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基层中转作风改文风

2015-03-20 18:46赵旭飞
记者摇篮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子基层

赵旭飞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2011年,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由此也涌现出了《皮里村蹲点日记》《索道医生邓前堆》《内蒙古土豆滞销报道》等一系列关注命运、关注现实、反映民情民意民生的优秀新闻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回归本源,许多在新闻界存在已久的顽疾得到改观,记者的作风和文风更接地气,并得到观众的认可。

一、记者参与新闻片配音

电视新闻片配音,是指电视新闻主播凭借解说词在画面外对新闻片内容进行说明补充和评述,用以阐释画面内容。电视新闻片的配音往往是一条新闻的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和对具体内容的详细介绍,因而讲述感很强,给人以清楚、流畅、亲切自然之感。

在原来的新闻配音中,大都是由新闻播音员完成,而在走基层新闻中我们开始听到很多记者的声音出现在配片中,通常的模式是主持人演播室导语+记者手记+新闻(记者配音)+演播室评论。这些记者的配音有一些连普通话都不过关,这在原来是绝对不可能通过播出的,但是在走基层报道中,记者因为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观察者,他们的讲述就显得更加权威可信,更具现场感,能够更好地表现内容和情感。当然,这不是说新闻配音就可以不用说普通话,不讲究播音技巧,恰恰相反,在走基层的报道中,更多的主持人参与到记者的工作中,记者也会担任主持人的工作,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加全面的采编播技能。

二、新闻画面不唯“美”唯“稳”,只唯“真”唯“实”

新闻节目,尤其是领导人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画面、构图、用光都极其讲究,出来的新闻是“山美水美人更美”,而在这些镜头背后,很多摄影师会在画面需要时,重新组织场面,要求当事人重新表演一次。为了保证新闻的节奏和主题突出,被访者所说的话也是由记者教的,有的甚至在摄像机后面举一张大字报供受访者“见字出声”。这些显然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新闻失实的后果。

随着走基层新闻的大量播出,我们看到一些新闻会出现画面晃动、用光偏暗等等问题,但因为内容真实生动而受到观众的认可。比如《新闻联播》播出李克强视察内蒙古棚户区的新闻中,一组晃动的长镜头跟随李克强来到一户棚户区居民家中,而采访过程中一个光屁股小孩还闯进了镜头。这个镜头的播出虽然纯属意外,但背后也折射出了在走基层过程中,新闻人观念的改变。

《新京报》针对这条新闻刊发社论:到基层走访,就是要走进真实的环境,那里可能有不太美味的饭菜,有不太干净的床铺,有淘气顽皮的小孩,但民众的困难和期盼,就蕴藏在这些细节中;这个意外的画面,不但没有给新闻减分,反而给新闻加分,成就了新闻的真实和精彩,更加突显了政治沟通的诚意和善意。

当然,还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那就是拿花边当正文,诚然,一开始观众会为这种改变叫好,但不意味着这就是走转改的全部了。随着走基层的持续深入并成为常态,记者应该牢记: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才是我们的真正追求。

三、从宏大叙事到“以人为本”

原来的新闻报道在叙事上常缺乏具体的人,缺乏新闻细节,“常以社会的、政治的视角切入新闻,以一种宏阔的视野考查个人事件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显示出强烈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其实无论是时政还是社会民生,所有的新闻都关乎人,这些数据和政策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改变?满足什么期望?这才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

在十八大成果系列报道中,笔者负责采写全区经济发展,在策划的时候笔者认为:经济的发展最终惠及到人们的是哪些方面?那就是人民收入的提高、事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壮大,最终推动全区的软环境的提升和硬实力的进步。

于是有了个人与企业共同助推全区经济发展的报道,报道以一个叫做李雪的企业员工作为切入点,反映了她从一名实习生起步,到成为公司副总的成长历程。十年间,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个人收入翻了几倍。其中的一个细节就是在企业的荣誉展览室中,李雪指着获奖证书和奖杯自豪地说:大部分的荣誉证书都是我领回来的!好的员工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笔者在陈列室中看到了他们企业初创时期的老照片,当时环境颇为简陋,十年过去早已是今非昔比。多家像这样有实力的企业汇集成一个商业园区,而全区共有十余个规模化、特色化的商业园区,共同发展、助力全区经济的繁荣和腾飞。

但如果不结合具体人物的成长、企业的发展,经济数据就只是数字,只有体现出个人价值和人民生活确实发生了变化,这些数字才是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

四、叙述形式与结构的新尝试

叙事视角是指叙事文本中叙述者或人物观察、讲述故事的角度。“若从新闻应如实的、全面的传播事实信息的角度看,新闻叙事视角应选择全知视角,若从新闻报道的客观角度看,便应选择客观的、在故事之外的视角。”全知视角叙述的新闻很常见,而在走基层的新闻中,限知视角和客观视角也被大量的运用。在中央电视台《马子硕求医路》的系列报道中,观众透过新闻,一直为河北农村患儿马子硕揪着心,到底能不能挂上号?马子硕的怪病确诊了么?他的家庭状况是否看得起白血病?转回河北求医的马子硕身体状况怎么样?一期期的新闻记录着事件的进展和孩子的命运,牵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曹家巷拆迁记》中每一集结尾都留下一个悬念,这些悬念层层推进的,是一个相对完整、有博弈、有妥协、有冲突的拆迁故事,通篇都是用记者观察的视角记录下来的。

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性和进程感,增强了每期报道间的联系,同时设置了悬念,在每期新闻结束时以提问的方式作为下期节目的导视,吸引受众的持续注意,也有人戏称其为“新闻连续剧”。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广播电视中心)

猜你喜欢
马子基层
爬起来就赢了
爬起来就赢了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爸爸大战蚊子
Review on The Perceptions to Confucian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nternational Relations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