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身份

2015-03-21 03:06
学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心理过程课堂

() ()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身份

蔡晓红(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心小学 743400)
包 巍(甘肃省静宁县文萃中学 743400)

教师在教学中是教育者、引导者、观察者。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以教者的身份教学生做人、求知,教师运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知识、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智,以自己积极的心态感染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传统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素质教育使教师在课程中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一、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人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育人。重点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与意志、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来评析、评价学生的表现。育人的过程是一个细致的教育过程,需要教师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教师要摈弃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以长者的慈爱、沉稳、耐心呵护教育学生,观察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成长,见证他们成长。

二、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平台搭建者

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是学生探究、钻研、合作的平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交流,给学生指导,与学生分享。教师也做学生的朋友,既教书育人又做学生的挚友,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为他们的成人、成才做坚实的肩膀。

三、教师是学生迷茫时的引路人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迷茫的问题,教师要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在学生迷茫时,教师要少给学生压力,多给学生振作起来的动力。在课堂上、在校园里,教师“拍拍学生的肩膀”或一言半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分析学生遇到的人生问题时,教师要多分析学生的优点,多分析学生取得进步的因素,让学生感觉到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营造有助于每个学生成长进步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每个学生会体会到课堂的意义,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教师对学生要充满期待,让学生感受到鼓励、关心和被重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心理无障碍,无自卑,学生就会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在授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真实的想法、讲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认真倾听,抓住学生观点中独特的方面,让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四、教师既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服务者也是共同进步者

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营造课堂氛围,以有利于突出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而要淡化课程的预设性和统一性,注重生成性资源,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多元性,不以统一的结论限制学生的见解与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预设的不应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应该创设一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互相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

教师要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难免在某一领域有其不足的方面。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信息更新快、传播快,教师要相信学生吸纳知识的速度和能力,有时学生会比教师可能懂得更多,所以教师向学生学习是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不耻下问,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没有隔阂。如果教师始终高高在上,学生感觉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心理上有防备,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再把这些问题再抛给其他学生,其他学生如果还不能解决,教师就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共同解决。

五、教师应是一位合格的心理专家

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这是教师教学的需要。人的心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身心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教师教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学生的心理对话、交流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使教育的背景——社会环境正日趋复杂,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把握教学各个环节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一)第一心理印象——衣着和第一堂课

衣着外貌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教师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与威信,应首先有意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张名片,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教师的初次接受,为教师以后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印象基础。一个穿戴大方得体的教师会给学生踏实、可信的感觉;相反,如果一个教师穿戴邋遢,学生就觉得不可信,甚至是看不起。其次,教师要认真上好第一堂课。教师的第一堂课要做到“开门红”,让学生感到精彩、有意思,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对你教的这门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此敞开胸怀,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好感。

(二)调节课堂气氛,注意课堂心理变化

课堂气氛就是一种课堂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把握好课堂心理,灵活地组织课堂。一个成功的教师会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形成学生主动求知、积极发言的心理气氛。教师要采取多种反馈机制,全面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让每位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有收获,有进步,能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批评学生,批评学生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要宽严有度,对学生的过失可用眼神暗示、可冷处理,如果一定要当众批评,要选择恰当的批评方式,批评时就事论事,不牵扯,不侮辱,既指出问题又真诚地劝诫,切忌出现师生对立、把课堂气氛引入僵局的局面。

(三)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效应是一种期待心理。期待心理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导向与心理暗示,对学生是一种正引导。教师的言行举止表露出的对学生的期待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生心理中被评价的心理定位。积极的心理期待让学生觉得教师“看得起自己”,学生心理也会向这种期待方向要求自己,教师在这种期待下会关注这样的学生,在师生双向的期待心理下,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责编 乔召召)

猜你喜欢
心理过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美在课堂花开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心理感受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