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除寄宿生陋习的教育行动研究
孙吉青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 734000)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校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在有条件的地方创办了寄宿制学校。张掖市甘州区的大成学校就是为促进教育改革和甘州新区的发展而新建的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张掖市的各个乡镇或城区的中小学校,这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带有一些陋习,需要老师对症下药,一一摒除。
1.家长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或是根本管不了孩子,让孩子寄宿交由老师管理。
2.一些高收入家庭,孩子娇生惯养,在普通学校自由散漫,经常不完成作业,家长多次被老师请去谈话,家长没面子而让孩子寄宿。
3.还有一些这样的家庭:(1)单亲家庭,家长一人挣钱养家糊口又不能按时回家,孩子经常流浪街头;(2)再婚家庭,孩子使再婚的父母产生分歧,矛盾不断;(3)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1.远离父母导致孩子产生了心理陋习:在寄宿制学校就读,孩子的独立能力有所增强,可这种独立能力的增强往往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情感为代价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是他们最需要的,对父母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孩子健康成长,但孩子寄宿过早地隔断了与父母的交流,他们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缺乏自我约束力,控制力也较差,没有责任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2.家庭习俗、地方文化底蕴不同导致孩子产生了行为的陋习。家庭教育不同,孩子住校以后行为表现五彩纷呈,早晨赖床不梳洗,晚上不洗脚、不穿睡衣就上床;吃到一半的水果、饼干随意放到床单上、枕头上,甚至摆在床栏杆上;铃声向后不能及时入睡,用手摸床栏杆、摸墙壁,抠鼻孔、抠指甲,吮吸手指;爱慕虚荣,攀比心里较强,看到自己没有的东西想方设法偷窃,乱花钱,说脏话;挑食,把不喜欢吃到蔬菜捞到餐桌上,用手背或衣袖擦嘴;在校园里、上下楼梯、餐厅内狂奔,吃饭夹队。
3.不适宜学校环境导致孩子产生了个性陋习。无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还是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等高一级的学校,孩子的学习或是行为方式都有一个很大转变。有的变得烦躁不安、抑郁、喜怒无常;有的变得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有的不习惯新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寄宿生活变得不爱学习,不断违纪;有的不习惯学校的饮食,偏食或借口生病常请假回家;有的认为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失落的消极情绪;有的则依恋同学,男女生之间传纸条,出现早恋。
4.寄宿后家长的迁就重造的陋习: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不仅受到学生的重视,更引起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家庭、社会过分重视学生的升学,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这一点对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而言危害更大。因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五天都与学习、考试、整理内务打交道,缺少家庭的缓解渠道。周末在家两天,孩子不按时起床、不做卫生,不看书写作业,甚至不按时吃饭,家长因平时很少照顾孩子,感觉亏欠孩子,就迁就孩子,把学校养成的习惯全盘打乱,造成了学校教育五天加家庭教育两天等于零的陋习。
1.统一的要求和恰当的指导是培养寄宿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在周会、班会、团会、队会课上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公寓内小声说话,不乱窜宿舍,按时作息,保持宿舍干净整洁;在校园里行走排队,上下楼梯有序,不乱丢废弃物;课堂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作业干净平整,进出教室有序;在餐厅内进行餐前国学经典诵读,盛饭做到快、静、齐,不插队,两手端盘,不挑食、不剩饭,碗筷齐放餐车内;进出校门,教学楼,公寓楼刷卡签到,保证学生按时到校、按时回宿舍、按时回家。这一系列要求由值周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生活指导老师随时随地加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培养寄宿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寄宿生很难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深入班级,利用恰当的机会,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如设置《师生聊天本》,通过书面的形式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有向老师交流思想的空间;开设《家长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为家长洗一次手、洗一次脚,使他们看到父母手的粗糙和脚上的老茧,从他们心灵深处激起其思想及行为的改变,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3.细节指导是培养寄宿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寄宿生在整理内务、个人卫生、纪律及生活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偏差。生活指导老师应从学生刷牙洗脸、洗毛巾、摆放洗漱用品,换睡衣、叠睡衣、叠被子、铺床单,摆放枕头、枕巾、拖鞋,打扫宿舍卫生、卫生间、楼梯等细节处入手,指导学生自治自理,将学生一日生活制度化,行为习惯规范化,做到教育的连贯性与一致性相结合,每日对寄宿生内务整理进行量化评比,开展周宿舍之星和文明宿舍评选、月宿舍之星和文明宿舍评选,从而经过这样的细节强化训练,史寄宿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学校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培养寄宿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保障。学校德育处提出培养目标,成立学校行政值周组,分管各个处室和年级。中小学成立级部值周组,分管各个班级、各个楼层和各个场所,这样层层管理、层层监督,形成一条龙的管理机制,保证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不犯错误。另外,学校的花草,楼宇的命名、各个楼道墙面的名人画像、世界十大名校的简介图、学校广场的孔子雕像,每一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无一处不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总而言之,学校要形成以德育管理为核心、以班级管理为主题、以宿舍管理为主阵地、以校园文化熏陶为主线的管理体系,以为培养寄宿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保障。
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人的和谐成就社会的和谐。一个学校的文明品位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寄宿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其习惯的养成教育应当倍受重视,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对寄宿制中小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才能使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才能提升寄宿制学校的文明品位。
(责编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