我们追求和平的美好心愿。针对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传统文化这一命题,有的学生在写作中反对“崇洋媚外”的同时,流露出全盘否定外国文化的倾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必须坚持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原则,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对内容新颖丰富、取材典型的文章,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中心不够明确、立意偏颇的文章,给予修改和鼓励。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写作体会,总结写作经验。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是每一位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思想素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语文教学必须肩负起这项重任,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心灵在爱国主义熏陶和感染下得到净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陈嬿如.让高尚成为自然——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漓江出版社,2012.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国学经典教学指导高职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编号:15SC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