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5-03-21 03:06
学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孩子

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陈金兰 马述礼 ( 甘肃山丹县第二中学 734100)

当前,厌学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行为习惯不够规范的学生,此种现象尤为突出。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聊天、谈话等方式对中学生厌学心理进行了广泛调查,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以期使学生以学为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生 厌学心理 应对策略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并在客观上表现为对学习消极应付、以学为苦的一种行为倾向。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学习所持的一种消极甚至否定态度的一种心理体验。产生了厌学心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学习内容有逆反倾向,倘若这种倾向长期存留在一个人身上了就会积化为不良学习习惯,影响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的表象

(一)对学习失去兴趣,消极应付

存在厌学心理的学生大多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不敢或不爱举手发言,不能认真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心理上则表现为不想上课,怕进教室,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失去了信心。

(二)较为自卑,缺乏自信心

这类学生因为成绩不佳,信心不足,较为自卑,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不敢回答,久之,导致学习自信心严重缺失,由自卑情绪转化为厌学心理。

(三)对教师不亲近、不信任,容易逆反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而这一部分学生的表现却是恰恰相反,他们往往与教师严重对立,甚至带头扰乱课堂秩序,讨厌所学学科,讨厌教师的教法,并时常伴有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

(四)相互效尤,攀比严重

在不良行为方面,不仅不自省,反而引以为荣,相互影响,贻误了自己和他人。尤其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比学习,却比吃穿,当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又不肯接受,说得多了,反而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一)社会不良环境的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的一些不良思想行为,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学生的思想冲击大,营业性娱乐场所,如网吧、ktv对未成年不加以限制,社会不良少年对学校学生的负面影响等,这些均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消积影响。

(二)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压力反弹

刚跨进中学大门时,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初中学习与生活充满了期待。但随着课程的增加,他们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学习对他们已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压力反弹,成为导致一些学生开始厌恶学习。

(三)“唯成绩论”导致成绩不佳,学习兴趣丧失

首先,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重智育轻其他,对学生能力不能进行综合评价,只以成绩评判优劣,引发了学生不满;其次,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占用学生的休息日甚至占用音、体、美和微机课等进行补课,大搞题海战术,考试排名次,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压状态之下,无暇释放,无法缓解,丧失了学习兴趣。

(四)家庭因素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放任自流。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照单全收,久而久之,就助长了孩子的惰性,导致其做事随意,懒学勤玩,怕吃苦而不爱学习。二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许多家长逼迫孩子学习,这很容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三是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难以抹平的创伤,进而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五)个人因素

初中阶段,他们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走向社会,走向独立,却缺乏社会经验,从而产生了诸多困惑和迷茫。再加上家长殷切的期望和学校沉重的课业负担的双重压力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消除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体现多样化

初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教材内容编排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最新成果,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政治经济情况,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的距离。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切实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着想,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体现生本化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多从情感上交流与沟通,在学习上多加以指导和帮助,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与照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

“导师制”结对引导,通过教师与厌学学生结对帮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把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使他们学知识、学做人,勤奋学习,提升能力,立志成才。

(四)以赏识的眼光看孩子

家长要多加引导,悉心关怀,对孩子以赞赏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做事发现他们的长处,给予表扬,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总之,要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集社会、学校、家庭之力,从教育体制本身入手,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评价方式,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为最终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1]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楼美丽.父母养育方式和医学生心理健康[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

[3]蒋健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613。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初中生心理孩子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心理感受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