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塑造

2015-03-20 22:40:49陆骄
河南建材 2015年1期
关键词:滨河水区滨水

陆骄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66001)

浅析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塑造

陆骄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66001)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黄金地带,是城市对外形象窗口,能够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和塑造城市形象,也为城市提供了比较优质的土地。这里结合秦皇岛戴河西岸滨水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综合布局、开放空间、形象塑造等几个方面,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空间形态设计。

城市滨水空间;形态塑造;共享性;亲水性

0 引言

河流与湖泊通常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首要印象,城市河流的地理标志性与流动的脉络是人认识城市的空间脉线索。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

城市滨水区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作为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城市滨河区是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对于城市来说具有独特和重要的意义。城市滨水空间的形态是直接体现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中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的黄金地段。城市滨水区开发一般注重公共性、亲水性、可达性及特色性,注重历史文脉和生态景观。

1 戴河西岸滨水空间现状

1.1 区位及概况

戴河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的最西部。以戴河为界,东岸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西岸为南戴河旅游度假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的实施,戴河两岸进入快速建设时期。因北戴河的特殊性,戴河的开发建设受到诸多因素限制。戴河东岸沿线建设量较少,沿河主体呈原生态;戴河西岸随着近几年秦皇岛市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及房地产开发的热潮,沿线开发呈现无序甚至失控状态。

1.2 滨河区现状

滨河区用地主要以居住、旅游度假及农田为主,通过对滨河区用地情况的具体分析,得出滨河区存在以下问题:

1)滨河通达性较差,沿岸无连贯的滨水道路。戴河西岸滨水道路以乡间路和小区路为主,道路修筑各自为政,岸线空间被各种用地严重割裂。

2)严重缺乏公共性开敞空间。沿岸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余主要为农业耕地、园地和林地,缺少公共休闲娱乐设施及必要的市政设施。

3)建筑质量良莠不齐,建筑整体效果欠佳。新建建筑与老旧建筑分布杂乱,建筑体量、高度、颜色缺乏统一规划。

4)沿岸亲水性较差,各种形式驳岸散乱分布。驳岸修筑无统一规划,岸线设施严重不足,缺乏亲水设施及有效引导,公众沿岸休闲活动受阻。

5)滨水界面与戴河腹地视线联系薄弱,沿岸视觉印象较差,高层建筑缺乏序列感,滨水景观小品质量粗糙、维护落后,视觉美感缺失。

1.3 发展优势

1)自然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戴河西岸地形较为平坦,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具有良好的自然基础。

2)区位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捷。规划区域地理位置独特,北侧紧邻北戴河火车站、京哈高速公路引线,205国道从中穿过,优越的交通为区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了有效的坚固地铁体检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应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获得详细的数据金额资讯,提高信息系统抗外来黑客入侵的反窃取功能,多方位的获取监控系统的材料。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施工监测内容,对施工信息数据进行安全保护,避免施工信息数据的泄露。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地铁工程的安全管理规范进行严格的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管理策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监测系统一系列的问题,正确的指导各项施工建设项目,丰富信息系统大数据收集来源。

3)旅游资源丰富。依托我国著名避暑度假胜地北戴河及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戴河两岸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沙滩、阳光、空气、绿色等资源为戴河沿岸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

2 规划诉求和原则

2.1 规划诉求

“水缘城而动,城因水而兴”,规划力求发挥滨水地区的区位优势,以河为主题彰显区域标志性滨水新空间,打造城市重要滨水休闲景观走廊,凸显“水岸共享”,促进沿河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

2.2 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滨水区的设计要以城市为载体,将城市的重要活动有意识地向滨水地区引进,与开敞的绿地系统、便捷的交通系统和滨水区联系在一起。

3)可视性原则:建立与城市腹地之间的视线通廊,沿河建筑以点为主,以满足视线通透。

4)亲水性原则:尽量满足人们近水、亲水的需要,提升生态与心理的感受,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亲水空间。

5)生态性原则: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驳岸的设计建造、原生植物的栽植、小范围活水处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持滨水区的生态平衡。

2.3 规划目标

依托“面海临河,绿树环抱”的自然特征,突出“海、河、绿、城、游”为一体的滨河景观特色,形成“空间舒展、视线通畅、轮廓优美”的空间景观,彰显“活力、特质、生态”的城市品质,全力打造活力十足、风貌独特的城市滨河新空间。

3 总体空间形态塑造

1)重组滨水区与城市功能组团的紧密联系。

滨水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发展应与城市的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紧密联系,因此,规划从全局出发,根据滨水区开发对城市整体布局、土地利用、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经济繁荣等方面的影响,统筹考虑综合布局。根据滨水区建设及区域功能分区要求,规划沿戴河形成生态景观风光带,结合205国道、京哈高速北戴河引线、沿海快速路等主要道路形成景观主轴,将整个戴河沿岸空间划分为城市生活功能段、娱乐休闲功能段和旅游度假功能段,由北向南依次分布车站村住区、综合服务区、滨河生态住区、滨河运动娱乐休闲区、生态教育区以及滨海旅游度假区。

2)强调滨水区的开放与共享。

河流作为城市的公共资源,是塑造城市个性和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载体,应强调其开放性和共享性,最大化体现公众利益。因此,规划注重控制沿河一线用地的开发,沿河形成带状的公共空间,优先布置绿地广场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充分发挥这一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融合性和交流性,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设计基本准则。规划戴河沿岸建设用地退河道工程线不少于50 m。作为滨河开放型景观生态绿地,戴河局部沿岸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和林地形成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建立滨河连续慢行系统,并利用人行步道系统及街道绿带联系公园绿地,使滨河及滨海开放空间连贯为一个体系。

3)突出滨水区的功能复合。

规划滨水区在功能上要注重复合性,力求创造出休闲娱乐与滨水环境有机结合的多元城市生活,重塑滨水区活力。将文化娱乐、商业零售、办公居住、体育活动、旅游度假等功能组织在一起,使多种用途有机融合,让人们在白天、夜晚、节假日都可以在此聚集,充分激发滨水区的活力,保证戴河沿岸城市空间活动和景观的多样性。同时,根据岸线在不同功能区段的分布,将岸线分为居住生活岸线、旅游观光岸线、休闲运动岸线、服务娱乐岸线以及生态绿色岸线等,不同功能的岸线设置不同的驳岸形式,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需求。

4)注重形象与空间塑造,创造独具特色的滨水形象和公共空间。

在引入商业、文化、娱乐、度假、体育健身等内容活跃滨水区的同时,还应注重建筑形态、景观节点和标志建筑的处理。规划戴河滨水地段要突出水面开放空间的特点,避免大量的、高密度的建筑开发压迫滨水区,因此在建筑实体形态上作跌落处理。交替变化的建筑形态、连续的天际轮廓线、丰富的滨水建筑景观等形成连续的空间形态,在主要视觉走廊、各区段入口等建立标志性建筑及景观节点,都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4 结语

塑造城市的滨水景观空间,其实是对城市滨水区功能的重新解读和梳理,也是城市文化的再次积淀和升华过程。只要充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结合建筑空间形态、天际线与滨水界面的设计等方面确定适宜的开发规模,采取有利于亲水的环境空间吸引人气,滨水区势必会呈现更为美丽自然、更具魅力和活力的城市标志性新空间。

[1]吴庆佳.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5).

[2]武凤文,徐翠萍.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9 (04).

猜你喜欢
滨河水区滨水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山西林业(2021年2期)2021-07-21 07:29:36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24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10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5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