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5-03-20 18:02尹自强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信息

尹自强

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尹自强

在现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主动性难以发挥、各种文化片段支离破碎、外部环境激荡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已使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新媒体是互联网技术革新的重要成果,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新特质入手,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新媒体角度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文化建设策略。

新媒体;高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是新技术革新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3G、4G网络,微博,微信等主要内容承载着众多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动性与被动性、自由与约束、低俗与高雅并存。所以,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成了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焦点。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新特质

1.多样性。新媒体的多样化引发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特质。传统的报纸、广播、板报、电视已被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所取代,新媒体的涌现改变了原有的校园文化环境格局,为校园文化的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多种交互的新媒体网络,高校师生可以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出去,并实现多人互动的交流、沟通模式,为构建和谐高校奠定了基础。通过QQ、论坛、BBS、贴吧、微信、微博等手段,学生可将自身的情感宣泄出来,并共享给其他学生,从而让更多人参与理解,为找出更理想的人生、实现梦想提供动力支持。另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原本相对独立的个体逐渐融为一体,从而为学生的快速发展、实现自我的个性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自主性。一方面,新媒体的不断兴起与发展为高校师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众多资料、乐趣,知识一体化逐渐加强。另一方面,互联互通的信息促使师生不断学习,不断通过新技术了解专业新动态、新发展,学术自由、科学研究成为可能。所以师生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在新媒体的引领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有效构建师生的知识结构,增添新的专业知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平台。例如,师生可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地了解专业知识,并通过筛选获得适合自身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师生学术思想的更新与发展。

3.动态性。传统媒体具有静态性,其内容相对陈旧、保守、呆板,未能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且其表现形式相对单一,未能做到图文并茂。而新媒体则相对灵动、实时、新颖,通过终端连接多个用户,可实现资源共享、媒体联动。并且通过新媒体,高校师生可第一时间了解社会热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这为开拓高校师生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4.互动性。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交互双方的地位,信息的传播者、发布者也可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吸收者。多点对接的多媒体将信息传播提升至一定的速度时,信息流就自主形成了,并能促使不同的主体通过虚拟空间即时分享信息,从而达到发现不足、取长补短的效果。

二、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两面性,既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前沿、新颖、积极的内容与信息,又为高校师生散播消极、腐朽、淫秽的信息内容。所以我们要全面地看待新媒体的作用,既要看到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也要看到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新颖的内容、灵活的信息传达方式、传输速度的快速性都深深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已成为新媒体的忠实关注者、传播者。第一,新媒体平台上的资源极为丰富,极大地满足了知识大爆炸时代背景下学生对各种知识的需求。第二,互联互通的方式极为简便,且极大地尊重了用户的意愿,保护了主体的隐私,主体只需轻轻点击鼠标便可获得众多异彩纷呈的信息,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目的。第三,虚拟空间内主体的互动性牵引着各大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信息分享、传播的过程中来,使高校师生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不同的主观感受与体验。第四,公平、平等、自由的互联网环境使各主体在网络状态下不被身份、地位等外在因素所束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尽管新媒体在高校校园环境中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不可否认新媒体也有其致命的缺陷与不足。第一,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即虚拟空间里不同的人参与信息交换,其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其体现的思想、观念等也可能为不少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从而为低级思想、腐朽态度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二,读图时代取代文字时代,人们的想象力、注意力逐渐消退,即人们更容易被色彩艳丽的图片、视频所吸引,而使人们忽视文字对人的想象力的塑造的重要意义。第三,信息传输的随意性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容易使大学生涉猎淫秽、色情、暴力信息而不能自拔,使整体犯罪率有所上升。

所以,我们要认清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双面性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与长处,融合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另外,我们还要善于割除新媒体的弊端,消除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基于吸纳媒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1.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媒体基础。网络世界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现实生活的有效延伸,师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可以进行现实生活中进行的一切事项,并可实现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实现的活动,这种虚拟与现实的双层叠加对促进人的发展,发现社会问题、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深刻影响。所以,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加强信息技术在拓展虚拟空间中的具体作用。另外,随着软件开发的不断深入,网络媒体下的微博、微信等互动软件在改善高校师生生活、学习上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处于发展中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纷繁庞杂的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当之举,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对进入校园的网络进行有效筛选,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使师生可尽情享受信息共享的便捷,并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从源头上阻断思想出轨。

2.准确定位校园文化特色,有效引导与服务师生。虽然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校园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一方面,我们要结合高校的发展实际,主动利用新媒体宣传校园文化,发挥好新媒体的中介与桥梁作用,将灌输、宣传、被动的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转变为引导、服务、主动的校园文化散播模式,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基础上对高校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以新媒体为主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优秀高校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准确定位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积极发挥服务师生的文化内涵,是推动构建校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对高校招生、教学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整合新媒体资源,优化新媒体管理与应用。新媒体蕴含众多资源,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仅仅依靠一种或多种新媒体并不能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也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整合新媒体平台与资源,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才是完善与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高校首先要明确各新媒体的优缺点,制定明确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计划,尽可能优化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效能。其次,开发一键式资源搜索与利用平台,避免资源的重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管理与应用新媒体资源与空间。再次,利用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发网络论坛等主题讨论活动,为广大师生构建一个和谐、健康、有趣的交流与学习平台。最后,在校园官网中推出优秀人物专题报道,开通微博、微信投票平台,让广大师生参与讨论,并形成较为理想的讨论结果;设计不同栏目、不同层级的公共平台,引导广大师生学习先进、树立典型,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原动力。

新媒体只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介与桥梁。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还需主客体互动,共创共建新文化,整合原有的片段式文化,才能有效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模式。

[1]徐渤程.手机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对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3):11-12.

[2]刘科荣.现代传媒环境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6):425-26.

[3]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3(6):45-46.

[4]张亮.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7-18.

[5]吕建设,张丽敏.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与路径探析——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视角[J].学理论,2013(10):36-37.

责任编辑:何岩

G642

A

1671-6531(2015)15-0130-02

尹自强/常熟理工学院讲师,硕士(江苏常熟21550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信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订阅信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展会信息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