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犹如一棵棵树木,树干立在地面上,树根深深埋在泥土里,只是牙根和牙槽骨之间是有千万根弹性纤维牵拉着的。这些把牙根悬挂在牙槽骨中间的纤维,医学上称它为“牙周膜”。
天津市口腔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冯昭飞介绍,正是因为牙根与牙槽骨之间存在这种弹性的牙周膜,在正常情况下,牙齿在咀嚼食物时可以有一定限度的轻微动度,或者医生用器械摇动牙齿时,可以发现牙齿有轻微动度(一般不超过0.02毫米)。这是一种生理性动度,它对牙齿来说,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缓冲一定的外力。但如果牙齿的动度过大,就属于病理性动度了,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
1.外力所致牙齿松动。当牙齿遭到碰撞或硬物硌伤、咬合创伤等,都能使牙齿发生松动。这是因为过大的外力损伤了牙周膜,甚至损伤了牙槽骨,使牙齿发生松动。
2.牙周病所引起的牙齿松动。牙周膜长期受到慢性的炎性刺激,使牙周膜纤维逐渐变性破坏、牙槽骨吸收。当这些支持牙齿的牙周组织逐渐破坏后,牙齿就会产生松动现象。
3.急性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颌骨内的囊肿、肿瘤等均可引起病牙的松动。一些能影响牙龈和牙周支持组织的疾病,如坏死性牙龈炎、维生素缺乏症、糖尿病等,也可出现牙齿的松动。
4.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牙齿松动。妊娠期、经期等可导致女性牙齿动度增加。
另外,对于替牙期的儿童,乳恒牙交替过程中,乳牙随着牙根的吸收,也会逐渐松动,这属于生理性的。
生理性的牙齿动度一般无需处理。对于病理性的牙齿松动,应针对病因进行及时的处理,有的松动可以消失,有的可以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