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探究
陈学文 (重庆市万州区培文中心小学 404073)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虽然占用时间短,但却有着“牵牛鼻子”的功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导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数学课堂 有效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课堂导入要注意些什么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究,认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紧扣课堂教学目标的导入,学生不仅能明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还能尽快融入到课堂学习的节奏和氛围当中。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谁能在3、30、3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使它相等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也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这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用同一个单位表示出呢?”经过深思后,有学生得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接着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有学生说:“小数点后面的零,与小数的大小没有关系”,马上就有学生提出质疑:“3.03的小数点后面也有零呢!”学生们通过辩论,真正理解了“小数的性质”的基本含义,掌握了知识的相互联系。
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不仅扣紧了“小数的性质”这一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课堂导入非常简洁凝练,有导向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师:同学们,你们到商店购物过吗?谁能说说购物的经历和体会呢?
师:今天,好朋友乐乐和妈妈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乐乐选了一个26元的玩具,乐乐自己选了一个5元至9元间的玩具。乐乐犯难了,不知选哪个了,怎么办呢?请同桌合作帮乐乐选一选,看看有几种不同的买法?再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这样的课堂导入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激发他们情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导入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其乐融融。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2、5的倍数特征,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呢?5的倍数特征呢?
师:就是说2、5的倍数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字,与其他数位上的数字没有关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抽生报数,师来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其余学生用计算器验算)。
如9→98→786→867→8674→16745→37453→64532→5745321→48453210……
游戏结束,学生感到惊讶,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其实不止2、5的倍数有它的特征,3的倍数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3的倍数特征。
在上述课堂导入教学片断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学生也充分感受到了对他们的尊重。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助于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上课开始,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变好奇心为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课开始,屏幕上播放的是歌曲《三个和尚》,正当学生听得入神的时候,突然中断,传来了争吵声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三个小和尚在抢东西,都抢着要这份,而不要那份。教师这时就问:“他们所抢的那份是不是真的最大呢?同学们能帮忙证明吗?”由此,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这种让学生由故事进入课堂的导入,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就学得津津有味了。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具有启发性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的导入中,我让学生想办法比较4×6和5×5这两个图形(单位:分米)面积的大小。有学生说用割补法,有学生说: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也有学生说:用一平方分米方块进行测量。同学们的想法得到肯定之后,我又提出:“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还能用这种方法吗?更简便的方法?”学生萌发了求知的欲望,进入到新知识的探求中来。
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被如何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一问题牢牢吸引,积极动脑,自主探索。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选择怎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如何进行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设计好的。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
[1]林妹仔.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教学导入设计[J].学周刊,2011(29).
[2]田利红.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3]王晓东.数学新课导入方法初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3).
[4]张舟.浅谈数学新课导入法[J].新课程:上,2013(7).
[5]许小红.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相关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
[6]杨红.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6).
陈学文(1962— ),性别:男,学历:大专,专业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责编 冯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