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
胡永兰 (甘肃省广河县回民第二中学 731301)
当前,地理被很多家长和学生甚至教师称为“副课”得不到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显得不够理想。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望与广大同仁共勉。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主阵地课堂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兴趣的激发下满足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例如,在讲“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一节时,教师可在课前播放《七子之歌》,课堂导入时从歌词“MACAU”“母亲”“回来”等导入。在学习“东南亚”一节时,教师可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接着从广河本地的旅游景点“新马太”过渡到目前世界最火爆的旅游路线“新——马——泰”,问学生“目前世界上最火爆的旅游路线“新马泰”是不是本地的旅游景点“新马太”?接着播放视频,放完视频后问学生“这些地方美吗?有机会的话,想不想去这些地方旅游?这节课请允许我带着大家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东南亚。”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为此而心动,产生急于了解该地区的欲望,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提高课堂效率打好基础。
在组织学生的学习内容时,每个知识点之间尽量环环相扣,不给学生一丝思想脱轨的机会和时间,比如学习区域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地理位置和地形,再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形分析出本区的气候,最后根据气候分析出本区的农业和主要的农产品,即“地图——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农业和主要的农产品”。组织学生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节时,利用图片以及和雨有关的歌曲导入。利用降雨、降雪、降冰雹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含义、掌握降水的形式划分。然后问学生视频中的雨应该是中雨、大雨还是小雨?学生有的说是中雨,有的说是小雨。接着问学生“谁说了算?”告诉学生谁说了都不算,只有测量降水的仪器说了算,提问测量降水的仪器是什么?拿着雨量器,去量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测量出的结果会一样吗?如何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呢?逐渐引出最后的问题: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非常严密,学生的思想也不易开小差,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互相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去掌握知识,就要使课堂形式新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仍以“东南亚”一节为例,在组织学生学习“十字路口的位置”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采用“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不仅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互协作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组织学习“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和东南亚的组成”时,教师可设计让学生分组模拟船队从欧洲、非洲向东亚、东南亚送货和“游戏闯关”等环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在无形中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就要让他喜欢上这门课,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就要先让他喜欢上这门课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先要从语言开始,因为人与人交流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亲和、有趣、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一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问学生世界的“雨极”是哪里时,故意把学生的正确答案“乞拉朋齐”说成“去吗不去”;把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分别故意说成“压平你半岛”和“把你干掉岛”。这样的语言会引来哄堂大笑,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喜欢上教师,喜欢上地理。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科所独有的一种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突出等特点,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图教学,进行“图”“文”转换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的主要山脉”时,教师可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在中国地图上,按照山脉的走向,逐个展示我国主要的山脉,可以让学生可以很快地、直观地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及其走向。在讲等值线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已学过的温度、海拔等地理特征要素,在脑海中形成等高线。这种充分利用好地图的方式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每节课的知识点尽量当堂完成,不要留到课后。这主要指的是需要记忆性的东西。如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的邻国”时,让学生把邻国编成了顺口溜的形式记忆;在学习“五大湖”时,让学生用150秒的时间用谐音的形式去记忆,以记得好的不用做作业作为奖励,调动学生的记忆积极性,让他们当堂吸收消化本节知识点。
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很差,学习基础也差,时不时还要跟教师“做对”,这就是所谓的“特殊”学生。其实,他们和教师做对无非是想引起注意,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我曾经遇到了一个很多教师都拿他没办法的学生。有一次上课,我准备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美国通用的语言是哪种语言?”他一边笑一边立马回答道:“英语”。其他同学都笑了,我说:“笑什么?其他班有好几位同学,我提问这个问题都不会,这位学生棒极了,回答的速度好快,反应好快,掌声鼓励!”从那次之后,他就开始认真听我的课了,而我也几乎每次都去提问他一些很基础的问题,继续表扬他.几节课后他居然自己举手了,这让我很感动,也更加坚定了“‘特殊’学生要‘特殊’对待”的信念。
总之,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住每一节课甚至每一个知识点的特征,吸引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许耿.地图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责编 冯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