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新时期,民生问题不仅关注民众的生存条件,也逐渐上升到生活权利与权益相结合的层次,更影响到国家和政府的战略发展举措。
一、民生新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新闻媒体的积极引导,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作用。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为切入点,以民生内容为立足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报道新闻、亲近百姓。民生新闻所关注的是普通市民自己的新闻,所谓民生问题无小事,才能真正将“为民鼓与呼”落到实处。其次,引导舆论,关注草根,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身边小人物的平凡举动,更有震撼力,更能激发当地人的情感共鸣。再次,沟通情况,上传下达,民生新闻能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提供资讯和服务,能够及时传递和反映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
二、民生新闻发展的几点思考
1.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近年来,民生新闻以站在百姓的立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特点,赢得广大民众的喜爱,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但是极个别民生新闻栏目费尽心机使用交通事故、凶杀案件、打架斗殴等题材来博取观众的眼球,给人以民众生活腐朽堕落、社会公共安全薄弱等错误引导,不利于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因此,着力改善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势在必行: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时代的主流价值,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民族凝聚力,为社会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范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一个团结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二是要树立正面典型,传递正能量,如以人民的好警官任长霞的报道为例,加深百姓对警察的理解,使警民关系更为融洽,避免民生新闻出现泛娱乐化现象。
2.优化新闻表达形式。相比传统新闻的单向传递,民生新闻应给予受众更多的话语权,在形式上改变“你讲我听、你播我看”的单向链条式传播,在条件允许时,还应鼓励受众更多地参与进来,通过互动交流等形式更多展示老百姓的心声,将百姓的观点看法更直接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民生新闻,应切实让我们身边的小人物、老百姓成为新闻的主角,将民本价值作为首要原则,积极拓展与群众交流互动的空间和形式,如用聊家常的形式向观众展示新闻事件,尽力淡化播报的概念,使整个新闻消息更具人文气息,让普通老百姓在镜头前畅所欲言,努力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对话,辽宁电视台主办的《大海热线》《新北方》等民生新闻栏目中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积极尝试。
3.拓展民生新闻的范畴。在民生新闻播报中,常常容易陷入市井化的误区,过于将视角集中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新闻报道流于表面现象和琐碎事件,如邻里纠纷、水管爆裂等等,或者以一些夸张的手法来取悦观众,全然不顾和谐社会构建等重大社会发展问题。对此,在民生新闻发展中也应做出如下积极尝试: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逐步介入公共事务,从民生的角度对国家政策和大政方针进行积极解读,如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等,防止民生新闻陷入家长里短的小民生泥潭,准确领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方针。在注重报道政府政策的同时,还应注重对百姓心声的倾听,着力构建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民生新闻的公共服务性功能。
(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