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表达为主线的钢琴教学梳理
——初级阶段的技巧训练
冯国红 (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 734300)
钢琴教学由于多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而且完成一个教学周期所用时间较长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所以,一个成熟、完善的教学方法要完整地表达出来绝非易事。但正是不同角度、不同阶段的观点的呈现,才使得教学过程更显得立体、丰满。但同时这也使有些人被迷惑其中,不辨东西。据此本人觉得以音乐表达为主线的钢琴教学方法梳理很有必要。
钢琴教学 触键 重力弹奏
钢琴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教师的学养与经验往往对学生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出现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并各执己见是可以理解的,但到底方法是否科学,或者科学性有多少,大都缺乏统一的标准与尺度。仅就出版的一些钢琴教学方面的书籍,因为其实践性,最核心的东西往往用语言难以清楚的表达,所以最核心的技术书中是难以学到的,进而形成了这样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也使得外人不能系统接受,而难得其精髓。
到底如何看待他人的经验与成果,到底如何透过文字看本质,把握其核心,又如何创新教法,这是一个成熟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本人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教学,经历了不少困惑与曲折,其中积累的不光是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范例。但就一点本人深信不疑,那就是任何技巧都是为表达服务的,表达得越细致,其方法的科学性也就越强。下面就从最初步的钢琴技巧训练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触键方式看似简单,好似就是手指与键面的接触,但它却与我们终身的弹奏习惯相联,也与较高层次所要求的音色变化有关,甚至可以说是一切技术的基础,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作出积极的开发与研究。
人们受“弹钢琴”一词的启发,认为钢琴触键之诀窍在一个“弹”字,所以就何为“弹”研究出了一系列技巧与方法。如讲究掌关节、腕关节等的弹性训练,这都是普遍认可的技巧训练,也由此衍生出对音色颗粒性的要求;围绕一个“弹”在很长一段时间各种钢琴技巧都被它左右。实践证明它没错,但是不是唯一一种,后人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甚至顶着被传统视为旁门左道的风险在艰难地做着种种尝试。仅就动作技巧而言,“弹”的触键讲究快速灵敏的弹下琴键,对颗粒性的音色形成是有益的,但在音乐进行较慢且需要连贯时,我们不可否认地是以较慢的触键方式演奏的。该如何准确描述这一触键状态,那应该是在摸到琴键时用心绪调节下的自然重力摁下琴键,这就是钢琴演奏史上又一重要流派——重力弹奏的触键方式。实际上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奏者,都在有意无意地应用这两种弹法,只是当上升到理论进行教学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得更为系统、全面。
作为后来才出现的重力弹奏一定是在音乐表达出现了更高的要求顺势而产生的,那么这两种方法在音乐表达上到底孰优孰劣,大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重力弹奏作为后来者,一定是弥补了前者之不足,有它符合时代音乐审美的元素,这里不再赘述。在教学中合理地对这两种触键方式加以穿插、融会贯通。无疑对钢琴演奏的细腻表达是有益的。到底如何融会贯通,其关键还在于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触键方式所产生的音色特点,并就这种音色在具体音乐表达中的应用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概念。这一过程肯定要贯穿在一定的教材教学中,教师的长期强调对学生观念、意识、思维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一首首曲目的弹奏练习,来稳固学生的弹奏意识。
在钢琴演奏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一种琴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对高超的演奏家似乎并没有太大困难,因为天才总是有着超乎常人的感悟与能力,但涉及到大众的普通教学,路只能艰难到一步一个脚印地扶着去走,其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孰先孰后的步骤及应对、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每个程序在具体的教学中都在经历着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的考验。重力弹奏这一方法也不例外,因为其要求的隐性感觉特征比较强,缺乏传统弹法的显性、直观特性,所以较难理解、掌握。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弹奏姿势以后,一般要求形成基本的抬指习惯与能力,何时加入重力弹奏的练习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流程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但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手臂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基础。因为重力弹奏对手臂的放松要求极高,只有解放了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紧张感,才能很好地体会到重力弹奏的精妙。重力弹奏旨在建立由心灵直达手臂的控制通道,是实现人琴合一的绝佳途径。它讲究把细致入微的力度变化、音色模拟通过弹、抹、压等触键方式与重力控制表现出来。在具体练习上方法往往具有个人色彩,本人也总结了一套方法,提出来和同仁商榷。
第一步,先练习“落滚”,由两个音的短句开始入手,到长句如何运用“落滚”技术进行表达。其中“落”就是自然重力在有意识控制下较具分寸感的下键;而“滚”则是句末随手很有重力感抬起的同时把音摁响。当然其中还有为产生一定音色而做的细微触键,这些都是以后再进行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则是上、下行乐句渐强与渐弱的表达。上行渐强则如很有劲的登山,要一个音强于一个音。若要求每个音都铿锵有力,则需要手指有一定的抬起,并在抬起下键的同时施以渐强的力度感,触键的速度对铿锵感有着绝对的作用。若是乐句要求有连绵的推进感,则在控制好起句的力度后,按照指法手型推压而过,造势出连绵推进的渐强乐句,其中手型在推压而过的同时辅以外翻的动作技巧。而上行渐弱往往其收束感较强,一般按照指法手型用“落滚”的技法依次减弱处理。下行渐强犹如下山,越来越大的重力势能需要越来越强的顿挫控制,利用这种感觉对下行的触键加以梯次性顿挫感的控制,再辅以手型的内翻就表现得不错了。下行渐弱同样收束感较强,一般也按照指法手型用“落滚”的技法依次减弱处理。
第三步则是较快速度的跑句。快速历来都是钢琴练习的难点,攻克它除了熟练,技巧也是相当重要的。有不懂技巧弹很快的,但涉及到表达就不是一回事了,因为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是否放松,并在此状态下的音色及表情。所以,如何放松成了技巧的核心,要做到快中求放松,张驰结合是关键,即以节奏重音为节点,需要一定的反重力支撑,而非节奏重音则用点、摁、抹等触键方式很有意蕴的表达出来。这样就使得张弛结合,费力很少了,当然,锻炼一种放松状态下的快速感也是训练的一个方面,这又得另当别论了。
在初步练习中能做好这些,仅就技术而言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本钢琴教材曲目中的各种记号,如拍子、调式、速度、表情、和声、织体等都提示了各项技术的标准,如何有效达标,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掌握技巧、运用技巧、完成表达。老师只有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一定技巧,学生才有成长的可能,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和强烈的兴趣,进而形成独立探索的能力。
(责编 乔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